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情思
[导语]:中秋的月光,柔柔地洒向大地上的一切生灵,洒向那星星点点的温馨弥漫的万家灯火,田野、山庄如梦一般安详。此时,四处弥漫着的银色光辉彰显着生命的颜色。好多人家的院落里,有亲人围聚在小桌旁,就着芳香的土地,共赏着明亮的月色,有滋有味地品尝月饼,还有石榴、枣子等瓜果,边吃边聊,倾述亲情。此情此景,真的是不知天上人间了!
儿时的中秋节,是在乡村中度过。中秋的月光,柔柔地洒向大地上的一切生灵,洒向那星星点点的温馨弥漫的万家灯火,田野、山庄如梦一般安详。此时,四处弥漫着的银色光辉彰显着生命的颜色。好多人家的院落里,有亲人围聚在小桌旁,就着芳香的土地,共赏着明亮的月色,有滋有味地品尝月饼,还有石榴、枣子等瓜果,边吃边聊,倾述亲情。此情此景,真的是不知天上人间了!
上个世纪60年代我飘泊到新疆,离乡背井,置身于地老天荒,广漠之中,举目无亲!是啊!有家可想是幸福的,能让人想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男人外出较女人多,外出不想家的,不是好男人。好的家庭自有一种内在的诱惑。妻子、孩子,各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述着一种无法割舍的牵肠挂肚。人在外,尤似一场出海的远行,风高浪急时只顾拼尽全力搏击。风止,浪静,一弯月亮摇荡着水面阵阵涟漪,苦涩的海风轻轻叹息着,把一缕缕愁绪送进心头。这时便有了失眠,便于清凉间回味着往日的温馨,便急盼着落帆返航。远处有一盏灯火,在恍恍惚惚地闪着梦一般的橘黄色的光泽,面对它,我不必掩饰想家的心绪!
常出远门总觉有几缕牵挂,牵挂你含嗔的幽怨,牵挂你孱弱的身体,牵挂你寂寞的长夜,牵挂你多变的心事。男人的世界很大很大,再大也忘不了那温馨的小家,再多也掩不尽那缠绵的牵挂。有那么一根长长的透明的情丝,拴在你我的心头,千里万里抽不完挣不断;有那么一个甜甜的熟识的声音,响在你我的梦里,千次万次挥不去理还乱。思念人的常常被人思念,千里万里的神秘感应,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人间衷肠。
一个人想家的时候,我常常会忆念起故乡袅袅的炊烟、汨汨的小河,及至村口的杨槐门前的万条柳丝。一如所有怀揣绵绵乡愁的游子一样,在我心中,常常梦系魂萦的是那轮故乡月。想月的时候,便发觉自己成了一位城市的边缘人,发觉生活了许久的城市一下陌生起来。也许,有时我要显得更男子气概些,像毫无牵挂的人那样去开始无悔的远行;也许,有时你要摆出更好强些,若无其事地目送着我的出门。可我们都知道都知道,牵挂是属于心灵的一种感应。如果彼此了无牵挂,形同陌路,那就意味着情缘已尽。可我每每看到天边月时,会必然想起了家总是万般情丝在缠绵着,愁肠百结,牵肠挂肚。没有什么比极度的思念更令人揪心。揪心之处在于思念是无形的,无形却又无所不在地渗透在自已的生命细胞中,流淌在个人的生命血液里。
平时,思念被深深地掩埋着,了无痕迹。因了某个场景的重现,某种氛围的弥散,某回事件的挑逗,某句言语的触发,倏然间,思念出现了。它被一只无形的手抽动着,抽动着,犹如一根根银色的丝线,愈抽愈长,愈抽愈多,终于堆积成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思念至极之时,最怕新月,最怕轻露,最怕细雨,最怕缓步而来的秋风,最怕铭心刻骨的梦之呼唤。思念人的常常被人思念,千里万里的神秘感应,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人间衷肠。
因为纵然城市的夜晚如同白昼,总嫌她少了一份柔美与诗意;那不夜的景象替代的只是白日的喧嚣,却怎么也让人触摸不到留恋与回味。多少年我就在这钢筋与混凝土建构的都市丛林里,寻觅着儿时金瓯般的记忆,确切地说,是怀念江南那有如村姑乡嫂般妩媚动人的故乡月。这月,像情人让我神往心仪。
不能说城市里没有月亮,但城市里缺少驻足沐浴的月光、令人感动的月色。尽管绚丽多彩的各色灯光眼花缭乱,可在我的眼里总是千篇一律地少了娇美。即便有月的时候,那夹在楼宇缝隙间的一轮浅灰银盘太过于苍白,仿佛印在天幕上的一个毫无生气的卡通图形。她原本妩媚的笑脸、传神的眼神都被城市交织的灯光所扼杀和淹没;而在无遮无拦又极富韵致的乡间,月儿总是那样的风姿绰约、生动迷人。
想起故乡多美!“月是故乡明”,这千古诗句所浓缩的无不是游子胸中那万端情怀。因而每每怀想故园的时候,最是那四季的月夜。当你走近乡村,回归故园,能让人怦然心动的莫过于月光下的故土。在风情万种的夏夜,当圆月初升,晚风徐来之时,但见修篁扶疏,树影婆娑;当皓月当空,月光如水之时,沉浸于月光下的故乡那坦荡与辽远的夜色里,此起彼伏的蛙鼓蝉鸣和着小虫低吟浅唱,空气里弥漫的荷香及至稻子的清气,令人无与伦比的惬意,平添一份心中的浪漫与闲适。
比起夏日,秋夜的故乡风韵别致,多情迷人。或月色朦胧,或银月如钩,或月明星稀,但凡走在带着些许凉意的阡陌上,顿然于万籁俱寂、四野幽蓝之中,感知那一份恬静与神秘。偶尔清风拂过,似可听到稻菽絮语,大豆摇铃;似可看到月光下的秋露闪烁的晶莹、远处田垄上游移的薄雾。此时,一种于安宁祥和中升腾的富足感便会如潮涌起,爽心至极。
在那“春江花月夜”的季节,故乡更是别有一番情调。入夜,清冽的小河在银色月光下静静地流淌,泛动着粼粼波光,仿若一首舒缓的小夜曲,一杯刚刚斟满的玉液琼浆,让人遐思无限和沉醉无比。尤是月上柳梢时分,或洞箫横吹,或引吭而歌,立刻燃烧起一腔情愫,这也许是对故土的眷念,也许是对恋人的怀想,也许是对未来的畅想,抑或是对蟾宫砍桂的吴刚、奔月嫦娥的牵挂。
