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那一缕书香
01
现在人见面都无意外地感叹:“忙!”忙多不烫手的钱,拼了命地挣;忙赶场的宴请,醉生梦死;当然也忙推倒又砌砌了再推永不成墙稀里哗啦彻夜不停的砖。忙得梦里都在被人追着跑。再也难得有时间静静的坐下来,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一缕阳光的惬意自在了,这些美好的风景好似飘渺袅袅隐隐约约的历史烟云,被李白杜甫等人顺手捎带走了。
世界变小了,地球变村了,网络变宽了,iphone4抢疯了。目不暇接鼓乐喧天美眉助阵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洋人制造撩了你的眼花了你的心刷了你的卡,你得处心积虑用尽心思补卡里的一串串数字,不忙才怪呢。
谁还冒着傻气二百五地去读那没有裨益消磨生命,为他人感叹唏嘘拍案喝彩的书,神经病了你?当然你不是。
虽然这座城市在最著名的思源广场矗立着静穆宏伟的邓小平图书馆,气势磅礴,书充府库。是不乏书你读的。
02
那缕书香随着它楼上雄浑悠远的钟声,是应该硌在这方人心上。在这水景绚丽清新飘逸的广场,成天都是络绎不绝的会换气有眉有眼的人,其中不乏有钱的有权的有样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婀娜多姿尽妖娆的;但总是捕捉不到那一缕书香的氤氲,哪怕是一丝一线的轻浅,也没有,给古人一丝慰藉。
前些日有杜甫很忙的涂鸦图片在微博疯传,化身为送水工、机枪男,时而骑白马,时而跨摩托的诗圣,1300岁的时候突然在网络爆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人想来是料不到这景象的,纵然横马星空的跨越思维。是喜,是忧?!是沦,是悟?!
传统边缘化了,经典锢冷宫了。越通俗的越红火,越赤裸的越抢眼。再也不在是偷偷的,双手捂着绯红的脸,紧张的透过一指的缝隙窥视,变得大大方方理直气壮的凸着眼,贴着脸,伸脱了颈关节般向前凝神地看,吐莽气,吞口水。看客和主人都自然,毫不遮掩,于是芙蓉姐姐骄世傲俗,凤姐暴丑雷人寻夫,富豪征婚几千靓女挤破门。是耻,是荣?!是丑,是美?!
读书人少了,读书声少了,即使是校园。
03
随着GDP的不断攀升,钢筋水泥的森林星罗棋布。无论是乡村城市,无论是工人农民公务员,书的身影稀了,即使有,常见的也是明星透视写真之类的娱乐版,亦或是偷偷喷着火似的看大段大段的生理需要的场景描写;唐诗宋词只在课本里,鲁迅沫若尽在研究院里,除了某某作品座谈会,见面有人谈严肃的文学,一定是迂腐到被人心里极度鄙视不屑的。
我也是过得比较颓废的人,读书写字偶尔为之,没有专心,也没想过成名成家。只是因了进城后妻女都没在身边,在醉生梦死寂寞无聊后,快四十的时候忽然惊觉人生太短,对自己决绝说:“不能这样浑噩地过了,是应该读书写字了,给后人留下些许隽永的回忆。”于是狠心割舍下总是砌不成墙的砖,重新拿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背叛曾经钟爱有二十年的缪斯,重起炉灶,像模像样地做起散文来。
空闲读读书的我被同事朋友清高了,被变得孤芳自赏了,渐渐的也没有电话邀约了。报上见到两篇豆腐块,就尊称你为“作家”了,我倒是自己明白最多是坐在家里的家伙。甚至有朋友始终认定你一定是受到了什么不能言语的伤骨动筋的刺激,不然咋的这样了呢?不合群,又无名无利的,因为读书着实是一件长期令你苦闷的事,实在没有丝毫值得骄傲自得的资本。特别是物质泛滥时期,精神是虚无缥缈毫无意义的东西。
当然我也是读不出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
04
学校的图书室有很多书,但我需要的不多,喜欢的更少,因为我读书是挑三拣四的,有的书粗略的翻一下,唰唰就过去了,着实没有收获什么。虽然书的旁边摆着我的笔记本,本中摘抄的尽是我喜欢的句子,还附带有自己的些许感言之类。
借书的人很少,所以还不用配备管理员,由掌管钥匙的领导兼着。
我经常是到市图书馆借书的,虽然不满意那二十天的期限。有一次我竟忘了时间,还为读书交了几元罚金,不是钱的原因,终究感觉心里怪怪的憋屈。
