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没有钱
中国到底有没有钱?
当我异想天开的提出这个问题并想试着算算的时候,妻子的大牙都差点笑飞两颗:你这猪脑壳,这是该你算并算得了的么?连家里有几个钱你都算不清,还想算算中国到底有没有钱?不是脑神经短路了吧;若是写几句疯疯癫癫的话,还算通顺,我信。
说来不怕笑话,我这脑子,对数字有些排斥,喜欢直线式的思维,尽管1983年高考、2002年参加在职跨专业的研究生考试时数学科目也分别取得了77分、66分的成绩,百分制,也不算太差,但总是不喜欢计算,为此,家里算进算出的事,早被取消了资格,只需向我通报“大概情况”即可。
不服气不行,妻子的话是事实,是被在一起生活的16年中诸多事实证明了的。还真不好反驳。
不过,现在不是讲创新吗?不是要构建创新型社会吗?创新,就使得一切都成为可能。我想,按照常规的算法,我的确不行,一是不喜欢;二是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和条件。中国到底有没有、有多少钱,有可能是“绝密”级的,有多少人清楚?
但我可以采取超常规的算法,这是符合创新精神的。我在读书的时候,遇到算浓度的题时会很无奈:比如一桶液体,舀一些出来之后,又加些水进去,如此反复多次,叫我算最后的浓度是多少。我想,搞得那么复杂,哪个晓得是多少?于是凭感觉写个结果,居然也有蒙对的;再如那次考研究生,有一题是要算出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比例,我把卷子颠来倒去的折叠了几次就得出了结果,据事后数学权威透露,我的答案是正确的,最后我的总分反而超出了录取分数线10分,一些学专业的反而没考上。当然我最后选择了放弃就读,那就不是本文的话题了。
就这样的脑袋,要来算算中国到底有没有钱?听起来是有点天方夜谭。
我想,要算算中国有多少钱,委实是个难题,坦率的讲,我算不出;但是,要算出中国到底有没有钱,只需要“有”或“没有”的结果,定性不定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记得2010年初,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在中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称,近30年有4000中国贪官外逃,人均卷走1亿元,就是4000亿元人民币,而且,一些专家好像还不认可这个数字,认为还要多。
可以看出,中国肯定有钱。在持续不断的反腐倡廉高压态势下,居然外逃贪官还弄了那么多,那没有外逃的贪官弄的呢?加起来,岂不更惊人?若中国没有钱,贪官再是“高智商、高科技犯罪”,我敢说,也弄不了那么多。为此,在切齿痛恨贪官的同时,也为中国有钱而高兴。
在《中国震撼》一书中,张维为教授满怀豪情地写道:“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一般认为中国在1992年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书中还透露,1840年中国GDP在世界是第一,之后就萎靡,到现在,又文明崛起,达到了世界第二。
我虽然对有些术语云里雾里,如购买力平价之类,但我感觉到,中国是绝对有钱了,在世界上又雄起来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了,老百姓苦到头了……
我不禁热血沸腾,盘算着富裕之后的日子该如何安排,做着白日梦,睡着了也笑醒过几次—中国那么有钱,做中国人真幸福、真自豪!
