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山移民前的深湾人家
从上虞市区往南,只要翻越了上沙岭,前面的开阔空旷之处便是丁宅乡的所在地。
丁宅是一块风水宝地,有山有水有田畈,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广袤的“十千畈”是粮仓。四面山峦起伏,中部一望平川,宽阔平缓的“下管溪”水潺潺东西流淌,齐岙水库碧波淼淼流翠溢绿。“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充满着诗情画意。
初春有竹笋,盛夏有水蜜桃,暮夏有桑果,深秋有板栗,暮冬到暮春还有草莓,一年四季都盛产水果。每当果桑变乌、草莓透红时节,城里人携老带幼,呼朋唤友,三五人结伴,纷至沓来,在葳蕤的桑林里,在繁盛的莓园地,摘乌采红,嚼乌咂红,不亦乐乎!临走还不忘捎带一份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自古以来,勤劳的丁宅人民在下管溪两岸种桑养蚕纺丝织锦,过着恬淡安逸的世外桃源生活,素有“江南蚕桑之乡”美称。
在群山环抱、山溪欢腾的大山深处,散落着一户户炊烟?a href='/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1%F4'>留恋娜思遥?鹑粢豢盆?驳拿髦橄馇对诟呱结鄯濉U饩褪俏颐巧嫌莸亩≌?缟钔宕澹?桓?a href='/sanwenzhuanti/2009/1028/11533.html'>美丽的小山村。
它是丁宅乡最偏僻的也是海拔最高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共有80余户人家,250余口人。淳朴的山里风情,传统的农业生产,毛竹和茶叶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2年8月4日上午,我应朋友陶建军之邀来到了高山移民前的深湾村。我在山脚的一家工厂内,看到了许多深湾的村民在与丁宅乡政府鉴订置换房屋的协议。据说,今天是鉴约的最后一天。
这次高山移民是省国土资源厅在省国土厅厅长楼小东带领的调研组,在“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中来到了我们上虞市丁宅乡深湾村,全面调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广泛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了解到该村有49户的村民希望能进城得到公寓房的安置。
调研组积极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经过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帮助村民落户在上虞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城市吸纳型集中居住区的城南新村。这次省国土资源厅的调研组是实实在在地出谋划策,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丁宅乡的深湾村地处大山深处,山高林密,唯一通往山外的通道是山路荒芜,荆棘丛生,山路弯弯,崎岖不平,特别难走。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山上的村民居住环境恶劣,大多生活贫困。山上没有商店,也没有学校,更没有医院,有的老人一遇到突发性疾病,就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先后三次去过深湾,这上山的路,山脚下已有一段是水泥硬化了,但还有大半的路据说60年前就是这个样子,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今天我乘车下来时还特意看了看时间,山顶的黄泥砂石路是开了20分钟,山中的水泥硬化路开了8分钟,才到达外面的公路。
为了这条山路,去年我还应深湾的村民之请,二次上山帮他们出主意。
我要他们以革命老区的名义,以20多个村民联名信求助浙江省政府、绍兴市政府、上虞市政府,这引起了三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派出调查组了解情况,也愿意出部份资金帮助修路。
但丁宅乡政府、深湾村委实在是太穷了,凑不出他们该出的其中的一份资金,最后选择了高山移民。
这次高山移民,村民的房屋赔偿标准是120元/平方;移民补助是15000元/人。
安置方式是既可以在山下建房,也可以到城南新村购买公寓房;自建房还需出钱交纳部份土地费,而购买公寓房是3000多元/平方,三年内不准买卖。
原住房一律拆屋还耕,原山林经营权保持不变。移民补助启动阶段先拨付一些,竣工验收后再付齐。
我们的车子是一路颠簸,行进在层峦叠嶂山势陡峭的崎岖山道,盘旋弯曲地向上蜿蜒。从窗外放眼望去,一座座山脉映入眼帘,山峦起伏,群山环翠,郁郁葱葱,一派生机与盎然。两旁绿树掩映,万绿丛中一点红,山川流水细无声。
我们缓缓地驰进大山深处,走进了她的怀抱。山越深,林越密,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芳香四溢。
此刻,让我不由自主地摇下了车窗,尽情享受这般惬意。空气中夹杂着一股芬芳的泥土气息,让人顿觉清爽。透过茂密丛林阻挡的阳光明亮但不再灼热,若不是树林知了的鸣叫,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盛夏的季节。
我们终于到达山顶,站在山上,纯净的天空几朵白云轻轻摇曳,连绵的山峰薄雾袅袅升起,翠绿的山林一片郁郁葱葱。
没有道路了,汽车不能再往上开了,我们沿着曲径通幽的小道拾阶而上。
眼前豁然开朗,但见群山环绕的村落别有天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小桥、流水、人家。沟壑间零落着几处种着蔬菜的山间地块。
而山上是万木勃发、灌木丛生、修竹成林。这里的空气太让人清爽陶醉了,而大山深处的生活又是多么地清静宜人啊!
中午我们在陶队家里吃饭,酒桌上除了猪肉呀、鱼呀什么的我们是在下管菜场买的,其他蔬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绿色生态,烹制实惠而别具农家风味,我很喜欢这里地道纯正的农家饭菜,囗留余香,难忘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