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由“口味”想到的》

《由“口味”想到的》

2013-10-13 20:16 作者:錾金 阅读量:29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酸甜苦辣皆是味,异人异口味殊同;

人间烟火不食好,笑说月亮外国圆。

----题记

由“口味”想到历史。打自清朝中国学生溜到国外,过一段时日国外生活,就学着牛马狂奔耍野,就学着猫狗咪声吼叫,就学着鸡鸭吆喝摆阔。他们,一旦回到国内就开始大吹大擂国外政客如何如何做官,国外商人如何如何赚钱,国外如何如何生活,他们自己又是如何如何崇洋媚外。

想到历史,想到心酸,想到一些清朝中国学生留学回来后的可悲可笑。因为他们幼稚认为:凡是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包括外国人曾用来对准我们中国同胞的洋枪洋炮。甚至连天上的月亮,他们也都说是外国的要比中国的圆。

想到历史,想到往事,想到一些不堪入目的中国人的凌耻。因为中国留学生观看---外国人与外国人开战---屠杀中国同胞的纪事电影,他们还拍手称快、连声叫好。

记得清朝中国一些出国留学生迷恋外国,可谓达到如醉如痴地步。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效仿外国人的猫步狗叫,而且还把外国人的烟土与庸俗低级文化一起带回中国。他们拿高兴劲儿却还一点不逊色于唐僧师徒四人从西天取经回来的喜色。正因为如此,八国联军先后迈进我们中国的大门,占领各省港海口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因为如此,逼得鲁迅先生出国留学学医决心拯救中国人。可那看电影的事件深深刺痛鲁迅的胸口和每一根神经,于是他痛定思痛后决定---弃医从文。理由: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身体,文学才能拯救人们的灵魂。

由“口味”想到现当今。中国人何以很是崇洋媚外?难道我国华佗的医术不高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齐全完整?为何我们在日常治疗病情中,甚至连微不足道的感冒药也要中西结合?广告语---是中药好?还是西药好?中西结合!

崇洋媚外,从药材到酒水,从酒水到服饰,从服饰到扮相,从扮相到昵称,从昵称到日常生活饮食,无一不夸外国好、不效仿外国人的做法。甚至有些中国人当着父母长辈的面儿说一些语无伦次、不三不四的话语和操起无法听懂的外国人的口音,还不感到脸红心跳和羞耻,反倒回过头来教训父母或长辈。听---

妈咪!你的思想太落伍了。你知道吗?人家外国人有多开放,你的思想观念得改改啦。

我只想对这类人说:千错万错都是你妈的错,没有给你找个外国人老爸;千不该万不该都是你自己投错胎,没法跟外国人长期呆你到底怨谁呀?

由“口味”想到将来。将来很可怕,怕就怕一些现代崇洋媚外的年轻人,用外国人的观念武装自己子女的思想,用外国人行为做中国人的事情,用外国人的语言来说中国人的话,到最后搞得连自己的祖宗是谁、名啥都不知道。

最令人担心的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住在中国,吃了一辈子中国人的大米饭,到最后却不知道中国味何物、是啥玩艺儿。因为,他们把中国全“外国化”了。

吃的全是肯德基、麦当劳和日韩料理,喝的全是法国巴黎红酒和什么XO,玩的全是什么迪斯科、街舞和摇头或肚兜舞、钢管舞等不伦不类的,又是外国最新传来的一些不知名的东东。

总而言之,由“口味”想到了许多。例如为什么现在一些中小学生每天喝上了牛奶、吃到了鸡蛋,他们仍然没有学习激情和斗志?而曾经七八十年代的中小学生每天吃不饱饭相反学习劲头更加霸气十足?还有,为何现在一些90后的中小学生害怕学习犹如怕掉自己的性命?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人常识道理都不懂呢!

噢!由“口味”我想到了,想到了一句话:“生在福中不知福。”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缩影,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归宿?

春山空、浊水流,幸福摇曳虚梦中;白云飘、缭雾绕,黑发不知勤学早。空度日、浪奔头,枉学无成空悲切;晚霞泪、落残红,银发含泪悔无尽。后悔呀。只怪当年少无知,空与时日举杯酒;愁情烦事浊浪空,话言不尽人生愁!

相关文章关键词

《《由“口味”想到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