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丽人泪之七――《钗头凤》
——题记
为何我会在灵魂深处时常想起你们,仿佛听到了那哀悲的哭声。然而,隔着千年的尘土,只能是默默地对你们的同情与叹息,也许,老天总妒嫉红颜,给予命运里注定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如此地重复着多少的薄命丽人,让她们美丽的容颜贴满了沧桑。多情写满了悲哀,而这世上又谁能懂那冷月孤魂心酸的哭泣呢,只有让历史叹惜,让遗憾哀伤。
时光虽在历史的河道上飞逝,但那些尘封的儿女情长,肝肠寸断、催人泪下的千古悲情的爱情故事仍在多少年的岁月如同冰河破裂而奔涌在人世间传颂。
有这么一对有情人,他们用那份真挚的爱痴情地拨动了尘世的那根冷韵冰弦,在红尘中弹奏一曲人间绝唱《钗头凤》!
南宋时期,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长得聪明灵秀,文静俊美。
她自幼与表哥陆游相依一起,青梅竹马,耳鬓厮磨。他们在懵懂不知情事中,渐渐长大,而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这两位旷世才华、多情风骨表兄妹心中渐渐滋生了,常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深深迷醉。两家亲人也认定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
洞房花烛后,两人恩爱有加,鱼水欢谐、情爱弥深。
也许是天妒红颜吧!后来,只因表哥陆游功名未遂,使他母亲大为不满,怪罪于唐婉,认为是唐婉对陆游不利,耽误儿子的前程。于是她去请寺庵的尼姑为儿、媳卜算命运。经尼姑一番掐算后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唤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言,让陆游如晴天惊雷,不知所措。心中痛如刀绞。
孝顺的他,面对母亲的强迫,只能是暗自饮泣。悲痛不止,但母命难违,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被这种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陆游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他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但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获悉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王氏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哀怨,埋头苦读,便参加“锁厅试”被荐为魁首。因受奸人妒嫉剔除了试卷。使陆在礼部会试失利,回到家后,风景依旧,人面已非,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他常以酒肆把酒吟诗;狂歌高哭。
为了排遣愁绪,他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有一位俊秀的女子姗姗迎来,而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这刹那,两人目光都凝固了胶织在一起,恍惚迷茫,仿如梦中,眼帘里映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而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做主另配他人了。这时与陆游表哥的不期而遇,无疑又将她已经封闭的心门重新打开,那蓄积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万种思念、奔泄而出,四目相对,情怀复然,却不知从何说起。此时,两人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陆游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红酥手,黄跨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
而这位多情柔弱的唐婉在这种情感之下几乎无力承受。她用着哀怨的眼神、悲伤的情态、带着伤泪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无可奈何地提起沉重的脚步,走远了。
她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恋情和回忆。有道是: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如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她是一个极重感情的女子,与表哥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乱世浊俗中。她虽已再为人妻,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表哥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里。她的心终是难以平静。她在追忆中煎熬,在叹惜中煎熬,在憔悴中悒郁成疾,最终香消玉殒,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而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感怀叹情!
封建礼教摧毁了她与表哥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她对陆游表哥的爱,而又面对这严酷的现实,使她这个弱女子无力回天,只能怀抱着愁绪、悲愤倾泄在于事无补的诗词中。而她与表哥陆游的《钗头凤》再也挽回不了她的爱情世界,最终成了千古的绝唱!
——伊人红儿(红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