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黄龙洞

黄龙洞

2013-10-14 23:05 作者:流年 阅读量:52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爬了两天张家界的山,最激动人心的居然是山脚下的黄龙洞。

张家界的山当然也美得不平凡。举世独一的石英砂岩汇聚起层层叠叠的山峦重嶂,在一片并不开阔的土地上铺展出千变万化的山峰和峡谷。一座天仙桥横愣愣地架在山脊上,说是要串联起天底下所有大大小小的姻缘。宝峰湖高高地盘踞到山岭里,躲在那里梳理自己深深浅浅的湖水,是不是沾染了湘西的风俗,只求得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厌倦了世俗的硝烟与诽谤?金鞭溪流得优哉游哉,润滑了千千百百颗顽石,磨细了错错杂杂的水草,不知疲倦地一直流淌到最远的江河里去。

可是我还是喜欢埋藏起来的黄龙洞,甚至说不上是喜欢,而是崇敬,更有些畏惧。真正的自然是得让人畏惧的,黄龙洞悄悄然躲在模模糊糊的山谷里,却有无穷无尽的敬畏感。然而在张家界我却没有那种敬畏:弯曲曲的盘山路一直修到半山腰,直挺挺的百龙天梯更在炫耀自然的“渺小”,横七竖八的索道们载着壳子里的人上了又下,不亦乐乎。我当然不拒绝这些崭新而伟岸的现代工事,没有它们就没有日新月异的旅游产业,我只是在那样轻而易举地上山下山之后缺少了由腰酸背疼建筑起来的使命感——不是每一个登山的人都可以信然留下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这样的话,放在哪儿都是至理。

一大早的太阳并不灼人,藏匿在薄薄的云里和地面上的万千生灵做着最后的周旋。赶紧趁这个时候钻进黄龙洞去,听说那里面只有不到摄氏20度的低温,俨然一座天然空调。有人已经在准备一件外套夹在腋下,看来是耐不了寒气的家伙。更多的人都在擦拭额头上的滚滚热汗,嘴角却牵得上扬,心里也都想象出一会儿通身凉爽的模样。小孩子玩得热烈,奶奶在后面跟着着急,求小祖宗快加上一件长裤,孩子当然是不听,于是奶奶开始恐吓洞里是天寒地冻的妖精洞府,小孩只管大吵大闹,全然不惧“妖孽”就在眼前。

从黄龙洞公园的大门口到真正的洞口前是一片开阔的田园景色:水稻抬起头颅伸得老高老高,浑身都是青葱的色彩,一排一排比阅兵式还要整齐;稻田一定连接着池塘,水面上鸭蹼划出的线条干净而灵动,像是河里又开辟出的一条浅浅堤坝;水车小到自行车轮大小,最大的那个竟有点伦敦眼的气魄,都在各自的规律中辛勤转动。为什么要在黄龙洞口将田园的安稳演绎到这等地步?难道是要在惊悚之前给每个人都平复些心绪、平缓些心跳?还是一种更深的暗示?

太多的疑问也不值得去多想了,天造地设的黄龙洞就在眼前。

的确是凉爽,身体被迅速降温,孩子终于不再吵闹,安静得有些打颤。幸亏奶奶万事周到,赶紧给心肝儿套上长裤,可惜那孩子还是打起了喷嚏。我也冷,但是受得了,以前在桂林进过几座溶洞,这里看来也无甚特别。洞口也不大,甚至还很狭小,想起那一句“初极狭,才通人”,总是预感着“豁然开朗”。心里也还是忐忑,人是附属于太阳的生物,洞穴里日月无光,这点惧怕总归是有的。曾经以洞穴为家的人早已经去外面的另一个世界创造文明,外面是阳光灿烂的世界,安乐悠然的田园。洞穴太黑太暗,是人遗弃了的家园。

果然,再往洞里走似乎就有点不一样了,洞开始舒张开来,前后上下都拉伸出很大的空间,一条路往前修下去,仿佛是矿井下的的通道。我从未领受过这种地底下的壮阔感,但这种感觉似曾相识,仿佛是在地上仰望宇宙的孪生。洞穴内外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因此也总给人相同的感觉。自然就是如此,它总是这样,很少改变什么,却一定有规可循。

心肺之间越来越澄澈,好像我已经不在这世界了,这里是另一个彼岸,有完全不同的生灵和宇宙。隧洞为伴,巨石相随,我一不小心闯进了一个怎样的世界?突然又想起洞外的那一片稻田。

