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北京奥运记忆 赞残疾人运动员(十九)

北京奥运记忆 赞残疾人运动员(十九)

2013-10-13 07:44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63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北京奥运会虽已过去4年,时至今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仍历历在目。伦敦奥运在即,北京奥运前后的点点滴滴又浮现脑海,激动不已,信笔写来,以存历史记忆。

——题记

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康复和心理健康。残疾人参加残奥会,更是意志和毅力的考验。

我对残疾人往往哀其不幸,深表同情,对那些身残志坚,做出突出贡献的残疾英雄如保尔、吴运铎、张海迪则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是我学习的光辉榜样。

残疾人肢体残缺、智力障碍、视听受阻,生活尚且难以自理,哪里还能参加体育运动呢,所以我对残疾人运动会不感兴趣,偶尔观看电视上残疾人体育比赛,除了敬佩他们的意志坚强外,剩下的则是揪心,不忍观看。

当我从电视上看到残疾运动员备战残奥会的现场,他们个个汗流满面,认真训练,他们喊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时,我才逐渐改变了对残奥会的看法。北京2008残奥会与北京2008奥运会同样精彩,而且还多了份感动与震撼。

残疾人运动员个个是英雄,个个值得赞美。2004雅典奥运会上,贺军权站在领奖台上,头戴花环,脖夹鲜花,口衔金牌,面带微笑,凝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犹如一尊冰清玉洁的英雄塑像,竟使人忘记他是一位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在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金晶姑娘手持火炬坐在轮椅上,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她哪里像残疾人运动员,分明是一位美丽的天使。还有英俊潇洒的侯斌,他用有力的双手一上一下地紧拉绳索,轮椅与火矩缓缓地升至39米处,他将主火炬点燃,顿时熊熊圣火照亮了鸟巢夜空。谁能想到侯斌是一位残疾人运动员,更想不到他单腿独立,一跃跨过1米92的横杆。

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上世纪6、70年代的电影《女篮五号》风靡全国,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女篮的比赛倍受国人关注。今天看到残奥会上中国“轮椅篮球”队的比赛,带给我的是惊喜和震撼。中国的轮椅篮球起步较晚,但是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熟练地驱动轮椅,身体矫健,运球传球自如,投篮异常精彩准确。如若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慎跌倒,就会连人带椅仰面朝天,在场观看的球迷都为运动员担心、着急,甚至捏把汗。可是他们不用人扶,靠自己的身驱左右一转,挺身而起,又投入篮球激战。轮椅篮球运动员为荣誉、为尊严而战的毅力使人佩服,他们精湛的球艺令人赞叹。

我首次观看残疾人乒乓球比赛,是中国的小将陈超与德国阿诺尔德的对抗赛。他们走动颤颤巍巍、头脑摇晃,手握球拍非常困难,可是二人打起乒乓球来却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他们抽打扣杀稳、准、狠,上旋球下旋球变化多端,时而吊球时而远攻,银球穿梭如流星,令人眼花缭乱,使人难以看出他们是残疾运动员。

门球、台球司空见惯,乡下孩子丢沙包、弹玻璃球倒也常见,唯独硬地滚球少见,而且搬上奥运会赛场更觉新鲜。据内行人介绍,有些严重脑瘫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他们靠玩硬地滚球渐渐地康复。有两个脑瘫运动员,女的是中国人,男的是外国人,他们聚精会神地进行硬地滚球比赛。他俩分别坐在轮椅上,手不能握球,靠教练员将球放在特制的导管上,女运动员用食指轻轻地拨动红球准确无误地滚进界内,撞击白球;男运动员头戴金属头箍,他用头箍上的钢棒点击蓝球,蓝球缓缓地滚到界内。比赛节奏缓慢而吃力,他们却十分投入、认真,仔细观察界内的白色目标球,再确定投球的方向和用力。他们每投入一个精彩球,即离目标球距离最近,便赢得一片掌声。他们不管输赢,只在乎参与,他们挑战自我的乐观精神和不向命运屈服的意志令人钦佩。

残疾人运动员身残志坚,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钦佩、令人赞叹。我们健全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挫折与残疾人相比简直不算困难,观看残奥会更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不但要助残,而且要老老实实地向残疾人运动员学习,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相关文章关键词

《北京奥运记忆 赞残疾人运动员(十九)》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