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脚
时下大兴国学教育,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中小学还喜欢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学习感恩。此现象招致正反两方的大辩论。姑且,不理会他们的各自主张,这件事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我的姑姑。
那是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时间飞梭,爷爷离开我们家人有十七年了。爷爷是一个很祥和的人,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就连走时也是那样的平静,安详。爷爷膝下七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难以想像这些子女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穷苦岁月是如何一个个拉扯大的。在我的记忆里,并没有看见爷爷如何疼爱这唯一的女儿,倒是让我亲眼目睹了一个女儿是如何为自己的父亲洗脚的,而且一洗就是十多年,寒来暑往,一天也不曾落下,直到爷爷去世。记得,姑姑是从爷爷从岗位上退下的那天就开始给爷爷洗脚了。(听我的父亲说)那第一次给爷爷洗脚,姑姑是怎样想的,是想让自己的父亲减轻退下来的失落,是偶尔为之以博父亲的高兴.......想必爷爷那第一次让女儿给自己洗脚甭提多别扭了,拒绝,再拒绝,终未逃离自己女儿的执拗。那温热的洗脚水,脚放里那是多么的舒服,再有姑姑那双温暖的手的揉搓,看看爷爷那张慈祥而宽大的脸上闪现的幸福,就知道有人给洗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了。眼下的足疗成为一大产业,中国特色的产业不无道理。姑姑下了晚班第一站就是爷爷家,就是进屋倒水端盆然后把爷爷按在椅子上坐下,她蹲下开始洗脚,边洗边和自己的父亲聊。洗完后拔腿就走,谁留也留不住,她还要回自己的家照顾丈夫孩子呢。
在爷爷走后不久她又要给我的奶奶洗脚,我的奶奶没让她洗成。那她依旧坚持每晚来看奶奶,时而手里买上奶奶得意的吃口。不用我说,这种做法依旧坚持到奶奶的离世。
她的这种做法引来了左邻又舍的羡慕,都知道这人家有一个孝顺的女儿,谁见不夸!自然,她的做法也引来了自己兄弟们的嫉妒,尤其在两位老人都走了以后,叔叔们就是现在看见我的姑姑还开玩笑地说,爸想你了,让你给洗脚呢。姑姑就知道傻笑。我的傻姑姑,叔叔们都说你傻,你傻吗?
常回家看看,眼下都成了儿女的寄望,成了父母的奢望,何谈洗脚?
看来我是要反对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的观点了:“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到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这种愚孝,已经在鲁迅时代被推翻,为何现在还要去捡起来呢?孝道本身是什么?洗脚就是尽孝吗?”蒙曼忽略了真正的孝道精神。洗脚,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形式与方式的表现来展示其中真正的内涵。我们很多提倡弘扬的精神不正是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来传承发扬光大的吗?
践行孝道,感恩父母,不妨回家给父母洗洗脚。
写于20120719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