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口古井
古井很老很老,它的年龄有多大连镇子上最老的老人也说不上来。古井坐落在镇子中央的龟山脚下。
镇子上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说,古井原先不过是龟山脚下的一汪泉水,只是后来镇子上居住的人多了起来。于是那汪泉水成了镇子上人们生活用水的来源。后来镇子上的人们就给这汪泉水砌上石板,于是这汪泉水就变成了水井。由于时间长了,水井也就变成古井了。
往日的井台是镇子上最温暖,最温暖的地方。镇子上的人们总在井台上相遇。人们总要放下背水缸,或水桶,唠唠家长里短,谈谈各家的庄稼长势,一日三餐味,再谈点天下形势。年轻的后生在井台边看见老人或小孩挑水,总会出手相助。然后挑着老人孩子一眼的感谢消失在镇子中弯曲的小巷里。走了几十年,仍能感受到背上落满老人和小孩感谢的目光。
挑水路上铁桶发出的叮当声是古井给的。背水姑娘背着一缸的的朝霞晨曦,将勤劳的劳作写满在脸上。碎细的月光铺满小伙的水桶,他将一桶的月光轻轻倾入到堂屋的蓄水缸里。
镇子上人们双眸里的精气神是古井给的,清亮里漾着善良;镇子上人们的口音是这古井给的,坚强里透着清脆;连镇子上人们的脾气性格也是这古井给的。诚实守信,这是镇子上人们最看重的品质,好像沉淀在这井水里,清澈,透亮。
古井格局不大,但这并不影响什么。它依旧可以集天地之精华,皓日月之辉。进出镇子的人血脉里都循环着一汪井水,氤氲着长长短短的日子。分析到最后你会发现,镇子上人们的心里都有一口古井。
古井有专人看管。每年都要淘井,淘井就是给古井洗澡。淘井算得上是镇子里的一件大事。由于时间的漫长而在井底、井壁上生长着苔藓,光滑滑的苔藓不知在古井里长了多少年。
慢慢地淘井后的古井水更清澈了,蓝天白云在古井水中投射出另一片蓝天白云,行云流水,而水波不兴。
镇子里有个不变的习俗,就是在大年正月初一要到古井里“抢头水”据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年四季都有水喝,也表现了一家之主的勤快。大年三十这晚人们静等新年钟声的敲响,新年的钟声刚敲响。于是人们便带上早准备好的香火,生米、大小麦急急忙忙挑着水桶来到古井旁。点上香火,将生米或大小麦撒进古井中以示祭祀水神或龙王将好运带回家。当然还少不了投些硬币。
从井里淘出里淘出些硬币,早些年还有铜钱。古井是很好的管家,就连小孩子放入井水中的小石头也被它保存的完好。
阳光细细碎碎的铺满古井,就有了另一个太阳在水中漾来漾去。我们这辈人也是喝着古井井水长大的,血液里流淌着它清清的一汪井水。
它的井水甜甜的,清清澈澈的透凉。如今,古井已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