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之行三:天下奇绝,月亮山
[导读]:中国曾经领导世界的潮流好多朝代,是哪个朝代给予阳朔一个祥和安定幸福的年代,让阳朔人在茶余饭后耕作之余,有了这样的闲情逸致,有了这样甜美幸福的想象。
出大榕树景区,南行约三里路,即可抵达月亮山景区。路上导游讲了半天,我也没搞清楚月亮山的来历,隐隐约约感觉仿佛在山洞中在白天能看到月亮圆缺的变化,心中不由的暗暗称奇,难道天下竟有这样的奇绝,月亮还能在一天中有“阴晴圆缺”的变换,而且还是在艳阳高照下的白天。听着疑惑,也许是我见的世面不够吧。于是闭上眼睛默默想像,那山,那洞,那月亮。
月亮山,这么靓丽的名字听着就让人向往,是谁有这样的浪漫情怀,竟将勾住人间这么多情事的月亮和山峰联系在一起?是好事的文人,还是原生态下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可能是后者,在中国不识字的外婆往往能讲出好多优美的传说和故事,也许这是哪位外婆的杰作吧。
走近广西,已有太多的地名山名让人艳羡。一路上看到紫溪、幽兰等地名不免使我浮想联翩,难道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真有一条紫色的小溪?夹着两岸的青草和野花,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太阳照在溪水里会有什么样的波光?幽兰呢,为何会有这样粉黛的名字?是因为优雅的景色,还是因为名贵的花草?是因为曾经的岁月,还是因为某个相思成泪的女孩子的名字?在桂林有象鼻山,伏波山,还有还珠格格山洞,真是每一个都是让人心动的名字。南方的山水也因名字染上了浓浓的脂粉气。
车到了月亮山脚下,并不让登山,也不让下车,而是将车速放慢走进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导游开始指望月亮山讲解,这时顺着导游的讲解才发现,对面山顶有一个贯穿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高而明亮,由于月洞的北侧有一座圆形的小山,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月洞,可以看到圆月、半月和玄月的不同景象,透过月洞还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我心中失望之余不由得暗暗叫绝。失望于没有我想象的山洞,叫绝于是谁这样匠心独运发现了她,还给她起了一个这样漂亮的名字。
导游说我们走的就是山南的“赏月路”,一会从另一个角度就会看到桂花树。我无心于桂花树,也不想吴刚的桂花酒,只感觉太离奇,太不可思议,不是惊叹于天工的巧夺,而是惊叹于我们先人的想象和创造,那么浪漫,那么精致的刻画!!
中国曾经领导世界的潮流好多朝代,是哪个朝代给予阳朔一个祥和安定幸福的年代,让阳朔人在茶余饭后耕作之余,有了这样的闲情逸致,有了这样甜美幸福的想象。下车拍照,人们争先恐后的抢占有利的地盘,多数人采取了用手托着月亮的招牌动作,现代人太贪心,总感觉美好的东西应该在自己的掌握中。
我问导游能不能爬上山去欣赏,导游说可以,可顺着一条800多级的登山道直达月洞。他说月洞大得离奇,高宽各有50米,而山壁却只有几米厚。洞的两壁平整似墙,洞的顶部却挂满了钟乳石,形状各异。其中两块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可是一般不安排爬山,太费时间,而且这条赏月路线是最美的,沿山脚赏月路不同角度观看月洞,步移景换,月随人变,观赏到月亮“由圆变缺,由缺高圆”的盈缺变化,如此惟妙惟肖地宛若明月高悬的天生景观,世界上惟有此处。我佩服导游的讲解,谢了,阳朔的导游。只是微微遗憾,也许这种遗憾恰恰就是月亮山的传奇吧。
1972年,据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登上月亮山,想一察月亮洞的真伪,他们认为我们是用高射炮打出来的,后亲自登上月亮山远眺周围景色,群山玉立,清流蜿蜒,翠竹临风,绿野平芜,含诗孕画,叹为观止。尼克松不由赞叹“上帝给阳朔太多了”。后有克林顿赴桂林,听说月亮山的传奇,驱车前往,误了行程,让下一站的当时的香港特首董建华在机场多等了几个小时。美国太富有,却没有我们的月亮山,两任前总统也许都没想通,其实不是上帝眷顾我们,而是我们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有太多的神话传说,不是你们的好莱坞能创造出来的。
发出过“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感慨的苏东坡是否来过月亮山,如果来了,他会作何感想,我不得而知,只知道一个安居乐业的年代,一个允许创造的年代,一个政通人和的年代,人们才会发现美丽的月亮山,人们才会有机会有心情欣赏月亮山!!
愿天下有更多的山峰被人们赋予更多美丽的诗篇,祝愿月亮山着甜美的名字传遍人间!!
(栀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