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俄罗斯赤塔记行

俄罗斯赤塔记行

2013-10-13 19:33 作者:玉树仙人 阅读量:42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前些年,部里在海拉尔开个培训工作会议,会后组织去俄罗斯赤塔市旅游,我和几个朋友报了名,护照很快就下来了,大家便准备出行。

这次出行在满洲里口岸过关。整个团乘坐两辆旅游大巴,行进在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分不出东西南北,草原上的草稀疏焦黄,可能是因为过度放牧吧。为防止人们睡去,车长不断的讲着黄段子,不断的引来人们的欢笑。

两个多小时就来到了达莱湖,湖面积很大,碧波荡漾,游人很多,这里正在举行一个高规格的帆船比赛。吃了一顿鲜美的鱼宴后继续赶路。傍晚到了满洲里,城市不大,却修的整齐漂亮,酒店、商家全都新颖别致,吸引着大批的俄罗斯人来往。

住下用餐后,来到火车站天桥上,向下看去,一列列火车满载着木材、钢铁慢慢驶向内地,在旁边的公路上,则是汽车排起的长龙,满载着木材和各种货物,在尘土飞扬的路上,缓缓的从海关行驶过来。

次日早饭后,导游讲解注意事项后,便打点行装,将不带的东西寄存饭店。九点乘车去海关,看见高大雄伟壮观的国门,纷纷合影留念。

将近上午十点,进入海关大厅,人很多,都在排队,可那几个俄罗斯女工作人员无所事事的样子,嘴斜叼着香烟,桌上放着茶水,一会儿又去卫生间,游客们急着、气着。过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怎么检查,匆匆过了关,来到后贝加尔镇。

后贝加尔是个大镇,但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大,街上冷冷清清,几个老太太在买着小葱等,总共也没有半斤,似乎在论根买。还有几个人在兜售小纪念品。

四点多,导游组织在一个大餐厅用晚餐,是中餐,口味还不错。

稍后便去火车站,在路上向远处望去,是中俄两国的铁丝网边界,两道铁丝网中间是百米的隔离带。向俄罗斯境内望去,远处似乎有动物在原野上跑动,别人说那是野山羊或袍子。

黄昏后,大家陆续上了火车。上了车才看见火车如此陈旧,还是二战留下的德国火车,两米多长的卧铺,因为欧洲人个子高,特简陋。茶炉房只有一掐木拌,烧一小壶水便结束了,亏得我们带了饮料。朋友闲聊着看着车窗外的景色。

陈旧的列车??哐哐行驶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一望无垠原野上,大地上长着稀疏的野草,全没有庄稼,偶尔看见地里扔着坦克和汽车的残骸,这是卫国战争时留下的德国的战败品。铁路边的电线杆一个个向后退去,挂电线的磁壶全是透明的。起伏的未开垦的处女地地绵延不断,偶尔看见一个村庄,晚饭后的居民正在走向社区俱乐部,去唱歌跳舞,他们很重视夜生活。

没有空调的车里闷热,九点多约了同行的两个朋友,拿着罐啤去餐车,过了三节车厢,一看,已没有顾客,只有几个胖胖的女服务员在那里说话。语言不通,和她们比划买菜,她们听不懂,没办法,找出纸笔画吧,先画了一条鱼,她们笑着摇头,意思没有,又画了一只鸡,她们狂笑着摇头,也没有,问问有没有酱牛肉该怎么画啊?总不能画一条牛吧,欢笑中一个服务员端出一盘好像是炸的面中夹肉的食品,将就吃吧,我们笑着吃喝,她们笑着看着。语言不通多么令人困惑呀。

缓慢的列车在无边的原野上,迎着阑珊的夜色整整行驶了一宿,约500公里。随着太阳升起驶进了赤塔市。远远看去,绿油油的树木包围着整个城市,建筑节次麟比,湖水上面罩着一层薄雾。随团住在一个简陋的饭店,电视是黑白的,没有淋浴,抽水马桶极其简单,伐门就是一个木棍下面带一个圆盖。

稍事休息,就去用早餐,一个二百人的大餐厅,宽敞明亮,特干净,那么多人用餐,竟无人说话,静悄悄的,有一个人吸烟被服务员制止了。令我惊讶的是在国内饭店那种高声喧哗全没有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吧。饭后,在饭店门口碰见一群练操等侯吃饭的小学生,一个十一、二的小男孩折了路旁树上一个很细的小树枝,老师看见了,严肃的批评小孩,虽听不懂语言,也看得出老师的认真和环保意识。

赤塔市位于贝加尔湖易东茵格河和赤塔河的交界处,是俄联邦赤塔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38万,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全市有四个区,居民有俄罗斯、布里亚特、哥萨克、达翰尔等十几个民族,俄罗斯人最多。

赤塔工业比较发达,主要有毛纺、制药、机器制造和食品工业等。

这里文化教育也很发达,有数所大学、十几所中专,五十多所中学。有200多个图书馆,,还有大型剧院,文化馆,俱乐部,咖啡厅,电影院。

城市街道排列整齐,东西南北走向,马路宽阔,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现代建筑和俄罗斯古典建筑交相辉映,鸽群时翔时落,穿着布拉吉的俄罗斯“马达姆”招摇过市,漂亮得炫目。

