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美德永存

美德永存

2013-10-14 20:36 作者:湘西有为 阅读量:40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凡结识母亲的人,无不称赞母亲贤惠、宽容、勤劳、节俭,更叹服母亲为人处事之善良。

母亲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没有上过一天学,目不识丁。但从母亲言行举止、神态、待人接物和平时生活中对我兄妹谆谆教诲话语中,会让人错误地认为母亲满腹诗书,故而处事才有条不紊。实际上,母亲连扁担倒地不识个“一”字的文盲。

母亲只有舅舅和大姨三姊妹,母亲排行老三,在母亲刚刚学会说话,走路时,外公、外婆过早地离开人世,留下尚未成年的舅舅、大姨和乳乳将哺的母亲。三个苦命的兄妹生活全靠左邻右舍善良、仁慈的伯父,伯母热心施舍。甚至,有时兄妹几人饿极了,就上山打野菜、剥树皮,挖草根用清水煮来充饥。也许是过早的尝试过经济拮拘,物质贫乏,缺衣少食的苦难生活,从小练就母亲坚强、刚毅、勤劳、节俭的品质;也许是从小就常受别人恩惠、施舍,练就了母亲平时乐于助人、吃颗糖也要给别家孩子分半边的处事准则;也许是从小尽管过早失去父母,仍得到众多善良邻居好心帮助的缘故,练就母亲对待子女从不重言骂之,只是细语劝导用博大的母爱感化做错事的子女和对别人始终不与理争,笑容相导的高贵品性。我们兄妹更才会在农村生活并不宽松的六、七十年代健康成长起来,并且,在母亲勤俭致家,万般呵护下,我们拥有了强壮健康的体魄,学到了足以用来谋生的知识,继承了母亲血液中流淌的不以数计的高尚品质。我们兄妹能够各自拥有和睦,可亲的小家庭,都与母亲大半辈子的操心和心血的付出分不开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工作再忙,经济再怎么困难,我们都会不期而至,回到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也仅此而已,算是对母亲的孝心,算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滴水回报吧!

记得我5岁的时候,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实行田土承包责任制,全凭出劳动力工分制,当时,父亲远在60里以外的湾塘乡大塘粮店上班,根本无时间常回家帮助母亲出工,只是工作中有了假日,才连夜赶到家中帮助母亲做些农活。所以,一家五兄妹生活维持仅靠母亲瘦弱的双肩担负。每天,母亲伴着黎明起床,逐个给我们穿衣服、洗脸,做好饭菜后与寨上男客同牵牛,背犁,犁田打耙。有时,给田土施肥或收割稻谷、红薯。在众多身强力壮的男客面前,母亲从不试弱。袖子、裤腿高挽。牙巴骨一咬,百多斤一挑的肥料、谷子、红薯就在母亲轻快的步子中,一颠一颠地进了田土里和仓库的院坝里。经常做完了工分以内的事,母亲顾不上擦把汗。歇歇脚,掉头就去接体力跟不上的个别伯娘,老伯。村上那家红白喜会,总免不了母亲屋里屋外精心安排,打点操办。谁家大姑娘要出嫁了,母亲将自己亲手绣的鸳鸯枕头巾送去做陪妆;谁家媳妇生了崽,母亲又将小巧精制的娃娃鞋裤送去贺喜。寨上老人寿辰日,母亲拿出亲手泡制的桂花酒端去,祝贺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儿时记忆中的母亲总是那么忙碌。瘦弱而坚强的母亲的身影,总是穿梭于吊脚楼、田园、山坡地土间。母亲待人总是那么热情耐心,不厌其烦,时刻将笑容展现在别人面前,用一颗真诚,纯朴、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田土下户那年,狠心的队长将距家3里以外的田土分给咱们家。母亲毫无怨言地在合同书上签字。但,队长这一做法却遭到全寨村民反对,集体与队长辩理,要求队长结合实际考虑我们家缺乏劳动力、子女多,经济、生活困难的情况。重新划分田土,最终,在村民争取帮助下,我家分到距家500米以内的田土。为我家以后生产生活创造了宽松环境。母亲每提及此事,总会热泪盈匡,老人家经常告诉我们,为人要真诚、坦爽,凭良心处事待人。当时少吃很多苦,全靠寨上人帮助。的确,寨上人心地是无私、善良和宽厚的,作为儿子,我心里更清楚,寨上人对我家这般关照,怎么也与母亲平时为人处事,善良、纯朴待人是分不开的。

村上的八婆,年轻时是外地一地主家千金,能歌善舞,知书达理,拒绝嫁给官僚,才私自与自家长工逃到我们村,受到寨上人热情安置。只因在一次暴风骤雨的夜晚,一家三口被泥石泥冲倒房屋。丈夫和儿子不幸遇难。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八婆变得神志不清。整天疯疯颠颠,在仓库的小屋唱个不停,闹个不停。每天,母亲忙完农活,总要带上我来到仓库,帮助八婆做些家务事,料理老人衣食住行,久而久之,在母亲实际行动感召下,村里70户人家,自发组织起来给八婆送百家饭。寨上的三十多个孩子一放学就给八婆担水、打柴。老人在众村民精心关照下,渐渐恢复了理智。过上了正常人过的生活,还主动在后山坡上栽下柑桔、梨子、皂子等果木树。母亲十三岁到我家与父亲完婚,如今已是四十多个年头。四十多年的生活,母亲吃过别人没有吃过的苦,但她从来不向别人谈起。她始终以一颗真诚、纯朴、善良的心待人处事,把生活的艰辛,苦难深藏在内心底层,时刻以温馨的笑容面对生活。作为最了解母亲的我。除了有这样一位母亲而自豪和满足的心情以外,心灵深处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特别是面对当前物质丰富、经济宽裕,新社会、新时代里生活的老老少少,是否,我们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虽然,我气静心平,但还要得到大家的共鸣。

如今,母亲已是年逾六旬的老人,由于长年累月的苦累,身体一天天垮下来。特别是风湿关节炎折腾得母亲坐立不安,疼痛难忍。姐弟几个四处求医寻药。母亲的病情仍无好转。作为子女的我们心如针刺,抽时间三天两头回到家里,想多陪陪母亲,总被她柔语相劝,又匆匆回到城里工作。但思归的灵魂时常不经意中攀越城市如林的楼阁,爬山涉水,飘回到老家的吊脚楼,田园村庄,河流小溪旁;飘回到母亲慈祥的注视目光里;飘回到母亲和村民纯朴、爽真的真诚笑语里。我泛滥的思绪总不停地翻滚着。寻觅着……但眼帘显现出母亲与众村民和睦相处的谈笑风声中的融洽氛围时,我波动的心弦,沸燥的情感平定下来。因为母亲的一生中,时刻用真诚、勤劳、纯朴、节俭、善良的高贵品质处事为人。诠释了生命的真谛。使我们深深领悟到,母亲虽苦累了一辈子,晚年生活是幸福、温馨的。因为,好人终究一生平安,终究有所回报。

相关文章关键词

《美德永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