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花开》诗集序:为生命涂抹的芳香
《槐树花开》作者:天之南
夜灯如鹰,虽没声音,却绽放着灿烂的生命。
皓月似镜,虽不清脆,却透视着洁净的心灵。
在安静而空灵的夜里,沏一杯淡雅幽香的清茶,品读着郑君波的《槐树花开》一书,思人性之感悟,观万物之氤氲。《槐树花开》似镜如鹰,照亮自己,在空旷的苍穹中引吭高歌,又如在岁月的长河里,溅起的那晶莹的浪花,给人美感和流连忘返,仔细捡拾起那一朵朵浪花之后潮湿的灵魂。
绵长的岁月在无情的流逝,我们挽留不住什么,但是我们却可以用记忆,来镌刻一丝丝铭记的痕迹。《槐树花开》中就有那么一些若即若离却又永恒的情怀所在,不浮躁但却深刻。每一首隽永而灵动的诗歌,都是作者不停的用思想去培育,终究活在了纸上不老的生命。诗歌《念二姨》是清明节睹景思人,缅怀已经长逝的二姨,情感的真挚不言而喻。“放飞祈祷的钟声/一只只白鸽飞过蓝蓝的天/多么绚丽的天空/处处充满着鸟语花香”。鸟过留痕,虽然岁月带走了亲爱的二姨,却如白鸽飞过明丽的蓝天,留下了一些香韵长存。那些岁月远逝,却痕迹依旧。在若隐若现的斑斑点点中,又散发着无尽的芳香留足。
文字是有生命的,宛若岁月中不死的歌曲,在人生的舞台上来回吟唱。把记忆梦醒,把文字写活,那应该是一种真性的坦荡和灵魂的洗涤。其实也就如树木花草,见岁枯荣。用心用文字去灌溉,那将是茂密生机盎然。《应该有一支歌谣》“一只百灵鸟/用羽毛/织成深邃的蓝天”。文字的思想,恰好带给我们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正是这种意境的生命,让我们在繁杂的社会中找到了一种静谧的空间。仰望蓝天,百灵鸟悠闲自在的在天空中飞翔,蓝天在它的舞动中,绚丽多彩。生命其实就是那么简单,文字也如一般,活起来,我们就看了它飞翔的翅膀。“当我变成鸟的那一天/天空是否灿如春天”《当我变成鸟的那一天》。
《槐树花开》笔调清新、细腻,行文机敏、活泼,取材源于生活,创作视野开阔。每一首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情感丰富,表现手法灵活,真可谓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如:诗歌《在乡村的日子》、《乡村之夜》、《银月静水》、《我的家乡》等,都是诗人对故乡人文历史、风俗人情、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浓郁的家乡情结。岁月有爱,留有余香。爱在人的一生中贯穿。爱情,友情,亲情就是三道霞光的彩虹,横挂于人性的天空。那雨后的泥土气息,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那青涩懵懂岁月的爱恋。虽然仅仅是在岁月的白纸上有一点涟漪,却纯净得毫无瑕疵。
《槐树花开》让我认识了一个感性中带有理性的男人——郑君波。文字像是画笔,刻画着一个诗人真挚的形象。率正,豁达,感伤有思想的性格,在文字中间自然的流淌着,如小溪,澈净见底。如洪流,宣泄无遗。那支有血有肉的画笔,会在生命的道路上,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