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床底下种出了蘑菇

床底下种出了蘑菇

2013-10-14 15:35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6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床底下种蘑菇,不少人看了我这个文题也许会摇着头不相信,而我却曾经在床底下是实实在在地栽种过一回蘑菇。

事实上,床底下也是可以栽种蘑菇的。只要有菌种,有培养料,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就能在床底下生产出可口的蘑菇来。

种蘑菇的技术并不是那么困难,通过实践是可以学会的。我在床底下种蘑菇,这事虽然已时隔了三十三年,现在回想起来,对我来说依然是那么的清晰,那样地深刻。

蘑菇,学名Agaricuscampestris,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

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象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

蘑菇既能食用也有药用。大家在菜市场上看到的那些圆鼓鼓、白嫩嫩、晶亮亮的蘑菇,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食物。

有的美食家对食物声称:“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

哈哈,蘑菇就是这种“单腿食物”!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作用,经常食用,能够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通便排毒、止咳化痰等功效。

蘑菇是男女老少咸宜,一年四季都能吃的好东西。

作为菜肴,蘑菇有多种多样的吃法,既可炖肉、也能炒菜、还可烧汤。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此时我就仿佛闻到了从厨房飘来的一股淡淡的蘑菇清香味……

蘑菇的种类不外乎分为金针菇、香菇、草菇、猴头菇、平菇这几种。

蘑菇有新鲜的也有干货,有的蘑菇应选干货,有的蘑菇则是新鲜的好。

象香菇就要选干货,虽然在营养成分上,新鲜的并不差,但在口感上,还是干香菇好。而平菇、金针菇和野生菌类则最好选择新鲜的。

无论是新鲜的蘑菇还是干货,你在菜市场购买都要仔细地辨认一下,才能保证吃得新鲜。一般都应挑选那些菇柄短而肥大、菇伞边缘密合于菇柄、菇体发育良好的蘑菇。

买香菇,要选菌盖厚一些的好,其香味更浓郁;你可以用手摸一摸表面,有没有黏手、是不是霉变;而菌盖边一定要向内卷的,如果是直的,说明已熟过了头。最好的是那种菌盖上有裂开花纹的香菇,裂开的花纹说明营养成分积累多,这种香菇被称作花菇,花菇的营养价值更高。

买平菇,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选那种大片直径在5公分左右的,这是上品;你还可以用手挤压一下,如果平菇滴水多,建议不要买;另外你也可以用鼻子闻闻平菇是否有酸味。

买金针菇,要选那种菌干长在12—15公分的为好,色泽也不能过于洁白,太白的极有可能是用漂白剂泡过的。你可以用手指轻轻擦揉菇体表面,经过2-3分钟后,擦揉的表面会有变色的现象,表示没有经过药水漂白;如果没有变色还是白白的,那就很有可能是使用了漂白剂,建议你不要买。

1979年,我在家务农,正在社队企业上班,因为离开学校没几年,还书生气十足。业余我看了几本有关食用菌种植方面的书藉、钻研了半年之后,自信已掌握了食用菌种植的相关技术。于是就蠢蠢欲动,设想着种植蘑菇来搞点家庭副业。

可是在那“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家家穷的叮当响,每个人的口袋里没有多少铜钿银子,我更是“两袖清风”。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下定了决心,提笔写了一封信给上虞农村信用社的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收到信后,他们比较重视。

不久,百官信用社的余主任在我所在的生产队长朱善德的陪同下,两个人来到了我家,与我当面探讨、核实了这桩事体。过后,百官信用社就批给了我800元钱的贷款,用于搞蘑菇种植的试验。

这是我的人生之中第一笔贷款。

我从资料中获知蘑菇的菌种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有售,于是我从百官乘火车来到了上海。那个时候的火车叫慢车,时速才60公里。坐火车从百官到上海要乘坐10多个小时。上午一列发往上海的客车,到达目的地时上海已是万家灯火。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位于闵行区北翟路2901号,临近虹桥机场,创建于1960年4月,里面的地方很大,有100公顷。这里的食用菌研究所是我国建所最早、技术力量最强的食用菌专业研究所,他们所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研制出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辐射全国各地,甚至还输出国外。

