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失路艰虞,患难人语
公元627年,有一个影响我们一生的人,诞生于今义乌城北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小村庄里,他的诗《咏鹅》至今入选我们的小学课本,于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便在大街小巷、田野村庄吟诵开来。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骆宾王。
年幼的骆宾王深得祖父的喜爱,祖父常教他吟诗作文,常向他讲述文学典故和英雄人物故事,于是,要做一个伟大的人的志向从小就在他的脑海里矗立起来。他博览群书,智慧在阅读中闪光。7岁那年,大概是深秋的某一天吧,他跟着祖父及其客人外出散步,一路上是旖旎的风光。突然,他看见一群白鹅正在塘中自由自在的嬉水取乐,一时兴起,他不觉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诗让他得到了“江南神童”的美誉。
古代文人都免不了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骆宾王也不例外,他在22岁时,带着“兼济天下”的理想进京应试,但是意外发生了,他竟然名落孙山!满怀失意,骆宾王回到故乡,潜心书海,闭门苦读,准备再次出击。几年以后,骆宾王终于在长安当了个小幕僚,但他为人过于刚正,兼之才高学显,跌宕不羁,竟为群小所嫉,最终落得了罢官的结局。万分痛苦之下,他再次离开长安,到河南豫州,在道王李元庆府中干起了老本行——幕僚。这样在官场混了近十年,他对宦海的混浊有了深切的感悟,于是决心不再在官场上混了,返回兖州,耕读自娱,常与诗朋酒友寄情山水,饮酒赋诗,好不舒畅!这段光辉岁月成就了骆宾王的大量优秀诗篇,是他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在兖州生活了七八年,骆宾王的生活日见拮据,于是只好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长安,再次应试,苍天不负苦心人,他这次终于如愿以偿,被授予奉礼郎之职,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经朋友推荐,他兼任东台详正学士,期间继续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文。两年之后,他再一次被罢去官职。这次,他很淡定,决定弃笔从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再次离开长安,从军于薛仁贵部,开始了壮丽的军旅生涯。薛仁贵孤军深入吐蕃,结果全军覆没。薛仁贵被削职为民。骆宾王在军事上无所建树,但在出塞路上,他写成了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边塞诗。
公元672年夏初,骆宾王随军入滇,参加平叛战斗。战争结束,骆宾王作为文书的起草者随主将入京报捷,不久又奉使入蜀,在蜀中担任军中幕府。峨眉山的秀丽风光,诸葛亮的八阵图址,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司马相如的琴台,卓文君的酒肆,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掀起了他创作生涯中的第二个高潮。
骆宾王56岁时,回到长安,结束了壮丽的从军生涯。吏部按绩考核,功过相抵,他被授予武功县主簿之职。不久,他因“坐赃”入狱,经受了严刑拷打。入狱近一年的某一个秋天,他蹲坐于凄凉阴暗的监狱里,窗外,秋风萧瑟,老槐树上蝉儿啾啾。想到自己身陷囹圄,他不觉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著名的五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公元680年8月,高宗皇帝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骆宾王得以赦免,他被贬为临海县丞。临海成了他的“世外桃源”,他在其中也作出了一番事业,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公元684年春,骆宾王在临海任上因事进京,目睹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的情形,于是离京南下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武装推翻武则天政权。骆宾王出任艺文令,写下了气吞山河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活现武后夺权手段。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子”,洞析武后狼子野心。
然而,徐敬业的“义军”还是在和武后军队的较量中失败了,徐敬业在逃亡途中为部将所杀,骆宾王也不知所终了。公元684年,骆宾王给后人留下了被杀、投水而死的悬案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失路艰虞,命运多舛,却留下了一首首“患难人语”的优秀诗篇,他也因此成为“初唐四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