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义乌曾有一家“上虞饭店”

义乌曾有一家“上虞饭店”

2013-10-13 22:48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1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义乌,华夏第一市,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走近义乌,公路上只见货运卡车密集,一个个小山一样,挡住视线;进入义乌,果然,大道通衢,客商云集,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据说,每天进出义乌的人次达20万之多。

我们上虞的小商品在义乌市场销售也非常多,当年上虞有四大小商品在义乌非常有名气。这就是松厦的雨伞,南湖的鞋垫,岭光龚百春的樟脑丸和赵家陈列民的粘蝇纸。其他还有章镇的饰品,驿亭的塑料玩具在义乌都比较畅销。

义乌市场拉动了上虞的经济,一双小小的鞋垫一度成就了南湖的块状经济,而一把小小的雨伞则催生了松厦的“中国伞城”。义乌市场为上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我下海后自己开厂,第一款产品“香水挂件”完全由小商品城的义乌人代理经销。而第二款产品“四季春”牌粘蝇纸开始也是由小商品城和宾王市场二个市场的义乌人代理经销。

后来因为王洪琳把粘蝇纸的技术配方外流,生产粘蝇纸的厂家增多了许多,特别是义乌人开了多家粘蝇纸厂之后,粘蝇纸的厂家竞争激烈,变得越来越难销了。不得已,我只能在义乌宾王市场租赁了摊位,设摊销售,由代理经销的模式更变为自产自销。

宾王市场地处义乌市的宾王路,主要经营服装、针织内衣、领带、毛线、毛巾、皮革、纺织品、花边、床上用品、副食、干果、糖果、炒货、杂货、家具等16个行业的商品。周围还有家电市场,通信市场,化妆品市场。

1997年我在宾王市场租赁了摊位,管理摊位的开始是李洪良和蒋兴土,还有余百尧三个人轮换;后来是朱国芳和罗开祥,再后来是胡红霞和我自己。

摊位上我主要销售的是粘蝇纸,还摆放了从江苏泰兴一家化妆品厂抵债给我的罐装摩丝,另外还有我们上虞产的一次性筷子。

仓库和住房我租在宾王市场停车场对面的赵宅村。

我们在义乌经常会有五个人相聚在一起,大家又懒得自己动手做饭,每顿饭都是到对面宾王停车场的快餐饭店去吃,开销也不小。

我记得那个时候每餐吃饭都会花费80-100元钱,但吃得已是不错,因为管理人员都是自家亲戚,我从不亏待他们,就是在厂里我也是专门雇了人给他们做饭的。

我一向喜欢找熟悉的地方吃饭,在饭店吃多了我同饭店老板也混熟了;当时正好宾王市场停车场有一家小饭店要转让,经过一番协商,我决定盘下这爿饭店。

於是我花了2万元钱的转让费,又从家里搬来了一套VCD音响设备。我从上虞聘用了一个毛脚厨师,他是百官人,是蒋兴土的同学,并把原来的饭店招牌改名为“上虞饭店”。

饭店终于开张了!

我们“上虞饭店”是宾王停车场的营业房,停车场四周一圈的营业房开设的几乎都是小饭店和快餐店。

虽然这里人流量很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好在我们是内部人员食堂,赚点外快只是为了弥补吃饭的开销,主要还是为自己人服务的,所以没有太大的精神负担。

“上虞饭店”只有一间门面,大约有三、四十平方左右。店面前的十字路口是一个大大的转盘,店后门则是一个诺大的宾王停车场。

最凑巧的是我们上虞至义乌的二辆班车正好都停在我的“上虞饭店”后门,而大巴、中巴的两个车老板上虞人都称作“老胡子”。旁边则是宁波、慈溪、余姚等地到义乌的班车。

义乌人大多喜欢吃辣的,而我们上虞人则不爱吃辣的。我从上虞请来厨师也就是为了扬长避短,适应上虞人的口味。我们虽然也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快餐店,但我们既有快餐,也可以点餐,饭菜品种也不少呢!

我清楚地记得“上虞饭店”开张后的第一天,就迎来了许多到义乌做生意的上虞客人,因为饭厅场所实在是太小了,店里一下子就挤满了客人,大家需要排队等待着吃翻桌。

快餐的特点是方便快捷、物美价廉,虽然宾王停车场的快餐价格非常地便宜,一天之中也只能做中午一顿饭的生意,因为到了下午人们忙完了事依旧“原桥来原桥去”,但我们的生意还是不错。

到了晚上,我请厨师粗粗地框算了一下,早上去莱市场买菜花了150元本钱,就仅仅中午的这点快餐生意,扣除成本开支,竟还能赚上150元净利;不错!真的不错!我们五个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不但大家能大鱼大肉,又是酒来又是饭美美地吃上,而且还不用我掏自己的腰包花费一分钱,甚至还有点小钱赚可以给大家发发香烟。

现在的年轻人提起快餐,大多想到的是“肯德基”、“麦当劳”这些西式快餐店,想到的是炸鸡腿、汉堡包、炸薯条这些西式快餐品种。

然,我们的中式快餐则不同,是米饭、是面条、是点心。有炒饭、冒饭、烩饭、盖浇饭;有汤面、杂酱面、煎蛋面、牛肉面以及肥肠粉、桂林米粉、云南米线;有包子、馒头、饺子、烧麦、煎饼等等。

其实“快餐”的概念主要是指方便快捷的食品;快速的进餐方式;一种餐饮的经营模式而巳!

