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双脚难伸

双脚难伸

2013-10-13 04:42 作者:刘水乡 阅读量:2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天阴沉着,“笼”中灰暗(租住的一处阁楼,象只笼子大小),将就着从门前的窗中斜射来的光线读书、写字。屋内有灯却没有打开,为了省电。

我伏在床上,正在读日本野孝次的一篇短文–––《袋里有米,炉边有柴,还要什么》,文中引用了禅师良宽的一首诗:“生涯懒立身,腾腾任天真。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谁问迷悟迹,何知名利尘。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

就是在如此贫苦中,良宽仍感到悠闲,以能够在草庵中自由地伸展双脚而欢乐满足,因为囊中有三升米,炉边有一束薪令他不愁。在食物要多少有多少的饱食时代,对食物是难以有知足感的。然而在饥饿的边缘,正是由于缺乏食物已成为生活常态,有三升米才会令人知足。如果所有房屋都有暖气,人们便不会对温暖心生感激,假设你从寒风凛冽的野外来到草庵中,有一束点燃取暖的柴薪,你难道不感到温暖?不为此感动吗?

当“无”成为常态时,人们才会对“有”感到无尚的满足和感激,当“有”成为常态时,人们会忽略“无”,更不会对“无”产生感激之情,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良宽才自觉地选择了他的草庵生活,过着艰苦的物质生活。

良宽(1758年—1831年),水乡(19××年-)------我比良宽晚生200多年,从社会的发展进程看,此时我的处境跟他的草庵则可相提并论。下面此文也可作为我现在生活的写照:“一生志不大,偶然来异乡。楼道三张板,横着入梦乡。枕边几斤米,桌下煤半方。生活临枯源,节流加慌张。

三张板的阁楼,每月一百来元,我还舍不得丢弃,总比游大街要好,虽然只能横着睡,却也能很好地进入梦乡,每日的微薄的生活费,却只能从做苦力中得到。良宽向别人行乞,而我却向老板讨要。良宽在雨中的草庵中有米有薪而足矣。在家乡我有房住有米吃,为何还要来异乡受这份“瘟”罪呢?终极原因是我仍然觉得我没有,不能满足,需要获取更多。

“有”和“无”是相对而言的,当你期望高时永远都“无”,当你期望低时永远都“有”。作为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无论如何总比几十年前生活得好吧,但却为什么更觉承受不了眼前的“苦”呢?三升米与一束薪对现代人来说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有,简直可以忽略为无。正所谓“有为无时,无还有;无为有时,有还无”。

我与良宽的分别就在于,我还没有参悟人生的真谛,仍在为无止境的欲望受苦,双脚仍然难以伸展过逍遥日子。而良宽已是大师,三升米就能伸脚逍遥,真是让我佩服。

相关文章关键词

《双脚难伸》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