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哪一片叶子(二)承受
十三岁那年,生母把叶子从养母那接到了自己身边,这一来就是十年。
叶子伫立在窗前,看着路上行人,形色匆忙地穿梭于雨中。又看看躺在病床上的生母,由于下雨使其咳喘的更加厉害了。再想想那远在天边的养母一家——那个她生活了十几年,到现在又离开了整整九年的家。不知远方的妈妈身体可好?父亲是否还是那样爱喝酒?还有......她最想念的强子哥,是否也这样想过她?她对强子的感觉说不出,也道不明。是呀!一切那么遥远却又那么熟悉。大概有七、八年了,叶子没和养母那家有过联系。因为那时打个电话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全村也没有几家有电话的。小敏爸爸在外面挣了钱,在村里又是干部,所以她家装了电话。于秀芬也不好总麻烦人家。刚来这里时通过几次电话,自那以后只是生母有时通通话,一般都不让叶子知道的,叶子也从来不提回家的事,因为生母的病情愈加的严重了,她不想让母亲再多一份担忧。其实这是于秀芬的主意,她以为没有叶子在,强子自然地就会和小敏在一起了。也是后来发生的事,让于秀芬感觉到强子必须和小敏在一起,当然这只是她的感觉。
“咳、咳、咳”——
“妈妈,您又咳嗽了。”叶子急忙走过来帮母亲起身,并轻捋了几下后背,“好点吗?”
“没事,你快去上学吧。早点儿去别迟到了。”生母有气无力地叮嘱着叶子,“等你把这专业学好有了工作,妈妈还等着你养哪。”
叶子点了点头,背起书包刚要出门,正撞见这个家的主人从外面回来。于是叶子恭敬地说了声:“叔叔,我去上学了。”
“嗯。”这位主人点了下头。他就是叶子生母现在的男人。对生母还算好,和叶子形同陌路,但彼此不去伤害,只是没话可说。叶子刚进这个家门时,本想喊他“爸爸”的,可后来是他不答应,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喊叔叔了。这个男人带个男孩,很早就送去国外读书。也几乎不回来,所以家里只有叶子他们三个人。
“好点吗?”男人关切地问着躺在床上的爱人。
“唉,也就这样吧,挨过一天算一天吧......”
“别糊说,会好的......看看,我买了点水果,你吃点?”
“不吃了,我想跟你商量点事。”女人拉过男人的手,“我想让叶子回那家去‘看看’,必竟快十年没回去了,也快断信儿了。我这身体......你也知道,一天不如一天了。我的意思你应该明白吧......”
男人点了点头,“你要想清楚了,他们那家能接受吗?还能让她再回去吗?当初是怎么说的......”
那是十年前的往事了:叶子的生母又一次回到了这个让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村庄:在这里她丢下了尊严,丢下了她那未满一岁的孩子。这次回来已是相隔了整整十三年。家乡几乎没怎么变样,还是那些低矮的砖瓦房,还总会有一群赤膊的小孩子在街上乱跑,所经这里的车辆也是很少。她站在街边,凭脑子搜寻以往的记忆。对,没错,应该是这家儿。她走上前敲了敲门,“有人在吗?”
于秀芬正在收拾桌子上的碗筷,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放下手里的活,径直走了出去,“谁呀?”
开门的一瞬,两个人都呆住了。
“大姐,您还认识我吗?”来人眼含热泪地问道。
“认得,认得,当然认得,都多少年了......快屋里坐。”
两人互谈着往事。得知叶子在这里一切都好,一家人也很融洽。她倒是安心了许多。其实叶子生母此次前来是有目的的。原来她得了重病,可能活不过几年了,想着能否把叶子接去和她住上几年,也算是对叶子的一种弥补,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一种救赎。让人没想到的是,于秀芬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于秀芬的意思是:让她在这里多住些时日,和叶子多接触,熟悉熟悉,以后领回去也省了显得生疏。于秀芬有自己的主意:她想着,强子借着“未来岳父”的势,去县城读中学了。可还是没事总往家跑,说是想叶子了,劝说过多少回都没用。对小敏似乎更加疏远。这叶子如果跟着生母去了城里一来能受到好的教育,二来对促成未来的这桩婚事也有好处。她说不出为何这样喜欢小敏,只是觉得有着一种力量在促使她这样去做。那时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不一样,没有太多自己的主意,凡事都听从大人的安排。虽然叶子不认识这个自称是自己生母的人,但妈妈(于秀芬)告诉她,这就是你的亲生母亲,她现在需要你,你得跟她走,以后想我们了随时可以回来的。于是一个月后,叶子和生母就离开了这个养育了她十三年的家。强子知道叶子和别人走了以后,回来闹过几次,但都无济于事,也就草草地过去了。因为那时必竟是小孩子,时间慢慢地消磨了一些记忆,光阴荏苒,我们慢慢都会长大。
叶子初到生母家还是有好多地方不习惯的。这个家的男主人似乎不喜欢她,也不和她说话。只是对妈妈很好。叶子幼小的心灵已经蒙上了太多太多她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一切。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