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伟哉!秦淮才女―李香君(随笔评论)

伟哉!秦淮才女―李香君(随笔评论)

2013-10-13 21:57 作者:沪上人家 阅读量:40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伟哉!秦淮才女——李香君(随笔)

——读孔尚任的《桃花扇》后感

《桃花扇》一曲赞不尽,千古女英才。

秦淮月明心辨是非,颂浩气长存。——作者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大都,古人曾评价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钟灵秀貌之地。也是历史上东晋东吴宋齐梁陈六朝古都的帝王之地。依城墙而缓缓流淌的秦淮河的一个支流流入城内,两岸桃红柳翠,秦馆楚楼比比皆是,胭脂金粉之地的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就坐落在此。上海的老城隍庙,苏州的观前街,南京的夫子庙被称为三都闹市。

在历史上南京的夫子庙更是个花街柳巷之地,歌舞声色,醉生梦死。才子佳人,莺声燕语,浅酌低唱,笛箫艳曲,香风酥软,是个温柔之乡,富贵荣华之地。入夜红灯高挂,河水潋滟,桨声灯影里,歌船妓舫,轻摇水面。春波荡漾,暖风陶醉,繁华似锦,碧云染窗。风月楼台,绣阁闺房横跨河的两岸。红杏窥墙,艳女声浪,歌舞声色,尽显其中。呵这条流经帝王之地的秦淮河,千百年来,流尽了多少粉腻香脂,红翠花盖,并蒂莲花开,才女艳妓和公子才子青春浪漫的风流韵事和才子佳人喜怒哀乐情牵梦萦情爱故事。

唐代诗人杜牧有歌云: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道出了当时的统治者歌舞升平,玩弄风月,贪图享乐太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而其中偏偏有一少年女子,竟然不顾生在风尘中,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痛斥国贼,鼓舞复社男子的爱国勇气。真让这堂堂的须眉男子羞愧的无地自容。她的正义和是非分明的爱憎分明的态度,让当今的有正义感的人们啧啧称赞不已,让苟且偷生,大肆捞取不义之财的官僚,贪污堕落,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畏畏缩缩,龌里龌龊的权贵们男子,显得更加猥亵低俗卑劣,丑陋。令世人对这位巾帼女英豪——血染桃花扇的李香君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就在这夫子庙人来车往的繁华热闹,人群摩肩接踵,各种特色小吃遍地,各种小商品和文化用品,古玩玉器名画,工艺用品遍布的东西街市的秦淮河边,不远处的武定桥头更是金粉胭脂风流之地。坐落在夫子庙秦淮河南岸隐掩在桃红柳翠之中,有一座古典式飞檐峭壁的楼阁那就是当年秦淮四大名妓之一的李贞丽和她的女儿卖笑的住所媚香楼。那秦淮名妓李贞丽的女儿年刚二八,更是长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青春靓丽。这花容月貌更是引来了不少金陵城下,石头城里的权贵和王公子孙风流倜傥的公子哥们的垂涎欲滴,炙手可热的好一朵鲜嫩水灵,如出水芙蓉般柔嫩香气馥郁的才绽放处蕾玫瑰花,真是娇嫩欲滴,秀色可餐啊。这李贞丽的女儿,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古典文化和历史功底犹为深厚。不要以为她是个才出炉涉世不深的风流女辈,其实她对当今时事了如指掌,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思想见解。耳濡目染,好多人间不平的事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妈妈李贞丽一生流落风尘,吃尽了人间的艰难和辛酸,世态炎凉的苦头,饱经风霜,不再希望自己的可爱懂事青春靓丽的女孩儿在这烟花巷里重蹈她的覆辙,一辈子倚门卖笑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想办法给养女找一个可以依托一辈子的风流倜傥有学识的年青俊雅才子,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地嫁出去,也不亏待小女儿的一生,自己也好有个下半辈子女儿女婿的依靠。

李贞丽四处打听物色未来的女婿,这不这日夕阳西下,彩霞芳菲烂漫,这李妈妈独自坐在厅堂里,望着墙上贴着的娼门掌故名士余怀的诗句:

