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回忆录1(运动会)
回忆我的高中,几乎是两点一线的。但从单调的两个点组成的那一条线中,也还是有可以挖掘的光点。或许,是金色的,或许,是幽暗的。
高中,学习以外的“正当”事情并不多,运动会便是其中之一。
运动会总是我们既期待又想逃避的。期待是因为我们终于可以暂时不用听那些枯燥的数理化了,想逃避是因为课不用上可习题更多更没时间做了,尤其是有报了项目的同学。
我们班主任又是个极爱面子,极爱炫耀的人。项目报的少了,让别班老师知道了,面子挂不住了,他便大发雷霆,还发更多的习题给我们,说这么喜欢做题,那就让你们多做点,做不完的,别回来上课。比赛中总分得少了,全年级前三没保住,我们都得被留到几乎低血糖才能回家吃饭。
到高三后,大家都有背负着家人的希望,自己的前途,还有班级虚伪的荣誉。我更是回家面对家人的唠叨,在校对面老师的冷嘲。幸好我挺住了,没有人格分裂,不然整个学校都将是一场灾难。
运动会总是不会因为我们是高三而允许我们不参加。去一下也好,调节一下,劳逸结合。可是,真的得到调节了吗?我是记得我每晚更晚睡了,白天也没休息够。我们班总是处处表现着班级凝聚力,这也是我们班主任最看重的。
所以,没有比赛项目的,也都被安排了事情做,有个别没被安排到事情的,也并不幸运。他要求他们必须在现场观看,且不许在那里看书做题。还时不时调侃他们,也看不出是一本正经,还是开玩笑的。不过,说是玩笑,那开的也太让人伤自尊。我在一旁听到他说:人家都在为班级出力,你们俩一分力都没出,做在这里干什么?不然,你们出钱奖励那些出了力的同学怎么样?
她们当时便红透了脸,憋了满肚子委屈,差点就哭了。一个运动会,闲人事情是有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做,但毕竟人比事情多,分不到事也不是他们的错。再说了,坐在那里提高当观众,提升人气,也算是出了力了。
高三那一年,我们得了第三,还好没踩出班主任的底线。结束后,没参加项目的每人出了五十元,他把我们的钱集到一起后,再按比赛中得分情况,分发给得过分的同学。后来,班主任用剩余的钱组织“庆功宴”,也没有我们的份。我们这算是光荣的当上了体育运动赞助商,娱乐节目制片人。
有时候想想,很佩服我们班主任,事情做得滴水不漏。你指责他乱收学生的钱,他可以说自己没有私自用,只不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说他待人不公平,他又可以说这是多劳多得,符合劳动法,没拿到分的,自然不算出力,也没资格享受待遇。读多点书好处真多啊,骂人可以不带脏字,得了好处还可以到处卖乖。
不过当时,有一个“受邀请”的同学没去参加酒席,事后得知他脚伤的很重。那年的运动会,他参加了男子一万米,五千米的长跑比赛。其实,报项目那时,他的脚已经受轻伤了,但又迫于压力,所以他只报了四百,八百的短跑。以往,他就一直参加长跑比赛的,年年都有冠亚军。那次,更改了项目,班主任自然不乐意,把他叫出去单独谈话,洗脑般的让他参加长跑,还自作主张的把项目改了。其实,那时候项目表已经上报到学校了,他是动用了关系才改过来的。
纸包不住火,这事传开了。但也没人敢公然议论,只是暗地里替这位男生抱不平。我想运动会是学校用来培养我们的体育精神,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好让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但为了名次和荣誉,不择手段,还弄的学生伤痕累累,是不是有违初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