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从喝茶说起

从喝茶说起

2013-10-14 19:50 作者:一蓑松雨 阅读量:33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喝茶,于我辈而言,此为平常事也。俗语云: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因此,平素,蓑翁对于喝茶与喝水这两件事的理解没有根本意义的不同。就我而言,喝茶喝水其所达到的效果,没有什么差别。

暑热天气,水分蒸发甚快,人易渴,为解渴,维持身体的水分的平衡,就得喝茶喝水。渴则喝,此乃本能使然。蓑翁只要看不见水有明显的污浊,不管器具粗劣工致,那怕就是破瓷烂勺,只要盛得水,舀而就,“咕隆”而下,直落肚腹,若飞瀑入潭;无器具,则伸双手掬而饮,没有其他繁文缛节之讲究。蓑翁生得贱,不曾因无甚讲究的喝茶喝水,弄出小恙小疾。如是,几十年来,未曾改变饮茶喝水的方式。

星转斗移,蓑翁多认了几个字,简略的看了一些书。如是,心里头,对于喝茶喝水,生了如此这般之歧义。至少是这样,那些识字多,而且写字给人看的人,也就是所谓斯文人,喝茶是喝茶,喝水是喝水,很有讲究,没有等同的意义。

斯文人喝茶多于简单的喝水。于在茶香的萦绕中,产生诸如光泽一般通透的东西,或是于简朴之物理中,说出更多有益于身心的哲理;可以呈现一种供心智散步之境界。可以让品赏者,性灵飘逸,发出文化的芳香。

不知我这般理解,是否偏见:形之劳者,大多时候喝的是水而非茶,神之劳者喝的是茶而非水。也就是说,形之劳者,要的乃是水的物理作用,水只是为了解形之渴,其在于浇注或灌溉。神之劳者,要的乃是水于神的滋润,而这滋润非水唯一之物就能完成,不掺杂某些自然的分子,就难以引神脱形之束缚。当然茶就有这样的功效。一撮须须之卷,入水而酥,水使茶青,茶使水活,手捧之,若清溪潺潺,荇顺之;也若藻,发其内郁。不若白水,寂寂,无色无嗅。

喝水乃匆匆之为,喝茶乃闲散之为。于平素生活之所见,大抵如此情状。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蓑翁看到的对喝茶最大好处的记载,茶可医病去疾,茶有如灵丹之妙用,恐怕不是人人皆知的。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染疴患病之理?喝喝茶,既可醒脑提神,又可治病防疾的,何乐而不为耶?

茶有药石之功,看来,蓑翁是不是该改一改生活习惯呢!

蓑翁不懂茶道,也不谙人情世故。不过,蓑翁还是不能完全抑制好奇心,于茶道之生之陌,并不妨碍对于茶道的访探。愿意在某些人物掌故之中钩沉,以养心启智也。

蓑翁于茶艺,更是无知,从茶艺中,到底可以管窥多少中国文化,不是孤陋寡闻的蓑翁说得来的,艺从于道,道以艺的形式发挥出文化的作用。我应该做点什么呢?以消减自己的无知。

蓑翁之妄臆,不时之虚觉,于是移彼花而接此木,沐猴而冠,以异我之态,去尝试其它族群的生活,体会其中之味。

对于茶道所折射的人际交往中的文化现象,蓑翁愿意花点时间耗点精力去解读,以添生活情趣。

周作人先生,就我的理解,他是懂茶道的,这可能与他闲适冲淡的性格相关,也与他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有关。其文章若水之纯白,时有茶之雅意茶之幽韵匀入文理句式,细心品读,可得丝丝缕缕的茶之清香。他论茶道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苦中寻乐,无疑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茶,尤是新茶,入水而姿舒而态放,呈嫩嫩之春色,舒放之间而释其清醇之髓。虽饮而稍有柔绵之苦,但此苦是很适意的,可以回味的,其若不错之序跋,慢慢研读,亦可得很多与神相通的怡悦,而不必通读其正文。因而,不必读全人生之浩瀚,也谙人生之趣。但,蓑翁对他所云“刹那间体会永久”,不敢苟同的,“刹那间”于文化人而言,特别在不完全现实中,是不能容纳虚幻之美的,它是不可停顿之“电闪”。一杯清茶,至少可以挽留时之“须臾”而非“刹那”。于“须臾”中体会“永久”不知妥否?

不过,读周作人的文字,的确像是一人于幽静中品尝新茶的滋味,曼妙之中,文字一点一点触动心怀。不是音乐而更如音乐。与相宜的人喝茶,同于与相宜的人闲话一般,即使唇齿不动,彼此相顾,皆有得于心。其实,茶入水而发之气息,却是更具有抒发作用的语言,少了某些文字之刻意而制造的隐晦。

也许,闲暇的时光,更能留住茶的清香。如果,这世间真少了几缕茶香的氤氲,那么,我们生活环境,也将失去很多很多人文之美的。因此,茶以自然状态,其生乎世俗,超乎世俗,点染人之往来交际。天下墨客骚人,除饮仙醪好美姬之外,赏茶品茗也为一好。喝茶之于喝水,同于行走之于散步。喝茶,其意不止于形,而益于神。行走,其针对于目的,而非行走的过程。散步,虽曰也是脚步移动,其更多的乃是心情的参与。人过了中年,身体的诸多机能,渐次衰减,非一般的饮与食,可以调谐。一切皆不可于匆匆,如是,喝茶更多的作用,在于滋味,而非物理性的解渴。

风流才子唐伯虎他写有一首《除夕口占》的诗: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

竹时寺里看梅花。

唐寅唐伯虎,诗书画名家,也许他的作品不合时宜,不应时政之需吧,换不来稻米粮。柴米油盐与酱醋,在别人家,这不是好事。如果,跨越时代,往东篱之陶庐,要些菜蔬粮米,陶庐之主人慷慨予济。或到桃花源客居,桃花源这小康社会,定然不会拒绝精神享受的,看看画、读读书、吟吟诗,未尝不感新鲜。以精神食品换点物质之需,还行得通的。至于茶吧,在别人家,司空见惯,无论陌客熟友都有得喝,毕竟,泱泱中华,礼仪大邦。“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何况野人家也有请茶待客之理,不必试问,顺而得之。蓑翁,从不看贱乡野之茶的滋味,其滋于野,浴山之风雨,自其所芽,到其嫩片,到与人唇齿亲密接触这个中间过程,何其纯粹!

