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乡村纪事(三)集市见闻实录

乡村纪事(三)集市见闻实录

2013-10-12 22:22 作者:小刀飞行 阅读量:38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从村子东头出去,有座桥,桥下有流水,可以看见流水之下水草如石纹如草痕。过桥三里,是一个十字路口,南北贯通的路去往两个知名的城市,一直前行却是镇政府所在地,大理石的门柱,几块白底红字的牌子,人民政府,镇委,乡镇企业管理中心,计划生育咨询辅导站。。。象征着一级政府的办公所在地,不怒自威的露出一派狰狞强势。镇上有设施完好的农贸市场,在镇子偏东南些,规模挺大,逢单日而成市,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们,都可以算着日子赶集(赶场),交易简单,或买或卖,自由自在。

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起得很早,赶早市嘛,可事实证明我全是想当然,这里人们的习性很是懒散,去的早了,只见得稀稀疏疏不多人等,还是才卸下担子,铺开摊位,慢条斯理地做着准备的,想买什么,看人家边整理着边忙乱的给你打点,心里甚是过意不去。问他们,今儿不是集市吗?都笑着答你,还早呢,八九点钟才闹热!逛罢一圈,方见那大户商贩,大三轮摩托车突突的直接进场,成堆成捆的新鲜菜式琳琅满目,声音敞亮的吆喝忙活,时间长了,知道这些菜价格便宜,多以走量为主,但据内行们说,他们卖的菜呢都是外地贩来,质量营养上就差多了。最喜欢哪些挑挑担担的小菜户,三三两两的悠闲而来,可能就是一挑番茄或是黄瓜,也可能是空心菜茄子豆角,辣椒丝瓜,芹菜蘑菇,都是自家种植生产的,外形或许小巧些,颜色清淡些,但做出来的味道,绝对鲜香可口,滋味厚重。

市场还是比较规范的,划分了几个大的区域,蔬果区,肉类区,鸡鸭鱼区,干货区,自由贸易区等等。其实最边角上还有一块卖服装的地盘,没有具体的规划成区,但自成一体,两根木柱扎起,一排排铁丝锁住,应季的各种服饰依次挂好,前面也都有一个花车,散放着混乱的单件衣服,一张或几张纸牌子,上面写的鲜血淋淋:跳楼大甩卖!!给钱就卖!!挥泪清仓!!不一而足,有胖胖或瘦瘦的男男女女在摊位前笑嘻嘻的向走过的行人招呼:想买什么衣服,看看嘛,试试不买也行,过来这边瞧瞧!还有几家用个硕大的箩筐盛着拖鞋凉鞋,上述粗笔大字:10元一双。买两双八元。

让我驻足最多的区域是鸡鸭鱼区,每次来都要去看看,鱼的品类少,小地方,就是鲢鱼,鲤鱼,鲫鱼,最多有些草鱼和黑鱼,其他的都很少见,我一般只买花鲢和鲫鱼,花鲢做火锅,嫩滑细腻,做法也不复杂,鲫鱼是母亲的拿手菜,香辣鲫鱼,腌制,油煎,郫县豆瓣爆炒,葱姜八角,少许酱油一焖,有条件的话,放些干菜,装入盘子里,色香味扑鼻而来,大增食欲,每每让我多喝半杯酒,多吃半碗饭。

大多数时候我觉得自己和当地人没有区别,休闲的打扮,满脸的憨厚,眼睛里我相信写满了真诚,只是一开口便露了马脚,我的普通话就现了原形,让我很有些为自己的l另类感到羞涩,试着用本地话和人沟通,对方马上微笑了,回话却是普通话的味道,那场景极其滑稽。最终我放弃了努力,该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自然而然,像是也没怎么受歧视,倒是日子久了,许多我光顾过的摊位,那些老板们,离老远就堆起笑容和我打招呼,让我难以推却。

在这里没有像城市里那么严格,各色的塑料袋依然流畅,看你买菜多少,袋子也大大小小伺候,他们的眼光一般很准,保证你装得下买的东西,还会看菜的形状分量,酌情为你多套上一个袋子,不至于路上扎破或散乱。

在天气不错的时候,你可以慢慢的在市场和街道上走过,感受其间的风情,领略小镇的市井百态,像是寻常的路人,一步一摇的混迹在最普通的生活里。

左手拎着两条鱼,右手一些时蔬,阳光很好,买卖红火,你就像很会过日子的男人一样,步履从容,一边浏览着店面卖场,一边梳理着菜肴的搭配,神色安详,目光清澈,分明就是最常见不过的当地人民。。。。

对这样的状态,我不由自主的喜欢。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乡村纪事(三)集市见闻实录》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