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 刘禹锡:永不绝望的诗人

刘禹锡:永不绝望的诗人

2013-10-14 20:35 作者:林子 阅读量:32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公元772年,一位伟大的诗人诞生于嘉兴,他就是刘禹锡。

刘禹锡的人生轨迹似乎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公元793年中进士,翌年被授为太子校书。公元805年,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为连州刺史,后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夔州、和州刺史。公元828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公元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公元824年夏,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他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时,不由地想起王?“楼船下益州”终灭吴的历史。吴虽有“新颖”的防御工事,但“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吴最终覆灭了。他很是感慨,写下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此诗喻古讽今,为后世文学评论家所赞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刘禹锡被贬郎州,时值秋天。本来,秋,永远是让人悲怀的季节,永远给人缕缕的哀怨和思念,永远被人描绘得迷迷离离。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而是以永不绝望的心态享受秋天的美好。于是,他信笔写下了《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某一个春花浪漫的日子,刘禹锡偶然看到一位少妇轻移莲步下庭院,院中繁花点点,一只可爱的蜻蜓俏皮地飞上了她的玉搔。此情此景,让他不觉写下了《江南春》:“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禹锡在和州刺史任上的某一天,来到了当地名胜望夫山,听到了一个传说:有位妇女苦苦思念远出的丈夫,丈夫却没归来,她就这样守望了一辈子,化为石头。他很是感动,于是写下了《望夫山》:“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某一个美丽的黄昏,刘禹锡偶然经过乌衣巷,其时,夕阳依旧斜照,野草依然萋萋,可燕子却不是原来的燕子,曾经风云一时的王、谢豪门也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有感于此,他写下了《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又是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刘禹锡漫步于江畔,听到一个英俊的男子在船上为他心爱的美女唱歌,她捉摸不透他对她的感情,所以苦苦徘徊不知如何决断。这个让人心动的场面,让刘禹锡信笔写下了《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一生参加革新运动,却遭遇失败,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但他却永不绝望。有一次,他看到了一只美丽的白鹤,想到自己的处境,于是奋笔写下了《鹤叹二首》:“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谁怜好风月,邻舍夜吹笙。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以此表达他抗厉不屈,虽遭贬谪却不屈服的信念。

公元842年,刘禹锡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走完了他不如意的蹉跎岁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相关文章关键词

《 刘禹锡:永不绝望的诗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