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方言的魅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用来沟通的工具,虽然没有文献记载它产生的确切年代,但可以推断,因为有了语言,人类才摆脱愚昧进入了文明社会。中国的甲骨文产生已有几千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载体,它的产生远远晚于语言,
方言,地方的土话乡音,是语言的变体,中国的方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为了交流的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系。方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族群性和时代性。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的种类和内容也非常丰富,辽西方言就是中国众多方言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一种土话乡音。
辽西方言是在中国北方普通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其他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通俗易懂,幽默形象,交流词汇方面尤为突出。辽西方言和其他方言和其他方言一样,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只通行于某个地域;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辽西方言的流行区域非常广阔,除了辽西五市,还有吉林、黑龙江一些地区和内蒙靠近辽宁、吉林一带,有广泛的交流基础,因而深受欢迎。近年来,用辽西方言表演的电视剧,二人转,戏曲以及许多综艺节目。在演出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演员红遍大江南北,充分展示了义县方言的艺术魅力。
辽西方言的词汇基本是大众创造的语言,用方言辽西形容辽西方言,就是这些土话乡音很嘎咕、很逗哏、很耐人寻味。
义县地处辽西中心区,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使用典型的辽西方言,两部地方志——1927年出版的《义县志》和解放以后出版的《义县志》对辽西方言都有大篇幅的记载。两部志书把辽西方言大致分为六种类别:
第一类名称语,如:叟——叔:大爷——伯父;公母俩——夫妻;笆篱子——监狱;毛磕——葵花籽;启灯——火柴;手巴掌——手套;张三——狼;跑卵子——公猪:可郎——没有育肥的猪;毛楼——厕所等
第二类时间语,如:今儿个——今天;明儿个——明天;后儿个——后天;
昨儿个——昨天;前儿个——前天;天见亮——早晨;眼擦黑——黄昏;小晌午——上午的一半;晌午头——中午;太阳压山——晚上等。
第三类人物语如,:秧子——不务正业的人;半拉子——半成年的人;打腰——有势力的人;堂郎子——受欺负的人;下尸乱——低级下流的人;官相儿——办公事的人;
二虎——愚人;云山雾罩——讲大话的人;皮拉海摔——能干不怕苦的人;皮麻傻眼——办事不用心的人;窝囊废——没能力的人;武把操——有能力的人;马大哈——粗心大意的人;嘎巴连脆——性格直爽的人;嘎拉子——调皮捣蛋的人;不失闲儿——爱干活的人等。
第四类事物语,如:猫月子——生孩子;咯叽——吵嘴;恍常——有时候;磨叽——爱说、不利索;面恍地——好像见过;磨不开——不好意思爱面子;神道——有心眼;海来号——很多;乌都水——不明不白;压根——开始;大着摸——估计;二楞八蛋——不成熟;不善——不简单等。
第五类情绪语,如:五饥六受——抓心挠肝的感觉;水勒八扯——没脾气;扬脖二怔——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二虎八鸡——傻乎乎;急眼——发火;瘪茄子——无言以对;抬杠——无理争辩;卖呆儿——看热闹;甩急子——不满而去等;
第六类方位语,如:这疙瘩那疙瘩——这块那块;边边拉拉——地方不大等。
还有口气语:嗯呐、哎呀吗呀!哎、嗨、等。
辽西方言语音以“尾音上翘”、“平翘舌不分”为最主要发声特征。音调和生母也发生许多变化。带给人们真实、质朴、火辣的感觉。范伟、赵本山在《乡村爱情》里,两位明星使用辽西方言把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成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特殊用语”。包括辽沈地区的观众在内,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原来除了沈阳、铁岭话可以走向全国制造笑料,辽西方言的喜剧作用,同样强烈,甚至超越了前者!“哎呀!辽西方言语速快、声调高、尾音强烈,显然比清汤寡水的普通话,更有冲击力。
辽西方言音词汇量大,语音表现力丰富,而且新的方言还在增加。勤劳智慧的辽西人创造了自己的乡音土话。也会很好地保护传承下去,让自己的方言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