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也说说“面子”

我也说说“面子”

2013-10-14 19:04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31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75年之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杂文,叫《说“面子”》(见《且介亭杂文》)。今日我也来说说“面子”。

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中国人最讲“面子”。《礼记·曲礼上》说:“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所以,中国人非常讲究“礼尚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否则就是失礼,也就是不给“面子”。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所以也是最讲“面子”的时候。聘礼“多多益善”,婚礼“大操大办”,才显得有“面子”,不然,人家会说你“小气”,也就是丢“面子”。正因为如此,现在的聘礼名目繁多,而且要高档、时髦、新朝;婚礼也是相互攀比,铺张浪费,愈演愈烈。结果搞得家人精疲力竭,囊空如洗,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说起“面子”,种类颇多,而且因人而异。前几年我遛弯时,看见校园区有许多丢弃的饮料瓶,矿区的职工家属见了随手捡起来,也没有人说什么。后来,我遛弯时见了饮料瓶也捡起来。不料这件事被孩子知道了,他对我说:“爸,您可不要捡饮料瓶,咱丢不起这个人!”我想,“捡饮料瓶有什么丢人的?”后来听说有人议论,“一个大教授,还捡饮料瓶,多丢份子呀!”这时我才醒悟,原来“面子”与身份有关,从此,我再也不敢捡饮料瓶了。

这时我又想起一件事,职工与家属,身份不同,“面子”也就有别。几年前,我院有一位家属在后勤劳动,有一回学校分土豆,她把烂土豆往我筐里放,我把它检出来,她又放进去。这时我说:“你怎么能这样?”她却说:“你不要烂的,烂的给谁?”我怕与她争吵起来,于是不再言语。这时她到火了,大声囊道:“你是职工,我是家属,你与我争吵,是不是怕丢‘面子’?”我仍不说话,她却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不久,这位家属转为正式职工,就以为职工比家属“光彩”,在人面前有“面子”。如果你叫她“老师”,她就眉开眼笑,倘若叫她“大姐”,她的会把脸拉得老长,这是因为你没给她“面子”。

在现实生活中,好多事与“面子”有关。比方找领导办事,办成了,人家说你有“面子”;办不成,人家就说领导不给你“面子”。所以,我们这栋楼里如果有什么事,都请王科长去找领导谈,因为他的“面子”大。就是买东西,也与“面子”有关。有一次我买佐料,小贩就说:“您是老主顾,这个价钱卖给您。”这时我就觉得有“面子”。我有个老乡开饭馆,每次我买早点,都得买她的,不然她会说我不给她“面子”。

“面子”也是身份的象征,穿名牌,坐自家的小汽车,就显得体面,在人面前有“面子”。所以,现在我院的青年人,争先恐后购买小汽车,这到不完全是生活的需要,往往是“面子”在作怪,人家有小汽车,我家没有,多丢“面子”呀!有些干部爱搞“面子”工程,那就另当别论了。

说到底,“面子”就是“脸面”。俗话说:“人无脸,树无皮,无法可治。”所以,人要“面子”是好事。如果将许多事都给“面子”扯到一起,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那就不应该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也说说“面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