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游古镇小丹阳
身居闹市的我为求得一时心静,特意来到距市区50多公里的古镇小丹阳,感受着这古朴自然与浓浓的乡土风情。可到古镇后,这雨一直在诗意着。缱绻在古镇一隅,朦胧之中又显别具的小镇,自然、简单、朴实,却也多了几许生命的绿意,空气似乎也格外的清新。
这座小镇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秦至唐均为郡县治,唐贞观元年废县。小丹阳是一座在全国很独特的小镇,这座小镇跨度不到1000米,从中间切割开来,分由江苏和安徽两省管辖。小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一脚踏两地,鸡鸣闻两省”的商贸重镇,素有“江东重镇”、“金陵门户”之美称。小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有横山石门、“青阶砚”古驿道、炼丹老炉、灵光禅寺、龙泉禅寺、灵墟遗址、“当涂第一桥”叶家桥。黄梅戏名剧《天仙配》就取材于这个小镇,该镇的董山村即是传说中董永的故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还经由这个小镇到钱塘江。唐代大诗人李太白在此也留下足迹和诗作,“周子横山陷,开门临城隅”佳句就是对这个小镇的描述。新四军名将粟裕、黄火青、彭冲,曾在这里开辟根据地。
我还是不愿意窝在屋里,撑着伞,行走于那磅礴的雨中。在可见的视野里,青砖黛瓦衬托的满是现代气息。不得不感谢这场雨,让我重新认识这座古镇的韵味,实在是一种惬意之享。
握在手心的这把伞,在雨剧烈的敲打下,在风粗暴的肆虐下,终于败下阵来,溃不成形。我完全淋在雨中,任雨水的冲刷与洗涤,薄薄的湿衣贴在身上,清凉而适意。
古镇风貌尤在,街道依旧,青苔还在青石板路上盘踞着。这条古老的街道坑坑洼洼,噼噼啪啪的雨珠好似敲在黑白的钢琴键上,弹奏着最原始的天籁之音。老房的屋檐上,被风摇动的风铃,带着铜锈的颤音,回应着石板声。借着密集的雨点在诉说着,诉说着这座古镇曾发生的不期而至的美丽邂逅,诉说着来不及回望的遗憾。屋顶上偶尔冒着的株株野草、小树,其绰约的风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雨幕中更显得苍劲、翠绿。
街边屋檐下,一位老人静静的坐着,享受着大雨带来的凉爽。透过雨帘望去,老人满是沧桑的脸上,印刻着一抹欣慰,也许是想起了儿时的欢乐和今日的衣食无忧。家家的门敞开着,堂屋里的人们,或围坐打牌,或边磕瓜子边闲聊,不时有笑声传出。面对这样一幅平和安祥的景象,使我爱上了这座现代而又古老的雨中之镇。
蓝色,自然界最广博的颜色,自然界最冷的蓝色;湛蓝的海水传递透着沁入肌肤的凉意,夏天的梦想也往往是蓝色的。夏天的雨一下子烧灭了骄阳带来的炎热,给人以短暂的清新的享受。炎热中而来的及时雨,焕发了蓝色的魅力,梦想也变得清爽又适意。这座小镇,是七仙女下凡结亲,董永与七仙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的发源地。如今,董永与七仙女似忠贞不渝的爱,还在这座古镇延续着;不同的是,传奇演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