我一般上到二楼,到图书借阅室找书,到期刊阅览室翻看今人的大作。入目的书很多,党报党刊,家庭生活,星娱星闻,种类齐全名目繁多,但看书的人很少。非常稀松的散开在偌大的厅里,又以翻检昨日旧闻看报的老翁居多,在经典里巡弋的人又极其稀罕。好像是第一次持卡借书,向管理员咨询一个不大明白的技术问题时,却得到一个特别高雅的称呼——“文学青年”,一个明显小我的妇女,微微的惊讶里,还夹杂着些什么让我略感的尴尬,使我挟着书夺路而逃,慌惶惺惺神色。
偌大的阅览室静静的,冷冷的,听不见鼻息的翕动,静得只有书页悉悉索索翻动的声音,很细微。我是非常适应这里的,也学着正襟危坐,看书阅报,时而在手边的小本子上匆匆几笔,书页轻轻拈起放下,淡淡墨香入我心扉,芊芊文字弥漫书厅。最令我欣喜的是,曾见一后生在我身旁挪动木椅,非常谨慎的轻起轻放,都是不扰人耳。
我有咳嗽的毛病,在这里也好了不少,虽然咽喉作痒得紧,多是往回吞咽几回,又总是噎不回去的,往往憋得脸颊发热,实在不行轻浅地咳半声,手还捂着嘴。那些翻检昨日旧事的老者也似我般模样,甚是可爱,小心着怕影响他人的遐思,文字的清修。
也有烦心的时候,最扰耳令人生厌的是一个白衬衣的管理员用公家电话与人开心地聊起麻将桌上的得意之作,眉飞色舞,格外兴奋,不知觉中比平时何止高了一个八度。与我的妻和同事是一个劲头,你命令她们读一篇千字的文章,是比要了她精美的首饰还让她为难的,难过得要哇哇的作呕。或是两个管理员拉起没完没了的家常里短,聊天着实比哑在那里盯着死书生动轻松有趣许多。更何况排列组合那兴奋令人血脉贲张的麻将,又更更何况那挣钱数钱的快乐。除了神经板结和错乱的主,书是不应该读的,买的。
楼顶的钟声悠远地敲响,一下一下,很有风度。
05
好像读书天生是学生的事,书屋书店书摊也都冲着学生去,教辅资料是八仙过海,琳琅满目,还有就是为考公务员、资格证之类的读本,销售火红得很。我逛了好几个书店,是很难见到所心仪的,文学艺术惨淡得紧,羞愧不已。倒是街头卖娱乐绯闻杂志的收入不菲,就如图书馆里读书的少,管理的倒不少,在阅览室外厅纳凉做手工活的,执手卿卿我我的,还有附近在此赶作业的学子比读书的多到常座无虚席。
难得在三月原体育场的展销会一角,居然有一个卖书的摊位,工具书实用书武侠言情的边角,也捎带一些经典的纯文学书籍,诸如王蒙、贾平凹、王朔、余光中、余秋雨、季羡林等的作品集。欣喜中淘来廉价盗印的《现代散文鉴赏》、《余秋雨全集》,三十元厚厚的两大本,挺值的,在四十岁生日那天下午能够邂逅这两位朋友,是我最高兴的生日蛋糕。
我的床头案前手机里都有可读的名家名作,倒成了打发寂寞,消磨时光的好玩意儿,只要想读书,远去的先贤们都聚拢来,成你最贴心的朋友。偶尔引我得来一句两句自认为得意的文字,心里会一阵狂喜,并阿Q式的自豪。
看书就如时兴的穿越剧,将李白杜甫放回架上,跨出这座宏大的城堡,唐代那几首好诗就留在阒寂的壁垒那边,回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实,迈入车声簌簌市声沸沸之中,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触。你得挟实苏氏父子,摩诘诗文,紧赶几步,去等载往目的地,必定人满为患,男女老少议论着时事趣闻,昨夜牌桌的战绩,扰耳烦心的甲壳虫。
书是没有读破万卷的,倒是现代工具载我可以日行万里。
06
读书虽不实用,但也绝非坏事。虽并不一定是三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但没有那份说不细的柔香暖玉是肯定的。那一袭书香的雅致是妆不来,买不来,也扭捏作态不来的。读书的滋润,不读书是不谙这其中美妙的况味的。是让你的生活慢下来、静下来,慢慢又静静地聆听自己的心跳声。干净的。然后再缓慢地舒展开来。在夕红的黄昏,在灯酒的红绿,在物质和金钱的喧嚣浮华之外。慢下来真的很难,静下来就更难,就如骑自行车的人,很难踟蹰而行,他得有很高的技术。
读书至少是能给你的美丽增添三分无法捷径的独特魅力的。
守那一缕书香吧,留给自己,留给他人,留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