隐约听到远处瀑布的冲刷声,在洞里没有足够的空间让水声回响,好像所有的声音都汇聚在那一股冲击之中了,震得洞里的岩石都在颤抖,暗河里的盲鱼也惊得向水底潜去。难以想象这里可以生存人类,说是妖魔的居所倒是万般贴切。哪儿是牛魔王的巢穴?哪儿是白骨精的洞府?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心里都住着一部经典的电视剧《西游记》,几乎从小就被六小龄童那一拨人牵引着。于是我们这代人天生就善恶分明、嫉恶如仇,尽管不能像孙悟空那样除尽世间妖魔,但在这样黑暗的洞穴中,我们从不恐惧。

恐惧自然与嫉恶如仇,前者创造了人类,后者创造了文明。

再往前,就要坐船了。地下暗河,怎么听都不得不毛骨悚然。河名响水。听这名号更觉惊悚,河水不浅,最深处竟有12米了,这样深的暗河里会有多少个精灵在日夜嚎泣?不,哪里来的日夜,这里只有永远的夜,没有日。一船可载十人,船上有船夫,他们常年在这里掌舵,是不是也沾上了些妖气?

身上更冷了,哆哆嗦嗦跳上船。船在水面上开起来了,说是游船更像是探险。一条地下的峡谷,两边是高高的山崖,只不过天上盖起了厚厚的穹顶,把山啊、水啊、船啊、人啊都压在下面。水面上万籁俱寂,人也不敢呼吸,这种安静在喧闹的人间哪儿去找寻?只感觉冒出淡淡的水气,说不好过多久就能结成寒冰。水底有没有可怖的幽灵,它是不是就要钻出地底的缝隙?

山也不平凡,总是能在山上发现一个个巨大的黑洞,昏昏沉沉地不知道那个洞里还有些什么,洞口又极大,洞又极深,像一个又一个大漩涡,随时都会把我们这些船裹卷进去。这难道还是在山洞里吗?这明明就是宇宙!宇宙飞船何其渺渺,浩瀚星河何其灿灿,黑洞在不知何处的远方随时准备吞噬这一切!这就是宇宙!这才发觉出黄龙洞的不同来,别的洞穴可以供人猎奇,尤其是那些精巧乖小的溶洞,总是有那么多石钟乳和石笋石柱,但黄龙洞不是,这里浩大的空间没有心思去雕琢精巧,却时刻在展示宏伟、展示无限,最终展示出了宇宙的恢弘气魄,于是自然的力量在洞穴里被释放到极致。如果说那些洞穴是在解构自然的神奇,黄龙洞则是在诠释自然的伟大!

真正的洞穴,就能让人联想起宇宙。

宇宙,无穷无极。

上岸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走得很辛苦,上下其行,左右避让。在洞穴中寻找出口,本来就是一条千难万险的路。但似乎洞穴里的每一个人都比往常谦让许多,洞穴里的交通秩序虽然简单,但人与人擦肩而过之时,总是伴随着礼貌的避让声。也许,在无与伦比的自然威慑前,人才学会互相搀扶,而不是互相倾轧。

终于出了洞口。

洞外依旧是这样一个世界,烈日已经在嚣张地照耀,田园里还是生机和孕育的景色。我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忧患感压抑在心里,在洞穴里,我寻找到了真正的自然和真正的自我。对比现时的状况,似乎比我寻找到的答案要糟糕许多。

洞穴曾经生活过人,为了躲避灾难,人才来到洞中安家,后来鼓起勇气走出洞穴去创造田园,却也在田园之外创造了更大的灾难,在洞穴里并肩作战的同伴成了互相争斗的对手。洞穴里有妖魔拦路,但洞穴之外却是自相残杀。再往后,人的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开始对自然下手,浑然忘却了当年在洞穴里的胆战心惊,变得无所谓惧。天灾人祸,接踵而来。

多少年来,人类在文明的边缘始终徘徊,我们创造了最伟大的文明,也制造出了最骇人的灾难。而现在,自然又已经在各种领域全面报复了人类。文明的灾难,自然的灾难,这一切都是人类一手造成,人们开始焦头烂额捉襟见肘。似乎,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个时候,最好来洞穴中看一看,我在这里好像寻找到一点什么。黄龙洞里的游人再络绎不绝也只是自然的配角,在这里人和自然才处于一种恰当的关系。我们在畅想着自己的未来的同时不妨学一学洞穴中的生态,在对自然的毕恭毕敬中,每一个人都互相扶持,有序前行。这样,当我们走到洞口的时候,才能看见那一片温暖的田园。

2011年9月8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黄龙洞》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