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诸葛 谁与争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在三国。故垒西边,人道是,诸葛孔明,三国第一人。
初看三国,刘备有心兴汉却无计安邦,关、张俱是一介武夫,有勇而少智。唯有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端是好生让人佩服。
且不言孔明辅汉之智,也不言其出师之忠,单是那份“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已让人佩服之至。
魏蜀吴剑拔弩张的多事之秋,孔明一针见血指出蜀必联吴抗魏,然少年周郎频频刁难。孔明羽扇一挥,谈笑风生间成功“借”箭,既平周瑜之难又解军需之急。可怜周瑜少年心性,急于求成,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本是难得将才,然终是不得善终,愤愤不平既生瑜何生亮,岂不可叹!斗智斗勇,本就有成败输赢之分,若他能如孔明般谈笑而过,岂会落得如此下场?
为蜀汉后稷着想,对与己齐名的“凤雏”诚心接纳,与之共事。殊不知世人终是在名利堆里载沉载浮,沾染上了陋习。庞统反之心生猜忌,不听劝言,最终身败落凤坡,岂不可悲!于孔明而言,庞统乃其生平挚友,又加之两人共事一主,情谊深切自是不必说。听闻庞统之丧,孔明心中自责乃至痛哭不已。可怜庞统,九泉之下方悟孔明之心!
智算华容,知曹操必脱,乐送人情与关羽;困司马懿于上方谷,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淡然看其逃脱。出征南蛮,深感人心之重要,于孟获其人屡次出尔反尔之行为不置一词,直至七擒七纵,使之心悦诚服,甘为下臣;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眼看事成在即,却被魏延无知莽撞灭了灯,功亏一篑,他人愤愤责魏延,唯孔明淡然看生死,不予责备……
诸葛有言: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以致远。正是他怀着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才会对世事淡然观之,却又看得分外真切。
后人又言,诸葛亮三字,即是无穷无尽的大智慧,“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的风姿无人能及。于我看来,孔明真正的智慧在于其对人生的态度。他走出卧龙冈茅庐的那一刻,就注定远离了恬淡悠闲的生活环境,注定了生活在永不休止的政治斗争当中。环境可以轻易改变,而不变的是那个人,那颗心,那一份淡定。
史铁生说:“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这句话一直让我记忆深刻。孔明就是这样的,他把生命放在内心精神世界的建立上,无论何时,无论何种境地,他总是让我看到一种洒脱和超然。在那个三分天下的乱世之中,这样一种人生态度,犹能可贵。
穷尽孔明一生,他以自己如此成熟的心态,活在三国,活在历史。
不去理会众说纷纭下《三国演义》的优劣,我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孔明,只此足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千百年后,千秋诸葛,无人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