岁暮清闲,唇闲齿歇,无事,尤是梅花暗馥,送来笺素,拣几卷芽入水,造春之幻,不失为美事哉!尔后,于轻雾之中,研墨,写意。也在这时空的留白,图一丝春去无痕,不亦幸乎?

这点,应该确定。好水遇茶,水香茶亦香。水香茶香,所造之朦胧,显然淡于月造之朦胧,理性多于感性,思想多于感受。

蓑翁知道不劳则无获这个道理,只是劳的形式不尽是顶日挥汗,戴月披星。唐解元于这岁末天寒之际,饥肠瘪肚里的“交响”怎么能协奏望梅赏梅的心绪呢?

唐解元有诗云: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解元作此诗句之时,非幽居于室,而是端坐于空旷。仰,则有高天云卷云舒;俯,则见原野草荣草枯。喝着一杯寡味的水,而非品着一盅好茶,绝不可能把生死说得如此豁达!生亦死,死亦生,哪来的悲凉呢?蓑翁喜欢解元的“飘流”,“飘流”之得,胜于“守株”之获。“飘流”可得数“兔”,而“守株”之得兔焉有几哉?

蓑翁尤是欣赏他的另外一诗: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丹青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如此性情中人,蓑翁慕之,好一个“不使人间造孽钱”,毕竟能识丹青之价者寡也!“寒夜客来茶当酒”,倘若,不速之客策杖而至,唐解元又是如何?是否香茗赐饮?

“丹青无价茶有价,得春芽之嫩,煮泉烹茗,素瓷以递。解元于茶香氤氲之中,挥就水墨丹青,不吝以馈,妙哉!”蓑翁梦语云。

唐寅也是极懂茶道的,此勿庸置疑。以茶为题创作的作品有《事茗图》。该画有自题诗款曰:“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不过,蓑翁知道他“清风满鬓丝”的“清风”非青山层叠中的清风矣!乃春茶化水之香,出水之袅也?这种氤氲可入神入髓的。

恨蓑翁无回溯时光之能耐,做个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我会以物易其才,供其米黍,享其茶饮。若无古今之障,蓑翁倒愿勤耕细作,刨土之所有,尽地之所获,换其丹青之妙趣。

“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不知道,解元这极善丹青之手采摘的春芽,会是怎样的韵味?

于风清云浴之危,搭茅棚一间,植新茶几株,做一茶农,施予骚客,或以茶之内蕴,去疗天下之毒,不亦快哉!

食不必珍馐,裹腹则可;衣何必锦绣,御寒就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剧,不被认识的价值,总是遭遇不公的践踏,高高低低的人群,或忙或闲,忙者不自觉,闲者不自知。

关于茶之逸事旧闻,无疑都与文化缘近,蓑翁这里还是讲一则轻松搞笑的故事,权且算是与茶有关吧。

明代,一相公,不顾其妻之苦劝而纳妾,其妻退而写诗赠之:

恭喜郎君又有她,

侬今洗手不理家。

开门诸事都交付,

柴米油盐酱与茶。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妻子下定决心从此“洗手不理家”,把家务大政“七件事”中的“六件”作了交待,独对“醋”字不提,并非妻子粗心忘记,而是“醋”由自取,意为“吃醋”也!

色衰而爱弛,倘若还把醋一味地吃下去,或哭或闹,非不能扭转夫婿之心,反而更有火上浇油的效果。蓑翁对这位妻子倒是有不同的建议,不管是新醋陈醋,喝之何益,不如也交付罢了,留下茶这宗事,岂不更适意吗?用正室夫人之态,喝喝茶,降降火。

“千红一窟”会是怎样的味道呢?莫说品,恐怕现代人难以想象出其“清香异味”。这极品的东西,你就是九五之尊,僧道奇人,也未必见。也好,你就想象去吧,其味总胜于你的想象。亏得曹雪芹,寥寥几笔,吊人之胃口高高,如月引惹人的情思一般。蓑翁,于余生还有什么可以追求呢?乡野山间,纯然之物,素朴之态,皆如茶若水,云影光随,何不为茶之香溢?

回廊,曲径,花之簌簌。高阁,参天之木,皆云拥霓护。

棋子散乱,素笺若叶,檀香悠然,古琴之响仍在绕梁。红木的桌椅,也散发一丝丝阳光的气味,微阖双眼,近处榭台上的女子弹唱如柔雨于软风飘送过来。珠圆玉润的嗓音和着莲荷的晶莹而歌。红酥手递上碧螺春,袅袅的绘出一个江南的意境!蓑翁停留在一个悠长悠长的梦里。

世事无常,蓑翁疲惫。我如何学得到白居易的“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那种淡然。我思我想,僧者道者,才是真正的弃名弃利者,忘身忘形者。蓑翁不知什么时候能够修到这种境界。

相关文章关键词

《从喝茶说起》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