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百姓享“太平”
——记江苏省建湖县近湖镇太平村党委书记、业达公司董事长高树明
高树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委书记,江苏业达建安公司董事长、江苏业达置业公司董事长。从2002年起,连续7年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被江苏省建工局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太平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113元。
走进太平村,就像是来到了经济发达的苏南村镇:从整洁漂亮的农民公寓,到设备先进的医院、学校,从装扮一新的农贸市场、超市,到人流如织的休闲茶座、文化广场,还有全县惟一的乡村准星级酒店……
谁又能想象,20多年前,这里是“村名太平不太平,房破人穷不安宁”。就算本世纪初,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太平村还跟乡村没有什么两样。
说起这番改变,太平村党委书记高树明特别感慨,“多亏党的政策好,我们村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全体村民共同精心描绘出的一幅‘太平胜景’。”
“村官好比‘领头羊’,要把羊群带到水美草肥的地方。”
要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村级班子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变传统的事务管理型“村官”为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此,村班子选用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强三带”型村干部。
村主任于祥和村党委副书记徐清华就是符合发展需要的村干部。几年来,他们带领村民兴办养殖业,建立养殖协会,办起了数百个鸡场、鹿场和猪场,600多家养殖户年收入超3万元。
养殖仅是致富的一个门路。高树明注重培训“科技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村里建立了农民培训网络,依托镇农技推广站和产业协会,实施农民培训计划。一大批“科技农民”脱颖而出。
帮百姓创业,带群众致富,高树明甘当热心人。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5、6年前,谈起村里的一位年轻人村民无不皱眉头。家里穷倒不怕,怕的就是他游手好闲。高树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找他谈心,劝说他到业达公司打工。起初,他根本“不领情”,高树明开导他,“都25、6岁的人了,成天能混出什么名堂?不吃苦挣钱,怎么成家立业?”他来到业达后,从钢筋工干起,现在,已成了公司项目部“精英”,年收入达10多万元。
“以党建统领全村发展,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实惠”
太平村是一个拥有13429口人的大村,如何把人口大村变成经济强村,高树明认为,只有以党建统领全村发展,才能使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
该村共有136名党员、15个党小组、6个建在产业链上的专业党支部。高树明创新建立“321群众工作机制”:村里每位副主任以上干部直接联系3户群众,挂钩2个村民小组,帮助1个贫困户脱贫。实施“党员安居工程”、建立“贫困党员救助基金”、组建党员服务队、深化“百名党员结穷亲”活动。2007年底,该村实施的民心工程,被县委组织部评为“最佳20件实事”。
不久前,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强基工程”在太平村召开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了该村即将竣工的8幢4万平方米的“农民公寓”,3500平方米“组组通、户户通”的混凝土路面,3000多米的防汛圩堤,2000多米的防渗渠工程和1万多株意杨林绿化带,对该村实施的“强基工程”赞不绝口。
近年来,太平村不仅偿还了400多万元债务,还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为群众办了20多件实事,投入近百万元帮扶弱势群体,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7450元上升到现在的15113元。太平村也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民创业特色村。村党委被市评为“五好”村级党组织。
“坐拥‘黄金宝地’要聚财,为太平长远发展奠好基”
太平村地处建湖县城西郊,南接盐徐高速,北靠盐淮省道,省道建宝路穿境而过,县城主干道兴建西路、向阳西路横贯东西,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宝地”。
日前,笔者来到建湖高新产业集中区,适逢一家公司三期扩能工程竣工,公司董事长兴奋地说:“3年前,我们只是一个家庭小作坊。这几年连续扩能,目前,销售总量达8000万元。公司的发展与太平村的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
太平村着力打造民营工业集中区,先后引进入园企业133家。今年又引进节能灯、机械、玻璃等项目,全民创业的势头十分强劲。博奥公司与徐工集团合作,投资2500万元,新建厂房8000平方米,新上轴类、法兰件生产线,增加销售6000万元。近年来,太平村新培育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198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513户,新增民营企业128家……去年,拥有3000名员工的业达公司实现建安总量3.96亿元。
如今,太平村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太平”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富裕,呈现出一派和谐幸福的“太平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