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闲话小区中的“便利店”

闲话小区中的“便利店”

2013-10-13 23:10 作者:天涯 阅读量:37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们一家是九零年搬到这个老城区的,我们住在城区中心的老式公寓中,房子都有二十年房龄了,原本粉白的墙面都已被岁月风蚀的斑斑驳驳,电线水管还有叫不上名的管更是拖曳的狼藉不堪。

每个小区都会有一个自然“活动中心”,它不是刻意建造的,而是由于来来往往人多复杂形成的。我们小区也有两三个。它们原本只是便利店,卖烟卖酒卖郭铁。开了有些日子后,老板便于附近居民熟了,茶前饭后,就有一群人在那里唠家常埋怨妻子克扣零花钱,或是发牢骚抱怨物价上涨工资不涨,还有就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发表自己自以为是的低俗看法。到后来,那里发展成了打扑克。随着人民币的贬值,筹码也越压越大。一年前,老板又添了两台麻将机,这下生意更火了。每天,早晚两桌麻将,两桌扑克,一桌斗牛,一桌打上游。麻将一桌二十元,斗牛的出了牛牛,庄家给老板十元,闲家给五元。

发展到现在,小区里的“便利店”已经有六家了,一半以上的男性吃过午饭晚饭,便跑去那里围观,看着别人打牌,然后指手画脚仿佛比打牌的人更怡然自得。到了晚上散场,赢钱的,请吃宵夜,输钱的,吃人家请的宵夜。不输不赢的看客们讨论着已经结束的牌局,并把输了很多钱的那个人当笑话讲,然后对赢了最多钱的人表示羡慕。

这些店成了男人们的廉价娱乐场所,但却是妻子和小孩的心头恨。对于孩子们来说,离那些地方近的住处,一大早,这些噼噼啪啪的麻将声比闹钟还管用,大晚上的,外面嘻嘻哈哈的粗犷笑声梦里都听得见。

妻子们更是烦透那些“便利店”,自己的丈夫一下班不是往家里赶,而是往店里凑,饭才吃了一半,电话手机一个劲响,麻友们三缺一催个不停了。于是,丈夫夹菜的时间都省下来吞饭,边嚼边出门了。对于看客丈夫,虽然没那么积极,但也很少在家里待了。我父亲就是其中一个看客。

上个月,其中一个店里的人,包括老板,麻友,牌友,都被带去派出所。也真奇怪,我们小区一向治安不错,警察怎么找到这里来了。后来得知,是小区里有个牌友的妻子举报的。此时,也不知道是如何传开的,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听后笑的直不起腰。

同时,那些“便利店”也是各种消息汇聚的场所,东家长西家短的自然少不了。不过,有什么事情可以去那里打探打探,老板自然是小区中的包打听。一次,母亲要开刀做手术,但不想在县城的医院做,想去大城市好点的医院,但是,去外地医院需要本地医院开转院证才能报销医药费,我们家又没什么人在医院工作的。一时间,还真不好托人拉关系。

说来也真是巧,父亲在店里随便一说,有人就告诉他,每天晚上坐在里头那桌打麻将的,就有一个是某某医院的副院长。天涯海角,原来近在咫尺。天天碰面,却有时候不知道对方是干嘛的。这下可好办了,找到人说了下,事情就办好了。

我们在这个小区一住就是二十来年,现在新区那里大面积的建住宅楼,也有很多人在那里买了房子搬过去了。母亲也有这个意向,但父亲一直不同意,说是不愿意卖掉这套老房子。不卖老房,那就给筹款买新房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由于父亲的坚持,此事不了了之。

我和母亲心中自然清楚,他割舍不下的是那些“便利店”,二十来年了,对它们的感情跟对我的差不多了。父亲一生老实本分,“便利店”是他唯一的娱乐地,也是他充满回忆的地方。我作为女子的,也该理解万岁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闲话小区中的“便利店”》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