慧福几生修得到,

家家夫婿是东林。

呵呵,这东林党人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赢得了无数善良人们的仰慕和敬仰。如果让女儿找这样有骨气的……那也……只是可惜他们都已老也。就是为何不从当今的复社、几社里那些年轻气盛的少年名士中为女儿选取个如意君郎,合成一双美眷何不可心舒心。这不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了。李贞丽的楚楼前来了一位风流汉子,和着李贞丽在打着招呼,那就是原来自己的老相好杨友龙。

杨友龙的到来让李贞丽很欣喜,杨友龙交际甚广,终日里出入于烟花柳巷中和交际与文人雅士间。于是趁机李贞丽喊出了女儿来和杨友龙相见,有意托付杨友龙为自己的女儿寻觅如意郎君。小女儿一声清脆的如莺燕呢喃般柔美的应答,和长相娇小袅丽清秀的佳人翩翩而来,让杨友龙看得十分眼热。乃笑着称道说:“这女孩儿,秀色可餐,真乃国色天香,没几日不见,却越发的标志水灵了,又如刚出水的一朵芙蓉花,全无雕饰,无怪乎修楼前会门庭若市,求着如过江之鲫啊!”随着丝竹管乐声中,李贞丽请求杨友龙为女儿取名。杨友龙左思右想,一拍脑袋说:

“啊哈,有了有了,我幼年时私塾里读《左传》其中的一句印象极其深刻,我时常诵念之:‘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就叫香君吧,意下如何?”李贞丽和女儿听了觉得这个名字清丽雅致一起拍起了巴掌称赞不已。杨友龙得意洋洋了起来,铺纸挥毫泼墨,不一会儿,画出了一幅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墨色艳丽,气韵生动的兰花图来,还落了题款:“崇祯葵末仲春,偶写兰与媚香楼,博香君一笑。”为了答谢杨友龙,李贞丽急忙叫女儿,演唱了一曲刚从师苏昆生学来的半本昆剧《牡丹亭》,李香君一展歌喉,曼引莺声呖呖唱道:

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画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酴?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

李香君声情并茂的演唱,让杨友龙听得如痴如醉。趁机李贞丽又向杨友龙提出了为李香君找公子情郎的事,杨友龙一口应承了下来。

不久杨友龙就把中州巨族,世家清华,簪缨钟鸣礼仪之家,博学年少,才高八斗,博古通今的才子侯方域,介绍给了李香君。这侯方域才高气盛,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居然在应天府的乡试中无奈“文章憎命达”,名落孙山。又气又恼的侯方域,性格刚正,又富有正义感。与东林后学的复社文士经常在一起讨论诗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共担国忧。

再说侯方域和李香君一见面就一见钟情。侯方域风流儒雅,粉面朱唇,儒衫飘逸,知书达理,气势轩昂。香君见之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一下子两人就定下了生死姻缘。

李贞丽和女儿先试一下侯方域的才情于是请侯方域作诗,侯方域拿过一把自己带的宫扇挥毫,香君的小姐妹急忙说道:

“我来捧墨,古人云‘舞低楼心杨柳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只见侯方域一挥毫已经写好了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清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杨友龙也送来了一首诗,侯方域展开念道:

“生小倾城是李君,怀中婀娜袖中藏。缘何十二巫女峰,梦里偏见楚王来。”

让李香君和侯方域想到的是,新婚之时杨友龙给他们送来了一笔丰厚的礼物。让侯方域起了疑心。再三追问之下,杨友龙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用来给李香君和侯方域办喜酒嫁妆的钱都是有怀宁的阮大铖出的。侯方域想这个阮大铖与自己的父亲是春闱同榜,历来鄙薄其为人,已经和他绝交多年,现在为何无故前来送礼。杨友龙挑明了这是阮大铖拉拢他,要他出来帮他解投靠魏忠贤,遭东林党人的攻击之围。对这个出卖人格,投靠奸党魏忠贤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的行为很是愤恨,现在禁不住杨友龙不明是非的规劝解说,智谋不足的侯方域竟然也同情起奸人阮大铖了,香君听了急忙意真辞切得对夫君方域说道:

“官人,这阮大铖可是个趋炎附势,丧尽廉耻的卑鄙小人,他在魏忠贤死后失宠,假心假意闭门十年,何曾悔改过,妇人女子无不对他唾骂,他利用官人的民望替他辩护,做挡箭牌这是为何?”