西式快餐只是一种休闲食品,而我们的中式快餐却能填饱肚皮解决吃饭问题。

义乌的快餐大多薄利多销,一般都是“3元吃好,5元吃饱,8元吃得哈哈笑!”

义乌满街满巷的快餐店大多开在车站、码头、交通要道和繁华的商业区这些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

义乌人流最多的地方不外乎火车站、汽车站、福田市场、世纪商城、宾王市场、小商品城、南方联和宾王夜市。

我在义乌的这个时期正处于全民经商的热潮之中,上虞来义乌做生意的人特多,这些人来去匆匆,吃饭很简单,但我通过在义乌的这爿小小“上虞饭店”还是认识了许多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的上虞朋友。

前江的金吉槐,我就是通过“上虞饭店”认识的。当时他来义乌是做香烟批发生意,他在上虞汽车东站旁边的农批市场设有摊位。有一次他的香烟被当地烟草专卖局查获,资金碰到困难,是我帮他解了围。从此我们结交成为了朋友。

义乌有很多很多外地人,夏天到了,天气炎热,每天晚上在“上虞饭店”前面的一个大转盘上会聚集起许多人。

我们的饭店四周都是一家紧挨着一家的各式各样的快餐店铺,这里有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风味。

这个时候别提有多热闹就有多热闹了!

各家饭店都纷纷搬出电视机、音响设备放在饭店门口的空地上,开大音响播放着歌曲,吸引了无数的人群黑压压的挤在一起。外地人争先恐后地花上一元钱卡拉OK,登台亮相一展歌喉,演唱当时的流行歌曲。

而我的“上虞饭店”那套音响设备更是一流,是我花了二万元钱从百官商场买回来的。安装这套音响设备的人又是上虞有线电视网络总站赫赫有名的王建荣;他是我多年的小兄弟,也是我专门从上虞请来安装的。

当年只要我的哪套音响开大声音,就可以盖住一切,在义乌大大地露了一手,为我们上虞人挣了很大的脸面。

可是紧接着麻烦的事也随之而来,就在这个夏天的有一天晚上,我的“上虞饭店”厅堂正面放着的一台21寸长虹彩电和一套VCD竟被人偷走了。

而这天夜里,小小的餐厅里面还睡着三个来自不同省份的小姑娘。一个是贵州人,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河南人。

出事的这个夜晚,我人不在义乌,而在上虞。当我接到了那个河南小姑娘的电话,就心急火燎地乘车赶到了义乌。我询问了大致情况之后,凭着我多年开旅馆的社会经验,立即判断出这是一桩内外勾结,监守自盗的案件。

因为当天晚上凌晨二点钟的时候,东西还在店里。我一下子就断定这是那个来自贵州的小姑娘联手她所熟悉的人共同偷盗的。

我的根据是她的年令最大,平时又很老练,来义乌已有些年头了,她所接触的人员又多又杂。而那个来自河南的胖胖的小姑娘则是我从上虞厂里带到义乌饭店去的,她在我的厂里已工作了好几年,我了解她,对她也是信任的。

於是我跑到了义乌城中派出所报了案,并把怀疑对象告诉了警方。

大约过了一个月,警方终于抓住了偷盗贼,发还给我电视机和VCD。

事后我与警方沟通,事实完全证实了我的怀疑和判断。许多邻旁的饭店老板对我说:“你真幸运!”

“我们这里好多饭店的电视机、冰箱和其他家电偷去之后从未追回,义乌有这么多外地人到那里去抓贼。”

我收到了警方还给我的东西之后,专门在上虞制作了一面锦旗,上书:“神速破案、为民除害”八个金色大字,并包上了1000元钱的一只红包,这是奖给举报人的。专程送到义乌公安局城中派出所,以感谢人民警察叔叔。

我在义乌开起了“上虞饭店”,店虽小生意倒也红火。凡来义乌的上虞客人冲着“上虞饭店”这块牌子就有一种亲切感,忙忙碌碌的大家总是不断地进进出出。

或过来吃一顿快餐,或过来歇休喝一杯茶。有老乡见老乡过来聚聚的,当然也有老乡碰到意外困难求助的。“上虞饭店”给上虞人们带来了一种家的温暖感觉。

时间一长,我也于朦胧之中,似乎回到了从前我在上海“驻沪办”的日子,我很有一种“上虞饭店”仿佛是上虞驻义乌办事处的错觉……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义乌曾有一家“上虞饭店”》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