不知是出于内心守敛之故,还是出于冷峻的理性之思,我似乎更偏爱雪后初晴那有月的冬夜。假如这个时候置身乡闾,会是另外一番感受。走出户外,顿感悬挂于幽蓝色天幕的一轮银盘清丽皎洁,月光如水银泻地,四野仿若一位熟睡的娇美而丰腴的少妇,神态安详、风姿可人。冷风掠过,驻足月光与白雪辉映的沉静之中,更显那一份透明和寂寥,那一份清冷与典雅,那一份藏而不露的诗意般的静谧。在这种时辰,你会暂时忘却往日的苦痛和纷杂,多一份冷静和理性。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圆月缺来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深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对月抒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对月感怀……
是哦,“明月千里寄相思”,最是常忆故乡月。这月,不独是挂在城市的天穹,不独是洒在居所的阳台,也不单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乡愁,她挂在心上,且由渴念和深情拥托着。其实,明月入怀的缱绻,勾起的何止是思乡之情呢?!假若一个人的心地始终沉浸于故乡柔情似水的月色之中,还会迷失于都市的繁华里、忘形于现代的浮泛中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特别是每年的中秋节,思念故乡亲人尤烈。是的我在戈壁上曾经受了无数的无月或有月的夜晚,一遍遍怀想着故乡月,一遍遍为她深情祝福:常照我的故土,保佑我的全家平安……今夜,月圆了,故乡的你还好吗?虽然不能与你相聚,但依窗望月,天涯共此时!海的那边正是我心飞去的地方,泠泠的流歌与皎皎的圆月,难绘那午夜的忧忧!我在圆月之中,寻找着你的身影,凝望着你,谁说你远在天边!你可曾望见,圆月中那双热烈的眼睛,在那一长串分离的日子后,依然那么相近!
历经了无数次日与月的轮回,年年岁岁花依旧,岁岁年年人月同。流年似水,就在恍惚的一瞬间又到了中秋了。中秋夜,含情脉脉,飘逸抒情,充满温馨;中秋月,圆满明亮,撩人心弦,逗人遐思。中秋似一个优美的神话,一千年一万年脉脉相传,一代代一茬茬浓情思念。远古的情愫,举家的团聚,都将在这金桂飘香的时刻里呈现、流露。小时候听长辈人讲过,中秋节是饱受元朝统治者欺压的汉人“起义”杀“鞑子”的纪念日。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元朝官府的统治,在中秋节这一天,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烙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收到月饼的人家一齐动手,从而揭开了推翻元朝统治者的序幕。后来,每逢中秋节,人们就用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起义!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事实上,中秋节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周礼春官》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的记载;北宋正式有了“中秋节”的说法。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还有吴刚、嫦娥、桂树和玉兔的千年不老的故事早已根植在人们的心中。时至中秋,人间桂花落。在满空的月光里,飘落的何止是桂花,而是那毫不张扬的静美和缠绵不绝的馨香。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人们对中秋情有独钟,也是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春天洒下的种子,秋天得到了收获。这季节,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长成,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来庆祝。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品一口香茗,思念满屋,夜莺飞向天边,捎上我声声祝福!今夜,天地间这样安静,想你的名字,美丽得就像月光流水……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的变化。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朋好友愈加生活美满、幸福,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期望祖国发展壮大,社会和谐稳定。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思的真谛。
(栀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