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心灵在瞬间升华

心灵在瞬间升华

2013-10-14 20:49 作者:阿寿 阅读量:31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它,被赋予了许多神秘。从藏文经典到民间传说它的神性和灵性都被推崇到极点。

古往今来多少芸芸众生对它顶礼膜拜。他们的一生里都有它存在的心灵空间,一生乐此不疲对它诵经吟唱的信徒们为它祈祷,成为茶马古道上千年不变的绝唱。在这大千世界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然的神奇可以让我们人类的心灵得到升华。

高原神秘面纱还没被外界揭开的岁月里它沐浴着自然的精华。在大自然造山运动中和莽莽众山一样它被抬升继而被定格在永恒的自然空间里。

卡瓦格博最早映入我的脑海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缘于第十世班禅大师朝觐这在藏区颇有名气的神山,按当时民间说法卡瓦格博是班禅大师的化身,也有一种说法卡瓦格博是格萨尔王的一名大将驻守边关才在这方土地永恒。是否属真自然不用去太多考证这足以证明神山在人们心里有永恒位置。所以人们才一直不断强调着卡瓦格博的神性和灵性从而不断对他顶礼膜拜,这也许可以找到人们一代又一代对它顶礼膜拜的注脚。

人依山而生依山而存故有靠山吃山之说。如果说靠山吃山仅仅是为着生存而言,那么把心灵和信仰寄托在自然造就的山上那又是比单纯的生存依靠有着更高一层的精神追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寄情于山水,从而派生许多跟山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山可以是人们失意时精神的寄托,也可以在人们得意时抒发豪言壮志。因此才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傲慢和豪言。

山之于人息息相关。山是人生存环境的一部分,如果离开山,人到哪里寻找精神寄托,又哪里会呼发出如此的豪言。

当人类步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对山有着原始崇拜敬仰的人类开始有了一种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冲动。那就是想要征服被人类崇拜了世世代代的山。

卡瓦格博被外界所识是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当东方的人民还在崇拜自己依赖生存的山时,西方的勇士们带着人类的冒险精神和征服欲望来到卡瓦格博。他们想要做的就是将人的脚踏上卡瓦格博永远高昂的山峰顶以此证明人类的伟大。

对卡瓦格博登顶运动差不多进行了一个世纪。但,人们一次次败退下来。最终卡瓦格博在造就了人类登山史上最大的惨败史后闻名于世。这深藏于茶马古道群山拱簇的卡瓦格博最终真正被人类所识。

我们有理由赞颂人类冒险精神,有理由歌颂人类桀骜不驯的精神。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人类就不会创造如此辉煌的文明。人类在自身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膨胀的心态促使人类有了征服自然的念头,征服一词本身就有彻底击败和完全占有的意思。

可惜人类是自然造就的物种之一。我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只有适宜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才可能造就人类的文明,如果我们把自然看做我们的对立面我们人类又如何发展自身呢?

对卡瓦格博向往已久。后来在一次德钦之行中终于亲眼目睹了卡瓦格博的风采。它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雪山。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标志之一。那么,卡瓦格博则是自然造就的金字塔,这是它有别于其他雪山的标志。我见过藏区很多雪山,没有其他任何一座雪山象卡瓦格博一样汇集了雪山的冷峻也汇集了山川的俊美。

站在卡瓦格博正面,对它的描摹此时的语言即使你搜肠刮肚想用人类的任何一种语言来极度赞美都显得极度苍白,此时只有心灵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写照。高昂的山峰有傲气但不显得傲慢,巨大的天幕映衬着卡瓦格博俊美的身姿,就像是在人间天堂中的有灵性的香巴拉神山,又像是漂浮在天宇中的金字塔。可及而又不可企,可企而又不可及。

此时,我在想如果古代的俊杰们看过卡瓦格博后还会不会再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傲慢之言。

人们对卡瓦格博的崇敬可谓形式多样。煨桑台中发出的香烟袅袅飘升向天空,诵经的人们把自己的祝福祈祷带给卡瓦格博带给人类头顶上的苍穹。既祈祷人自己的幸福也祈祷自然的幸福。猎猎作响的经幡也将人的祝福祈祷化作阵阵清风向浩渺的自然祷告。

据说,凡是经过雨崩神瀑净洗过身的人们不仅可以获得卡瓦格博神的护佑而且还可洗却自己身上的罪孽。我想人类生身上的罪孽沉重,在人类私欲极度膨胀的时代里我们毫无节制的向自然索要我们所想要的一切。自然,曾慷慨的给予但也留下了千疮百孔。

