每个消失的故乡都在
我要还家,我要转回故乡。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感受故乡温暖的阳光,------题记
是游子的心情吗?还家的心情这样急切,心驰神往和刻不容缓,
思乡之情之所见,现代拆迁的效率太可怕了,一夜之间。来不及探亲,来不及告别,
温馨的家,无处找寻回的消失,实现一夜之间沧海变桑田的现代版神话
中国,正变成由一千个雷同城市组成的国家。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且故乡信息又是各自独立。
“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的故事,亲人的容颜,亲人的眼眸,它需要视
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草一木。不变的记忆
……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梦牵魂绕的旧影?此即替自己收藏童年,见证青春的地方?
“地址”或许和“地点”重合,
而地点是个生活空间,是个有根、有物象、有丰富内涵的信息体,它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着人生活动和岁月内容。
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即是个被精神命名的地点,是精神家园,而非地址。
面对无限放大和变奏、一刻也不消停的城市,谁还敢自称其主?
所有人皆为过客,皆为陌生人,你的印象跟不上它的改变。迷失回家的路,在城市,许多生于斯、长于斯的长者,如今
很少远离自己的那条街,为什么?怕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此无常的城市里,人和地点间已失去了最基本的约定,同一位置,
每年,每月,每周看到的事物都闪烁不定
无数“故乡”在消失,被连根拔起
何止城,乡村也在消失,且以更惊人的速度改变。改变已经扩张到了那里
心和屏障,更乏自持力和防护性。怀疑:中国还有真正乡村
真正的乡村——那种骨子里的安详和宁静,精神的家园
“回到故乡即胜利。”
“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战场,要么幸运回到故乡。”
那个时代,故乡是不死的传说。
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
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唱了一路家园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很悠远在心中,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原来始终离故乡不远。
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
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
每个消失的故乡都在,都在心里,永不褪色,永不消失,永远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