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的书
晚饭后,闲来无事,我信步去街头闲逛。广场附近的路边有卖旧书的。且明码标价,分为四类:每本10-15元的一类,5-10元的一类,每本3元的一类,最后一大堆是10元4本的一类。书看上去皆是正版,却颜色暗淡,无新书靓丽之色——所谓“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之类。其间有名人传记、言情武侠小说,杂志报刊,医书字典,漫画字帖等等。种类甚多,却是价廉物美,颇可诱爱书而淘书者之目。我观阅了许久,又讨价还价了一番,五元买了两本:《孝经》和《龙文鞭影》。我开始喜出望外,卖书者却叹气不绝。再看看手中的两本书,我的心里便渐渐地五味杂陈起来。
书,英文名:book。《说文解字》云:书,著也,著于竹帛谓之书。《正字通》云:凡载籍谓之书。《尚书序》疏云: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她作为人类传承文明和记载历史盛衰朝代更替以及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工具和介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人类从有了语言到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到文字诞生的那一刻,她就开始承担起自己举足轻重的历史任务了。我们古老而伟大聪慧的祖先开始在树皮、石壁、龟甲、竹简等比较坚硬的固态介质上记录他们繁衍生息的每一个重要情节,每一个重要的事件。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相继发明,书不仅名正言顺的步入了历史漫长而亘古的舞台,而且以优美的姿态和迅疾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书始终扮演着璀璨辉煌、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自古至今,爱书、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美德,同时也成为许多圣贤立身传言之本,更成为许多人跃身龙门,飞黄腾达的重要阶梯。于是古时的仁人志士、名人学子无不视书如珍宝,读书更是头悬梁锥刺股、白天读了晚上继续读地百般用功。经济拮据而买不起烛火的就借萤火虫之光、月光、甚至是凿壁借别人家的光去读。可谓用心良苦,用功至深!而正是他们如此的用功苦读,才在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之中存留了大量不朽的著作,不朽的书册。《四书五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茶经》、《酒经》、《庄子》、《孟子》等诸子文集、《三国志》、《史记》、《文心雕龙》、《梦溪笔谈》、《本草纲目》、《三言二拍》、《西厢记》、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四库全书》、《聊斋志异》、《红楼梦》等经典名著以及国外的诸多经典不朽之作,数不胜数。这些书的存留使人类历史的文明得以完善地传承,并不断提升和进化。在昔日重书重教的时代,书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印刷术的尚不完善,装订成册的书变得极其珍贵。所谓千金易得,一书难求。于是,书一度出现过洛阳纸贵的情形。当然,在书的发展历程之中,她的命运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宰相李斯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竟残忍地做出了焚书坑儒的事件,几乎置书于死地!但国人却并未就此放弃崇书尚学之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很快,书就突破了重重险境,不仅重新回到了历史的舞台,而且毅然肩负着自己光辉而神圣的使命,并且带着浓重的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和历史气息走向了新的世纪,也为人类新的文明开拓了新的方向……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有一枚铭章,四个字:读书误我。他的意思并非是说书害了他,他的这四个把矛头直指以《四书五经》为首的所谓“有礼有义,怀仁存道”的封建主义思想。他觉得他以及众多文人子弟自幼苦读这些经史子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横遭禁锢,为求仁义道德,一味忍辱懦弱,使得政府国民软弱无能,被列国豪强强取豪夺,生灵涂炭,几乎“国将不国”了。于是为了救国救民,他要革命,要寻找新文学,寻找新思想!于是他并未传承藤野先生悬壶济世的衣钵,而是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开始了口诛笔伐的笔戎生涯。虽然他说了,而且刻了“读书误我”的话,但是他是否已经料到他的书和思想在救国救民的同时,却也“蛊惑和影响”了一代甚至是几代人——新文学、新思潮在那时诞生了,而他的书也一度进入物美而价不廉的贵族之列。
新中国成立后,及至改革开放以来,书迎来了自己更加辉煌的历史。可以说是又一次的百家争鸣。一位位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脱颖而出的文学大家、名家、画家学者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一时之间,书又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局面。对于经济尚不富裕的读书爱好者,能买到大家、名家的著作是何等不易!我记得十三年前,我在兰州、敦煌求学的时候,闲暇之时很喜欢看书。但那时自己囊中羞涩,而书价却又不菲,喜欢一本书却不一定能买得起。于是我便去附近的书店租了来看:每本书每天一元钱的租金。为了节省钱,一本小说我会用两三天时间看完,然后还了再租另一本。有时碰到爱不释手的书,就节约伙食费和其他开销,赞够了钱一定要买到那本书。在敦煌的时候,我无意中租到了《道德经》、《艺概》和《离骚》。爱不释手,于是用了十天时间手抄了三本书,至今仍然保存着三本书的手抄本。离开敦煌的时候,我用节余的伙食费买了四本书:《四书五经》上下册,68元;《莎士比亚全集》,38元;《中国民俗小说大系-古代卷》18元;《美文观止》,26元。学习结束回家的时候,连同以前买的四大名著、《搜神记.世说新语》、《三曹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莫言文集》、《贾平凹文集》等书,我像唐三藏取经一样背回了五箱子书。
但凡事凡物都免不了盛极而衰的自然之理。正是在这种“洛阳纸贵”的情形之下,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书的发行数量和种类都不断的增涨,同时也滋生了令艺术家们、学者们头疼不已的盗版现象!这自然使原本令普通人望尘莫及的书价直线下降。于是作者们开始大打防盗牌,但结果却是盗版现象愈打愈烈,终于无法收拾,索性让盗版自由了!而在此后,对书的又一致命硬伤出现了——真可谓是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计算机和网络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全球燃烧起来!网络文学开始兴起,并且争奇斗艳,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书——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字,虽然其艺术价值和质量值得人怀疑,但是她已明显地表露出要取传统的书而代之的姿态!传统的书,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行业逼不得己地走上了下坡路!于是作者,出版社联袂出手,进行打折促销战,签名售书战,打精品包装战,只差打持久战了。结果却不容乐观。书价屡降不止,且厄运难免:进书店看书买书的群体逐渐流失。书店门口已经没有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相反是门可罗雀!在这种形势之下,我有幸低价购得了包括《红与黑》、《巴黎圣母院》、《茶花女》、《雾都孤儿》、《静静的顿河》、《飘》等在内的全套世界名著,全套《四库全书》、《三言二拍》以及冯梦龙的《四言》等书。而昔日头悬梁锥刺股、借萤火、煤油灯读书以及排队读书租书买书的场景在网络和网络文学的一片嘈杂嬉笑声中业已偏安一隅,暗自神伤。在这次战斗中,传统输给了科技的进步!
但局势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反而变本加厉地演绎了下去:随着手机、电脑的逐渐普及,传统的书,迎来了自己真正艰难寒冷的冬天!一部手机可以下载几部数十部电子书,可以上网浏览国内外要闻,时事新闻,娱乐八卦。而一本电脑,就等于是随身携带的一个国家级甚至是全球级别的图书馆!传统的书out了,也许有一天,她会寿终正寝,也许她会像文物一样陈列在图书馆接受后人的参观和朝拜。传统的、廉价的书的命运何去何从,我不得而知。正如她昔日的辉煌无人能敌一样,网络文学的蒸蒸日上谁又能hold住呢?
但不论是传统的书因廉价无用而光荣退休也好,也不论是电子书、网络文学方兴未艾也罢,我相信,书,作为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记录者以及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性质绝然不会改变,她的精神和不朽功勋也将永远载入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之中而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