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发出“我迈出的是一小步而人类迈出的的是一大步”的感言时我们也有理由承认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否想到我们是在自然的怀抱里成长的,绝不是在对自然的破坏中成长的。我们需记得人类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有人类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文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灭顶破坏才导致人也受到灭顶之灾。中国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么一句话,我们应当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有道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人们都有一种习惯就是痛也痛得快,忘也忘得快。对于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例子胜不胜数。

人类的联想力、想象力、探索动力、创造力无不跟自然有着紧密的关系。当人类将自己美好的想象赋予梅里雪山时这座终年积雪的雪山就有了人的灵性。梅里雪山坐落在澜沧江畔,在人们丰富的想象力里梅里雪山是一位多情的帅哥,澜沧江是一位妩媚动人的漂亮女子。梅里雪山很想用自己的俊貌和伟岸的身躯将澜沧姑娘留在自己身边,可惜澜沧姑娘更愿意到远方追寻自己的爱情一路奔腾而去,只留下痴情的梅里雪山守候在澜沧姑娘颀长的身旁而千年不变,可澜沧姑娘也不是那么绝情,千年不变的从这位痴情男子身旁流过,总不至于让梅里雪山患上严重的单相思。当缅茨姆峰千年不变的陪守在卡瓦格博身旁时我们人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就赋予在这两座山峰上。人类的心理活动外化于物时,自然就有了灵性。

不过相对牛郎织女遥遥无期的隔河相望。梅里雪山和澜沧江就要幸运得多。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分析了中国爱情走向的三个阶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属于抑情时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属于中国爱情史上的黄金期也就是中国在这一时期步入到纯情时代,现在属于乱情时代。不管这篇文章分析的有没有道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明了的现在的人对爱情的神圣不是那么的相信和坚守。

苦难的牛郎织女只有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才能在鹊桥上相见。这是他们苦苦等待的一天,多少个时日他们早已望眼欲穿。看看,人的想象力多么丰富陡然间我觉得浩渺的天宇就有了一种人的灵性

只有在湛蓝的天宇中才会有美丽动人的想象力和动人的传说。只有在清晰的自然中才会有对自然的坚守。在灰色的钢筋混泥土铸就的城市里这样的想象力是贫乏的。当蔚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时我们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还能把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延伸到浩渺的天宇中吗?当现代人对爱情朝三暮四时你能体会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吗?

中国有句俗话叫棒打鸳鸯,当然是指活活拆散有情人。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王母娘娘就活活拆散了一对有情人,虽然王母娘娘拆散一对有情人还划河阻隔,但牛郎织女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碍于这种对爱情的坚守王母娘娘才同意两人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鹊桥相见。不过聪明的现代人仿照西方情人节把七月初七这天定做中国版的情人节,我想以现在说法这个发明权应归功于王母娘娘。在古代人眼里王母娘娘是造成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但在现代人眼里王母娘娘陡然华丽转身变成了一个好人,要不是她搞个特定的节日,我想我们现代人真不知道要从老祖宗那里寻个什么理由出来。我真不明白是我们不懂历史文化还是历史文化不懂我们现代人。

对爱情只需象卡瓦格博和缅茨姆一样坚守就足够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所有在卡瓦格博面前的人心灵没有不被震撼的不管何种肤色,陡然间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我神圣的给卡瓦格博磕了三个等身长头。我心灵中的世俗在卡瓦格博面前被一扫而空,有的只是心灵中的一种空明,瞬间心灵变得极空,又好像悟到更多东西。你可以在它面前忘记世间的一切,你也可以在它面前参悟人生之道。滚滚红尘中浮躁的心灵在它面前可以得到片刻宁静。世世代代的信徒们用脚丈量着大地千里迢迢朝拜着它,静静地用身体丈量着山的脊梁。对于他们而言是苦是乐,还是对它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而乐此不疲。当年十七位登山勇士在面临卡瓦格博时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心态,是一种幡然的醒悟还是豪言壮志的想要登顶,没人知道。十七位登山运动员全部遇难。

在人类探索自然过程中失败在所难免。曾记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给第一次踏上南极点却败于挪威人阿蒙森的英国人斯科特写了一篇传记。国内把它叫做伟大的悲剧。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为人类伟大事业献身,是失败是成功都应该是伟大的。

可从来没有人把这十七位登山运动员的行为看作是伟大。我仰望卡瓦格博在心中祭奠着十七位登山运动员的伟大,同时也赞颂着自然的伟大。

这种伟大应该是对自然的探索而不是征服。

我默默在心中面对卡瓦格博祈祷,祈祷人类的幸福也祈祷自然的幸福。但愿人类永远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也祝愿卡瓦格博永远钟灵俊美。

相关文章关键词

《心灵在瞬间升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