李香君一番堂堂正正气势昂然的明辨是非话语,让在座的两位须眉男子,听了大跌眼镜,虽然刺眼但是她的深明大义的气度已经让侯方域折服,敬佩之意油然而生。李香君接着又说道:

“如此这样下去官人,还有在东林后党人和复社中,还有什么威信和地位!”说着一把把自己头上的玉佩金银珠宝首饰华丽的衣裙一并扯下脱去交还给了杨友龙。接着又对侯方域说:

“官人之一,不过因他助我嫁妆,便要因公济私,要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不在我香君的眼里中,脱下裙衫,穷为布衣,也名声气香。”坐在一傍的杨友龙左右为难好生尴尬。妈妈李贞丽毕竟是个娼家女子,重金钱贪图金钱财宝,露出了埋怨香君的意思。而侯方域在香君的一番正义凛然的诱导下,幡然醒悟。对着香君竖起了大拇指赞赏道:

“好一个伟女子!有这等见识,我到不如了她。我这香君真乃是女中豪杰,极有见解,其义,气节令人敬佩啊!”别不要说侯方域了,就是现代,百年后的我也让李香君的正气所折服佩服得五体投地。把现在的那些儿口是心非,男盗女娼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处处为自己考虑打算的龌龊铜臭气熏天的官僚,和李香君比起来真是有着天壤地别差距。

后来这奸臣阮大铖见到杨友龙退还给他的送给侯方域李香君的嫁妆,就怀恨在心。以后阮大铖再次得势和马士英在一起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祸害国家,陷害东林后党和复社义士,逼走侯方域。而是非不分的杨友龙,还和这些奸人往来和唱。饱暖思淫欲的当朝奸党宰相马士英听信了对侯方域李香君怀恨在心的有一番挑拨献媚的话,大肆赞赏李香君的美貌,引起了马士英好色的欲望,而杨友龙口无凭拦的无意间说出了李香君避难的住址。李香君不畏强暴,不为金钱地位诱惑,大义凛然当面痛斥了马士英和阮大铖祸害国家,狼狈为奸,压迫百姓的行为。在前些时候侯方域生死不明,贪图李香君美色的当朝马士英的同乡官僚大财主田仰,花三百两黄金托杨友龙前来说媒,李香君顿时怒火中烧痛斥姨娘道:

“我既然嫁给了侯郎君,岂能改嫁失志。我生是方域的人,死也是方域的鬼!”可见其气节对爱情有多忠诚。

“姨娘这题目出错了。我香君是个有节气的人,可知道,定情诗红丝栓紧,抵过这田大老爷的万两雪花银。我是薄命之人,难入朱门,俺消受不起这份艳福!”

田财主不甘罢休,派军士前来以捉拿下监狱相威胁,妈妈吓得急忙和杨友龙一起来劝说香君。

杨友龙对香君劝说道:

“依我看三百两黄金彩礼也不算少,香君嫁个漕抚大人,享受荣华富贵,也不失算。”香君一听着杨友龙说的话,便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指着杨有龙说:

“这是哪里的话,当初杨老爷做媒把我嫁给了侯郎,满堂宾客谁不知晓?现还收着定情之盟的情诗,难道杨老爷忘了不成!”

“呵,现在侯方域生死不明,三年未归,难道你还要在等他三年不成!”

“我等!就是等上十年,百年我也不嫁这田仰。我和侯郎齐眉举案,相敬如宾,情投意合,情物犹在,盟誓不移,万种恩情,一夜夫妻情深。”说罢香君一头便向墙上撞去,顿时头破血流,昏死过去,血溅宫扇。事后杨有龙在侯方域给香君的这把染有血迹的宫扇上顺势画成了一朵朵桃花,这就是桃花扇的来历。后来又李贞丽冒充香君嫁给了田仰这才算了事。

香君委托老师苏昆生带着溅血的桃花扇为信物四处去找侯方域,希望和侯公子重新相聚。阮大铖之流又强迫李香君去南明小朝廷内唱曲子,香君在宫廷的宴席上大义凛然痛斥昏君误国误民,和奸臣无道的行为。对这阮大铖痛骂道:

