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走进紫柏山

走进紫柏山

2013-10-13 10:12 作者:竹林夏天 阅读量:30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紫柏山位于留坝县境内,是秦岭山脉中的一座海拔较的山峰,自古以来人迹罕至。我在90年代初曾试图登顶,但终因十分险峻无功而返,随后写了一篇游记,被《滚雪》杂志发表,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现在,紫柏山已是陕西知名的旅游胜地,公路和索道已经直达山顶。2012年4月16日,我与老首长曲财停及夫人孙晓玲在留坝县政府办公室领导的陪同下驱车登上了山顶,领略了高山草甸和众山云海绮丽风光。

沿着蛇形公路盘旋而上,到了山顶紧张的心才舒缓下来。下了车举目四望,散布的锅形草甸一眼望不到边,绵延起伏的群山小的像锯齿,一团团的白云仿佛就在脚下,整个山顶寂静的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觉得像猛然闯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那么地真实,又真实的让人不敢相信。

最惹人的,是那铺天盖地的、惊心动魄的云。大团的云,如雪域高原巍峨的群峰;小团的云,则像一垛垛随意堆放的棉绒。大团小团的云,逶迤纠结,撕扯不断,威风八面地布满整个天空,让人顿生敬畏。

云是低垂的,似乎伸手就可以抓一把。云又是静止的,半天见不到些许变幻,仿佛太阳倒像是游动的。当太阳躲藏在云的上面的时候,云会呈现深浅浓淡不同的状态,而当太阳一旦露脸,所以的云团便立刻镶上耀眼的金光,像聚焦在一万只强光灯下,轰轰烈烈,辉煌无比。

云层的上面,是湛蓝的天幕。那湛蓝的颜色,是辽远的,是深邃的,是圣洁的,也是神圣的。站在高山之颠,极目眺望天空,总有一种心底空茫,感觉已经万念俱消,乃至整个人都要被融化了。记不清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蓝天,要说见过的话,那也是儿时冬天躺在草坡上晒太阳的事了,那时自己的理想跟云彩在蓝天一同漂游着、幻想着、放飞着……

站在高山之颠,极目眺望蓝天,足以让人陶醉,甚至让人激动地对着蓝天,振臂高呼:白云,我抓住你了!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真不敢相信大自然竟有这样神奇的灵感,把一片辽阔的原野摆布的如此周到、协调,甚至精妙绝伦。

山顶的草甸,像是巨副的地毯,平铺在高山之颠,草甸是浅黄色的,非常柔软,人走在上面,就像踩在海绵山上,夏季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我们去时刚进入五月,山下已是山花烂漫,山上小树才在发芽,杜鹃花尚是待放的花蕾,由近及远次第遍布的青松、杜鹃和矮小的杂木,像是人工布局的一样子,显得是那样的自然和谐。远望那些深谷里,蜿蜒着一条条玉带般溪流,浩浩渺渺,波光幽幽,一直延伸到远方。如果下到溪流边,溪流两岸长着茂密的水草,偶有小鸟从水草间飞出,好像是故意吓你一跳,而后带着一串悦耳的鸣叫顽皮地飞向远处。

下午时分,政府办公室小张邀我们去山下农家乐品尝当地的小吃。下到谷底,出现了一些民居,这个地方叫黄花坪,农民主要种植西洋参。我上前与一位参农交谈,他一边揭盖参的帘子,一边回答我的问话。我问种植西洋参的情况,他说当年种植三年后才能采挖,这期间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丝毫不敢马虎,这东西娇气的很。我问三年后能收入多少,他说种植面积扩大了,价格有所下降,三年后能收入近十万。问光景过得咋样,答说还行吧,农村人要求不高,能自给自足,自由自在,也就满足了。参农已经70多岁了,可脸面红润,倒像是50来岁。见我们七嘴八舌地称羡不已,他憨厚而不无幽默地说,生活在这个地方,青上绿水,蓝天白云,又吃得是西洋参,能不年轻吗?临走时,他听说我是留坝人,在外地工作,非要送我一斤西洋参,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

继续沿河而下,大约三几公里,就到了闸口石街,这里曾是闸口石公社所在地,我在留坝工作时到公社住过。这里说是街道,其实只不过住十几户人家和一个林场,现在全部成为旅游接待点,春夏秋三季游客很多,有一些外地人还要在这里住上几天,到紫柏山去眺山望云观雾,充分享受这里的自然风光,呼吸这里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寻觅这里的三国遗迹。这里是诸葛亮北伐中原的一条通道,也是诸葛亮屯兵的地方,所以这里又叫营盘,目前还能看到“点将台”遗址,当地人在耕地时还偶尔发现“扎马钉”。附近还有一座陡峭的山峰,当地人都叫它铁笼山,据当地人传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铁笼山大战就发生在这里。

紫柏山不仅有流连忘返的美丽风光,还被称作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动物的天堂、植物的宝库,这是上苍给人类的馈赠,是自然给留坝的恩赐。在营盘享受了一顿地道的农家饭菜后,汽车从营盘出发,沿着庙闸公路逆水而上,不觉峰回路转,又上到海拔1300多米的山垭,天气又变的雾气蒙蒙,云和雾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雾,如同从进入幻虚境界,让人思绪纷然,感慨顿生:人类常常有意无意间毁坏自己的家园,无可再造自然天成的环境。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人类应当诗意地生存在地球上……

相关文章关键词

《走进紫柏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