我从食用菌基地购买了几十公斤菌种之后,就非常小心地捧着玻璃瓶,星夜赶回了家中。

我从书中知道了传统的蘑菇种植,大多利用棉籽壳做培养料。而且还知道棉籽壳是种植蘑菇的最好原料,比玉米芯、锯末要强,只是成本略高了点。棉籽壳被称为食用菌的万能培养基。

我第一次种植蘑菇,选择了棉籽壳做为培养料。

我从松厦油厂购买了一船棉籽壳,这是油厂的下脚料。那个时候在上虞没人种植蘑菇吧,所以这棉籽壳敞开供应,价格也相当便宜。

我让人把棉籽壳从松厦船运到了百官的新建村,除了要用的一部份拉回了家里,剩下的大部份都堆放在亲戚家。新建开徐氏诊所的木先生是我的外公,他家有不用的诺大空余房子。

那个时候我家还是刚刚建造的三间平屋,在百官立新小学后面的一个大大土堆上,我在自已的房间床底下开始试验种植蘑菇了。

我把棉籽壳按照培养料的配方加上其他东西经过发酵,再均匀一致地堆积平铺在房间地面,厚度大概有20公分左右。

过后,我将长满了白色菌丝的菌种瓶一只只打碎,把几瓶菌种的种块全部放入一只干净的脸盆中,用手一一掰碎。接着就开始往培养料面上撒上一遍,再用手抓提培养料,让菌块落入棉籽壳的料层之中,整平料面。再将所剩余的菌种全部均匀地撒在培养料的表面,最后我用脸盆底轻轻地在料面上加以平压。

我记得当时每平方培养料的菌种使用量是2瓶吧!

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做的事,就是每天用洒水壶给它喷喷水,尽量让培养料保持潮湿保持水分,并打开窗户给它通通风透透气。

为了不致于功亏一篑,我仔细地观察着蘑菇的生长情况,精心培育。

几天后,棉籽壳的堆面上就开始长出了一丛丛白色的颗粒,头茬菇终于破土而出了。起初只有小米粒大小,后来逐渐长大,当有玉米粒大小时,上层颜色开始变深,下层依然是白色的。又过了几天,出现了菌柄,菌盖也形成了,并且越来越大,终于变成了小小的蘑菇了,形状像一把小伞。

床底下竟种出了蘑菇,我对着蘑菇情不自禁地开怀哈哈大笑,开心极了!我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终于得到了收获。

我大胆尝试种植蘑菇是成功了,可想要更大面积的推广,没有这个条件,也缺乏资金。更主要的当时还没有分田到户,还在吃大锅米饭,还在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

经过又一番苦苦的思想,我想到了卖菌种的这个招数。我关心了一下当时生产队的所有报纸。有一份16开张、单版、黑白的《农村科技报》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份当年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局主办,面向农业、面向农村的报纸。

我把销售食用菌菌种的广告写成了一则新闻消息,投稿给了《农村科技报》,让人没有想到的竟被刊登了出来。

见报之后,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人来信。有人求购菌种,也有人求助食用菌种植技术的指导,甚至还有一封来自我们浙江磐安县的一个公社,以组织出面的信,他们想让我去磐安帮助种植蘑菇。

当时我所收到的信件最多的地方,也是后来被称作“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县,和被称作“中国香菇之乡”的浙江磐安县。

这些信件真的使我又惊又喜。

我自己也是头一回试验种植蘑菇,这点技术连“三脚猫”的功夫都谈不上,岂敢自称师傅去出“洋相。”我对于求助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的信件,一概附上一册从新华书店买来的食用菌技术书回信给他们,并索要书钱。

我对于求购菌种的的信件,赶紧回信让他们先汇款给我,再把我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购来的菌种加价后邮寄过去。

那个年代我还没有买进卖出或投机倒把的意识,因为我还不是一个生意人。

这年我从百官大队第五生产队开办的百官五金螺丝厂,被抽调到了百官大队开办的百官镇丝绸厂工作,从仪表车床工转行成了绸机保全工,我没有办法改变自己,也难以成为一个菇农。

就这样,经过来回一番折腾,我只仅仅收回了800元贷款的本钱,潇洒地玩了一回“床底下种蘑菇”……

相关文章关键词

《床底下种出了蘑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