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舌尖上的家乡――农家饺

舌尖上的家乡――农家饺

2013-10-13 10:17 作者:南阳翟传海 阅读量:35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的老家南召县,地处南阳盆地西北“盆沿儿”??伏牛山南麓,千山万壑,高低殊悬,地貌各异,植物繁茂。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周代召公(召?,周文王庶子,周代燕国始祖)南巡涉足于此得名南召(shao讹读为zhao),“长城之父”??楚长城石垣坚壁境内有存,秦始置雉县今两千年有余矣……凡此种种,使辛勤的南召人依其长期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实践,造出了许多颇具特色的舌尖文化。前面介绍了家乡独特的食疗——煮药加肉,炖鸡加药,下面再说说家乡的农家饺。

我家乡的人称自己做的饺子叫扁食。其做法就是:将红白萝卜切成块煮熟了,然后用纱布包了挤干水份,或者直接煮些干萝卜干剁碎,再将平时炼油时剩下的“肉知了”或者将新鲜的“五花肉”炸油后剁碎,加些葱花儿、油盐佐料拌匀做馅。另外,重要的是要像做手工面条一样,擀出一张厚薄均匀的面皮,折叠起来切成三到四指宽的长面皮,再将切出的若干长面皮叠放一起换刀(一刀前宽后窄,一刀前窄后宽),切出一头宽一头窄的梯形方页饺子皮。这就是传统农家水的用料了。

包的时候将面皮窄的一端放在指尖,宽的一头置于手心,然后取饺子馅少许放于指尖处的面皮上,左手托面皮的四个手指往里轻轻一弯,右手开始卷动,大约卷上两次或两次多一点,两端那么一捏对折,合在一起再一捏,一个圆宝般的水饺就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世上很多事说着容易做着难,但唯独做这种水饺是说着复杂做着容易。不信么?你就动手照着说的做一次试一试。每包一个都像做一件艺术品,每一个饺子并排放在一起就像一群待飞的小鸽子,栩栩如生,跃跃欲飞。不是吗?儿时大人们常讲的一个谜语:“盖子上一群布鸽,噗通噗通下河”,指的就是传统农家饺子下锅的情形。

传统的农家饺子不仅做时舒心惬意,更重要的是吃起来爽口熨腹。它不像现在的“洋饺子”皮后腻黏软而巴及,咬一口菜水直烫嘴,吃起来要么是太油腻,要么就是瓷定定的肉疙瘩,或者酸而巴及或者辛辣浓甜。而传统的农家饺则是皮脆馅苏,咬一口不变形,咬两口可吃完,吃入口中软而不粘,脆而不硬,松散爽口,味蹿心口,其奇、美、妙非亲口尝过是难以感知的。

当然了,传统的农家饺是旧时农家缺衣少食的产物,曾几何时我们曾为它魂牵梦绕,扳了手指盼着早一日过年,能美美吃上这样一种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高档饭食。虽然,它没有现在的饺子面多皮厚,肉多成丸、葱多不成花儿、油多成灌汤等,但它有它的好,它有它的美和妙。虽然人们常说“饥饭甜如蜜,饱饭蜜不甜”,但传统的农家饺又怎能与此相提并论呢,我想它决不是饱与饥所产生的错觉,它是实实在在的传统风味食品啊!

农家饺好温馨,它能让你找回真正过年的感觉。我的感觉就是如此,真的!

相关文章关键词

《舌尖上的家乡――农家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