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寄至味于淡泊的文人
公元773年,柳宗元诞生在一个极具文化氛围的家庭。其母卢氏,聪明贤淑,见多识广,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给了柳宗元很好的启蒙教育,激发了他的学习的兴趣。公元793年,柳宗元中进士,被授为礼部员外郎。公元805年9月,因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11月再贬永州司马。
柳宗元是位“寄至味于淡泊”的文人。他贬居永州期间,心中有无限愤懑与伤感,更有不为人所理解的孤独。永州秀丽的山水让他找到了美,于是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永州的山山水水医治了他那颗受伤的心灵,让他感受到了诗情画意,让他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西山的形状各异,别有神态,让他写下了《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永州山水的怪异伟健,让他写下了《钴汜潭记》:“钴汜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钴汜潭之石虎虎有神,生生有气,让他写下了《钴汜潭西小丘记》:“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小石潭令人赏心快意的山水清音,简直是石的交响乐章,这不由让他写下了《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
永州美丽的山水,在柳宗元的笔下显得熠熠生辉,让世人难以忘怀。有“牢笼百态,漱涤万物”的美丽山水;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林莽藤蔓;有“善栳万类,清莹秀澈”的潇湘水;有“纷红骇绿,蓊郁香气”的香草;有“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的溪流;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的山风。他那颗敏感的心灵,似乎溶入了永州美丽的山山水水之中。
被贬永州的某个寒冷的冬天,柳宗元在江边踽踽独行,他且行且看,终于发现一处独特的景观: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位老渔翁驾着一叶小舟,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此情此景,让他奋笔写下了《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在白茫茫了无人气的景象中,塑造了寒江独钓老翁的形象,表现出他纯洁的个性和心灵。
被贬边州的柳宗元,有一天看到了惨遭险风摧残的芙蓉,看到了惨受恶雨损毁的薜荔,联想到自己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心中愤懑难平,奋笔写下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矬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公元819年,年仅47岁的柳宗元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寄至味于淡泊”的文人,给后人留下了600余篇诗文作品,开创了山水游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