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谁曾无意打坏我的“罐子”

谁曾无意打坏我的“罐子”

2013-10-14 21:33 作者:竹本无心 阅读量:25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今天看一育儿节目,一句话引起我的共鸣:“‘破罐子破摔’,有前因。就是曾经有人有人先打碎了他的“罐子”。给了他不好的评价。续后才上演‘破罐子破摔’”。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能通过别人对他的评价形成对自己的认可。家人或见面的人说你乖,你聪明,你懂礼貌….你就会在心中认可自己的聪明,乖,懂礼貌……反之。如果得到的评价是笨,淘气不懂礼貌,就会在心中埋下“自己是淘气,笨,不懂礼貌的”种子。随着负面评价越积越多,孩子很可能“破罐子破摔.”

“破罐子破摔”固然要不得,应该刹住此种不良思维。但更关键的是曾经打破孩子纯洁的“罐子”的人却不曾感觉:他们轻描淡写之中,已经让孩子重伤。而这些人大多是关爱孩子的亲人。只是他们的爱不理性罢了。

我承认:我是一个易于接受暗示影响的人。三四岁的时候,妈妈在教我唱儿歌的时候。(因为有哥哥做参考,再加上农村妇女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或许独撑一个家,养育两个孩子的辛苦,不顾家的丈夫,让妈妈有几多的寂寞,或许我的确不如哥哥唱得好。)总忍不住脱口说我笨,比不上口齿伶俐的哥哥。念叨的次数多了,我的确觉得自己是个笨小孩。虽然这丝毫没有影响妈妈对我的爱。我到现在也是在公众场合喜欢坐在角落里,独守一份寂寞。艳羡别人的口若悬河。

当然,四五岁的我的沉静,有时会得到大人的称赞。“乖巧”也曾冠冕在我头上。另一方面我为了得到认可,给忙碌的妈妈看家,饲养刚刚孵出的鸡娃,鸭娃。(这可是我家经济的重要来源,买火柴,打灯油全靠它,还有我和哥哥蹿长的个头也需要它们的营养。)大多的时候,当伙伴们在街头打陀螺、抢占山头的时候。我不是在观察鸡娃啄食的可爱,就是窝在炕头翻看快烂了的小人书。或在泥墙上画一画哥哥和他的伙伴的丑样子。但有一次,我按耐不住街门外的热闹,来不及紧掩街门就加入了游戏的队伍,当我玩累了,想起回家时,空荡荡的院子让我认识到我闯祸了。鸡娃们一定也随着我的脚后跟溜出去了。我哭着到处唤鸡娃,吵醒了休假回家的父亲,父亲脾气本来暴躁,并最看不得人哭,再问我什么原因,我哽咽的说不上来,让他火冒三丈,拎起我,抡起大巴掌…可能看我的弱小,禁不住他粗厚的手掌,可我的哭声的确让他烦躁,于是就一松手把我扔到邻居家刚堆起的矮草垛上。虽然带着草香的草垛丝毫没有碰疼我。这是父亲唯一一次所谓的打我,但我对父亲的恐惧却因此与日俱增。

童年时的安静,让我在成绩上小露头角。有亲戚上门总会被夸赞几句。偶尔回家的父亲自然很受用。但那时人们最大的优点是谦虚为本。父亲总会在别人称赞后添上几句,“这孩子还有毛病,懒。”“这孩子还有不少毛病。”十几岁的女孩子正是好面子的时,这样的话多了。感觉自己的确毛病多,总是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赞扬。但母亲除了拼死拼活般挣着可怜的工分来养家。(父亲的工资是不给母亲的,而母亲也绝不会张口要。早年还算英俊并在工厂上班的父亲因为三岁就亡母,爷爷重新组建家庭的缘故,不得已娶了能干朴实但长相平平的我的母亲,母亲结婚后就到父亲的老家那间似乎漏天的房子了,温暖着这个缺少爱的丈夫,也消耗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壮的体格)。她对我的爱就是不让我干家务,甚至后来单干了也几乎不要我上田里干活,不管干活多累回家总是挑着花样做好吃的给我。那里还有更多的细腻感受我一个小女孩的小心思。

现长大的的我,有点自卑,有点懒,有点笨,有点惧怕这复杂的人际…..但我却不曾“破罐子破摔”。因为我心底是多么渴望吸引别人赞许的目光。或许我的天性,就如此。不曾因为别人的无意,碎了自己的“罐子”。

只是在想到如今因繁重的劳动,透支了的使身体佝偻了的母亲,依然还在为自己的儿子操透了心的母亲,忍不住泪眼婆娑……..

年轻的父母,你一定想让孩子更优秀,那请你多用赞许的目光注视你的孩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谁曾无意打坏我的“罐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