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诗文的兴奋剂:刺挑伦敦奥运 1
2012年7月29日,叶诗文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并创造新的奥运会纪录。2012年8月1日凌晨,以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获得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
让人振奋的成绩,叶诗文也成为中国奥运会独揽2枚金牌的第一人。
正如这闷热的夏季有聒噪烦人的蝉鸣一般,英国BBC知名体育评论员克莱尔·保丁说出这样的杂音:“这个中国姑娘怎么可能游得这么快?”“这实在有太多问题需要解释了。德国《图片报》30日引述旅居国外的“中国奥运代表队前首席队医陈章浩(译音)”的采访内容称,上世纪80和90年代之间,中国代表队存在普遍的兴奋剂使用现象。美国游泳专家莱昂纳德(伦敦奥运会游泳项目顾问)表示叶诗文的表现完全是“不可实现的”,有理由怀疑叶诗文服用兴奋剂。
还记得澳大利亚的飞鱼索普吗?当时没有人质疑他服用了兴奋剂。
还记得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夺走8枚金牌吗?当时没有人质疑他服用了兴奋剂。
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欧美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一直存在于西方的主流媒体。而我们的媒体只会迎合、只会奉承,不敢有自己的视野和声音。
中国游泳小将叶诗文轻松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奥运金牌,西方舆论的大量评论介于惊奇和怀疑之间。这个16岁中国姑娘作为本届奥运会到目前最受瞩目的天才级新秀,所获得的鼓励是历届奥运会天才们所获鼓励最少的一个,同时也成为受质疑最多的一个。
为什么?因为他是中国人。曾经的东亚病夫,怎么可能一飞冲天,把欧美人在泳池里的强项也给夺走,这不是汗颜是耻辱。最好的办法就是泼脏水,而且越脏越好,浑水中才好打击对方。
有人说,西方媒体毫无依据地散布对中国运动员的不利言论,说到底来自于它们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对中国人获得成就的不情愿。我想要问,为什么会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西方媒体不是最讲究新闻的自由和独立吗?不是最探究新闻的真实和现场吗?那个中国人趋之若骛的“普策利奖”不是最讲实事求是的新闻吗?毫无根据的猜疑和质颖也能成为新闻的主流吗?有人说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是闭关锁国的,可容国团夺冠的时候没有人敢质疑中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现在改革开放又三十年了,我们打开窗户,任由苍蝇满屋飞,怎么还没有让西方媒体解除固有的傲慢与偏见呢?是我们太懦弱了还是西方媒体太偏执了?
现实并不是美好的。不是你想说和谐大家都跟着你唱和谐小曲的。
英国奥委会主席莫伊尼汉7月31日公开表示,“我们知道世界反兴奋剂协会的地位,而协会已经确认了叶诗文是清白的,故事到此为止吧。”同时,莫伊尼汉认为“关于此事出现了如此多的炒作令人遗憾”。
试想一下,假如叶诗文的国籍是美国,西方舆论大概会完全变成另一副嘴脸。那位美国游泳专家也会沾沾自吁于科技的力量。没有人会提出任何质疑,因为她是自己人。
叶诗文获金牌后的西方舆论表现再次表明,西方对中国的不友好已经扩散得相当宽泛,它的偏见不仅针对中国体制,而且殃及中国的很多优秀个人。西方人的不良心理以及酸葡萄心理说不准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随意泛滥,中国人要当心了。西方舆论这次集体刁难一个中国小姑娘,不仅理由牵强,而且在道德上也站不住脚,这与西方崇尚的文明相左。西方人一方面想用停滞不前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同时又对中国的发展“小心眼”,不愿甚至不想去相信。
如此说来,中国对外的态度和形象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在世界面前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如何让世界另眼相看,如何让世界敬重中国,路还很长,不是所谓的经济发展了,底气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