“东林复社,连我等青楼女子皆相敬如宾,怎如你阮胡子寡廉鲜耻,做了阉党的干儿子,真是千人剐,万人骂!”气得那些宦官豪吏暴跳如雷,把香君狠狠地暴打了一顿。不久清兵南下,南京陷落,弘光皇帝被捉,南明小王朝轰然倒台,香君趁机逃出了王宫。后来在南京郊外的栖霞山的白云庵和侯方域相聚。面对国破家亡的景象,他俩依然割断了花月情根,分别去修真学道去了。

我看了这个孔尚任写的剧本故事很感动,能为历史上这位身在风尘中的有着正义感,大胆泼辣,爱憎分明的态度和坚贞不屈的爱国爱情的巾帼女英,敬佩得五体投地。也象杨友龙之辈和那些贪官污吏和投机钻营卖国求荣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龌龊不堪的须眉男子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感到羞耻的无地自容。

后来复社的大部分志士如史可法等战死沙场,为国殉难;有的像钱谦益等投降了清朝。复社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出家当了和尚;陈贞慧,冒辟疆等隐居不仕;侯方域在参加抗清的高杰部队。部队投降清军后便告辞回乡,后来在1651年顺治八年参加了清政府的科举考试。省考中了名副贡生。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三十七岁时心力憔悴病逝。在这十年中孤苦凄惨中对和在李香君一起的甜蜜的恋情难以割舍。著有《李姬传》一文专门叙述了李香君明辨是非,坚决勇敢,热爱复社人士,反对阉党余孽祸害国家百姓的事迹。就是在侯方域为考取功名心情不快时李香君劝慰道:

“公子中不了举人,没什么了不起。功名富贵,只不过是过眼的烟云。男子汉大丈夫,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才是正经。”香君的这一番话,出自于身陷见钱眼开,势利无比的花街柳巷,秦馆楚楼中的弱小女子之口,真是让人震惊!让人钦佩的意想不到。使得侯方域的灵魂大为震撼。眼前这位才貌俱佳,琴棋书画演艺俱会,文笔秀美的才女子。还是个爱憎分明很有思想见解见识的人,根本不是一般的世俗气的烟花女子。有才气,有美貌,有傲骨,有思想主见的红粉知己。是一个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知音啊!相互间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情结。一曲《牡丹亭》的曲子后,两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至于李香君后来的真实情况,有三种说法:

一,《桃花扇》的作者说,她见到国破家亡,割断情根,在栖霞山的道观里当了女道士;

二,她始终没有得到和寻找到侯方域的音讯,因此闷闷不乐,郁郁郁而终(在侯方域自己写得《李姬传》中无一句提及此事);

三,是根据现代戏剧作家欧阳倩予说的,清朝平定天下后,她与侯方域再度相逢,见侯方域去参加清廷的乡试,一怒之下,撕破桃花扇,而愤愤离去。

真的说我很喜爱李香君这个伟女子的人品和爱憎分明的秉性性格,她,不贪图个人的享乐,不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不追求金钱奢侈的虚荣。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和虚情假意。爱国爱情。是个极富情感的女子。不畏权势的压迫,敢于反抗!无论是对待国家时事,还是个人的爱情情感,都是一样的爱憎分明,是非明义。有着自己独立的高尚人格,和处是立身的观点。出淤泥而不染,是一朵亭亭玉立在,污泥浊水中的美丽的水莲花。

我觉得周敦颐《爱莲说》好像是专门准备着为着后世才女伟女李香君写得。呵,李香君!你,真是个了不起的世间少有的巾帼英烈。作为一个弱女子,国家兴亡之际,能坚持操守,不让须眉男子,不怕牺牲,爱憎分明的态度的确让人崇尚敬仰。比起那些贪生怕死,贪图享乐,安享荣华富贵出卖灵魂自私自利的贪官污吏,和见风使舵,拍马溜须,一心一意升官发财乱动坏脑筋,出坏点子来吸取老百姓血汗的龌龊污秽的猥猥亵亵挂羊头卖狗肉的满脑子男盗女娼的粪土般的须眉小人男子,不知高尚崇高有多少倍啊!仰仰夫如泰山之高耸在历史的云端。

千古才女李香君

须眉男子矮榴裙。

明辨是非骨气傲,

气高义正道真情。

不畏权势血溅扇,

豪气长存民仰敬。

一曲戏剧赞君行,

兰质慧心泰山峻。

发稿於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上海西部龙柏家中。

相关文章关键词

《伟哉!秦淮才女―李香君(随笔评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