每一次政府的工作报告、五年规划总结,给人的感觉,几乎都在创新高,不断增长,甚至在翻番;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高楼、开发区、园区等等,再加上仅属于少数人才可以享受的“三公”消费,一直居高难下,又给人这样的感觉,中国有用不完的钱。
还有,中国在援助日本、越南等这些“背信弃义”的国家时表现出的大手笔,也在证明着中国财力雄厚。
以上这些,足以说明,中国绝对有钱,而且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一点都不少。
然而,一夜之间,中国仿佛突然又没有钱了。
这简直是个晴天霹雳,让我等做着“共同富裕”美梦的中国人民一下惊醒,从温暖的空中,突然降到了冰冷的地上。
据网上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为了弥补缺口,人保部建议延迟退休年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发言时谈到,国外老龄化国家多是采取利用外部机制引导劳动者自觉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应对老龄化。他建议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据说,此消息一发布,绝大多数网友持反对意见。后来,好像又强调是要实行的是“弹性退休制度”,不是搞“一刀切”。是呀,和大家的大脑一直接收的信息,反差实在太大了。也难怪大家一时接受不了。
但中国好像真的没有钱了。
日前,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例会上宣布: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6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9.7%。
而去年,也就是2011年,调增的幅度是22%。可见,涨幅放缓了,而专家称是在意料之中的。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工薪阶层不仅“共同富裕”的希望落空,而且还有可能勒紧裤腰带过更苦的日子,说不定还得干到“蹬腿了”才能退休;低收入人群,一年比一年更好的生活愿望也成了泡影。
我不知道,中国的钱,到底由谁算出的结果才权威,人保部专家说的话是不是就千真万确,但我知道,大家都是人,都有一颗脑袋,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才使人们在社会上出现了扮演角色的差异,从本质上说,街头卖葵花子的老妈妈不一定就比你人保部的官员弱智,你会算,老百姓也会算。
专家发言时,常常要称人家外国怎样怎样,若不向人家外国靠齐,好像就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接好轨。但是,外国又有哪一个国家有4000多万贪官卷4000亿元逃到中国的?有几个国家达到世界第二位的?有多少国家能与中国的发展速度相比?有多少国家的“三公”消费超过中国?有多少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在援助时出手如此大方?等等。
有时我在想,若堵住了贪腐漏洞,少搞些重复建设、无效建设,少建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少些“三公”消费,援助外国“朋友”时少些“家里糊浆子,外面耍牌子”的心态,这是一笔多大数目的钱啊?有了这笔钱,还用得着延长退休年龄么?还用得着“放缓”最低工资标准的涨幅么?但已经这样做了,我想,要是存心想从老百姓的牙缝里抠钱,与其这样躲躲闪闪的弄得人不爽快,还不如直接封掉这些人的嘴巴干脆些。若是这样,达到世界第一,恐怕也是不难的了。
一个国家好不好,不仅看当官的怎么说,还要看绝大多数老百姓怎么说。要看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幸福程度。这好像叫作什么“幸福指数”。老是这样风一阵雨一阵、一会天上一会又在地下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怎么可能会高?几年来,普通老百姓收入的增长,每次不过是几十几百最多不过几千,而自创分配制度单位领导收入的增长,动则几千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增长了半天,共享了半天,普通百姓几乎感觉不到在增长、在共享,而且现在还放缓了;而一些领导的增长幅度则叫人瞠目结舌。这样,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更大了。什么原因?
我建议有关专家仔细研究研究。
刚刚看到的消息:7月31日,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布了《2012胡润财富报告》,详细剖析了目前中国内地富裕人士的数量、地域分布情况以及消费习惯等,中国内地千万富豪数量首次突破百万。其中江苏的千万富人数排名地区第五。报告称内地千万富豪达102万人,且超4成考虑移民。
这一消息,再次将普通百姓“共同富裕”的梦想击得粉碎,老子弄到了钱,抓紧移民去了,和外国朋友生活去了,谁有兴趣和你“共同富裕”?凭什么要和你“共同富裕”?
很多钱都让这些人弄去了,也难怪中国没有钱了。
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钱呢?
我最后的答案是:有钱,又没有钱—让贪官贪,有钱;打造政绩,有钱;让少数人“消费”,有钱;打肿脸充胖子,有钱;让少数人猛捞,有钱……但是,一遇到要解决和改善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时,就没有钱了,就这里有缺口那里有缺口了,就一笔一笔的算得让善良的老百姓都想“舍身救国”了。
什么时候才能让有和无实现有机的统一呢?才能让最广大人民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呢?我尊敬的专家们!
据说,从不题字的朱槠基,曾破例给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按理,不做假账是会计的基本职业“底线”,却需要一个大国总理题词强调、提醒,可见平时公众所见数字的虚假了。若真如此,那么,靠虚假数字支撑出来的“强大国家”,如果还原到货真价实,还是不是世界第二?这样,也许,咱们中国,就真的没有钱了,就只有在工薪阶层的退休年龄、最低工资的涨幅上想办法了,就只有在“鸡脚杆”上刮油了。如此,中国就更可怕了。
哈哈,这是超常规算法,千万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