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半山园与明故宫

半山园与明故宫

2013-10-14 18:12 作者:一江 阅读量:44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那日上午,天气小热,兴致来了,即去30华里外的半山园,欲访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听说故址环境幽好,此园囿于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内,先要进入学院方可。大约上午十时许到达海军学院大门口,见两岗军人肃立,分之左右,我直驱而入,院内行了一程,想不到在第二岗处搁浅了,一指挥官模样的告之,王的故居确在深?,可不得入内的!想想己无证件,军事要地,只好作罢。不过王之故居已在咫尺,也算见到了吧。

此军校院内幽幽,坐在一幽处歇歇脚,想起这王安石来,其实王拜相不久,与保守派发生争端,遂于是年10月复求罢相,赵顼应允,给王安石一个“判江宁府”的官衔。回到金陵后,王一直没去衙门视事,第二年六月辞官,在城东门到钟山途中的白塔为自己建造了这所居室。因主塘距江宁城东门7里,距钟山主峰也是7里,所谓半途上处,故将居室命名为半山园。

在园内,王安石结交了许多高逸之友,包括米芾、李公麟、欧阳修和苏东坡等。有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金陵,王安石特地骑着驴子,穿着粗布服到江边去迎接。苏东坡也不冠而敬揖,日:“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说:“礼岂为我辈设哉!”既而两人说佛吟诗,王安石还邀请苏东坡同游钟山,并各自赋诗纪游。可见两个人政见虽不同,但私交和诗文之谊还是非常深厚的。王安石的文章峭拔深刻,卓然自成一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诗词,也“与众颇异。要之渊源风雅,洗削浮华,可谓无邪者也。”经粗略统计,他有关南京的诗词作品达三百首左右,呵呵…可感可感!

出院门忽然想起明故宫博物院来,就在这附近,那是10年前来观赏过,寻了好半天终于如愿,进入院门时忽然被门卫叫住,递了一张门票给我,呵呵,想不到免费参观呢。

说起这故宫博物院却有历史渊源:1933年,根据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议,国民政府创建了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由蔡元培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36年开始动工,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馆,后因抗战爆发停建。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央政府又进行了整修、增建,建成了人文馆,即现在的历史陈列馆。新中国成立后,仍名国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初属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后隶属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1954年起,改属江苏省文化局(厅)领导;1959年,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三单位合并,仍名南京博物院。这博物院内有各类藏品40余万件,藏品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国家一级以上文物1062件。藏品中,考古发掘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新石器时代的“玉串饰”,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壶”、“郢爰”,西汉的“金兽”,东汉的“广陵王玺”、“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的“鎏金镶嵌神兽铜砚盒”,西晋的“青瓷神兽尊”,南朝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明代的“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10件藏品为国宝级文物。

三小时的观赏如同穿越了一次历史隧道,件件藏品好似一个个会说话的精灵,我置身其中,与其对话,如愿以偿。

此程半山园与明故宫的访古告一段落,兴致而返。

相关文章关键词

《半山园与明故宫》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