我们首先参观的军事博物馆,,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两个军人雕像,荷枪实弹;里面展示大炮、坦克、喀秋莎火炮,全是真的。还有许多战争时期用的文书、电话、战服;列宁和一些指挥官的蜡像,真人一样,栩栩如生。俄罗斯人特别看重自己的历史,对二战时期的丰功伟绩津津乐道,在街头上随时可见纪念雕塑。

接着参观胜利公园,这个公园竣工于二战胜利六十周年,刚到门口便看见五根冲天立柱,上面雕刻着1941、1942、1943、1944、1945,象征着苏联那五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前面地下的大理石台上雕刻着立体的金色五星,中间是一团熊熊的火焰在燃烧,永不熄灭。

十二月党人教堂是令赤塔人敬仰的地方,里面珍藏着当年十二月党人的相片,活动情况,文件书籍,是这些当年被沙皇流放的贵族在这里挣扎、奋斗,开创了赤塔,才有了今天的繁荣。

令人感触很深的是,这些场所一概不收费,也没有商场卖店,特别干净,没有商业化,联想到国内的一些旅游地方已经去不起了,完全是商业化运作。

午餐很简单,面包、红肠、蔬菜沙拉、果酱、红茶。吃得很好,拉我们的司机独自在车里吃着面包,喝着瓶水,时间观念特强,每次都是提前刷好车等候我们。

下午首先来到列宁广场,广场北面是市政府,还有大名鼎鼎的远东军区司令部。广场中央矗立着列宁塑像,广场很开阔,人来人往,群群鸽子时而落到地下捡吃食物,三三两两的俄罗斯姑娘走过,个儿高挺,大腿倍儿直,游人纷纷求人家留影,可要给人家小费的。广场四面多是小店铺,门面只有一个简单的店名牌匾,根本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或宣传牌匾。感觉他们的生活很有秩序,很肃静。也看见年轻的女孩叼着烟,男孩子拎着啤酒瓶子,晃晃悠悠,无所事事,要知道,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有太多的石油、钢铁、天然气、木材,即使不工作,生活也是有保证的,他们的公共设施是很廉价的,比如用电,用煤气,乘坐汽车火车等。但很多老头却开出租,老太太开小店,是闲不住吧。

再去东南30多公里处的原始森林,上百年的原始森林,密密麻麻,白桦林绵延不绝,落叶层积,在脚下时而看见蘑菇,对于久居城市的游客,面对上天赐予的无与伦比的天然美景,禁不住兴奋的叫喊,喊声在空谷回荡。

这里有个叫英洛科夫卡的矿泉,当地人用塑料瓶把水带回家里饮用,这种矿泉水喝起来夹着气泡,带着似乎硫磺的味道。我喝着觉得太涩,说不清什么味道,很难咽。据当地群众说,俄罗斯姑娘所以漂亮就是因为常喝矿泉水。

离矿泉50米处,有一群年轻人正在举行一个婚礼,他们喝着、唱着,跳着,欢笑着。

四点多,坐车回城,路过赤塔河边,水流湍急,河岸树木水草茂盛,河水虽浑浊,但没有污染,几个人带着草帽在钓鱼。使我想起来小时候家乡那条河。

晚餐后,和同伴出去散步,街上空旷,很少行人,偶尔一只小狗跑过;碰见一个小孩向我们讨钱,没有零钱给他,因为我们还没换钱呢。他嘟囔几句,大概是骂人吧。继续向郊外走去,在城郊结合部,全是平房,有一些是木克楞,家家亮着灯,窗户上全是白色机织窗帘,几个男人向我们招手,似乎要和我们说什么,语言不通,我们没过去,转了一会,回去歇息。

第二天上午参观一个市民家庭,老夫妻两个,七八十岁了,儿子在外地工作,两个人在三十多米的院子里种满了蔬菜,走路甚至搭起了木板,菜长得特别茂盛,一个类似南瓜的大瓜足足有四五十斤重。屋里拾掇得很干净,老头曾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过中国南京和共产党一起打过日本,他说起来还相当自豪,和他们留影后离开,小费照样要付的。

旅游大巴把我们拉到最大的商场,共二层,说大也就2000米吧,比起国内的商场超市小多了。大家主要买套娃、手表、水晶瓶、紫金、巧克力等。我买了手表、巧克力、套娃,给老爸买两瓶伏特加白酒,给朋友带点美国和俄罗斯香烟。服务员只穿着文胸,神态不阴不阳,根本谈不上热情待客。货物卖没了,绝不去仓库取,告诉你明天再来,到点关门,下班走人。典型的计划经济状态。

下午自由活动。在街里又逛了逛。临走前打扫零钱买一本集邮册,价廉物美。

四点多去火车站。人不多,车站也不大,候车室只容纳几十人。感觉挺特别的是铁路工作人员带的大沿帽直径特大,再就是车站广场上高高矗立着时钟和温度表,时而变幻着数字。

一夜火车返回满洲里,继而坐大巴听着车长的荤段子返回海拉尔,在海拉尔买了几把漂亮的带鞘的蒙古刀,随小贩从小道进入火车站,因为这是禁带刀具。

简单的一次异域之旅,那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2012.8.6.

相关文章关键词

《俄罗斯赤塔记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