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盔甲的背面

盔甲的背面

2013-10-14 15:00 作者:流年 阅读量:2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终于就要逼近荆州城。

“逼近荆州城”,总容易联想起“刘备借荆州”和“大意失荆州”,因此每一个进入荆州城的人都会沾染点豪迈之势、悲壮之气。

我是从湘西一路北上来到荆州的,浑身都沾满了乡下的泥土味道和自然的伟岸神力,走起路来都有点超然于世的感觉。眼看就要回归城市了,第一站居然就是荆州!诸葛亮在这里轻摇羽扇,周公瑾在这里英雄气短。这一回归,果然厚重有力。

说是去荆州,其实就为了那一座荆州古城。如今的这座荆州城曾经有过好多个称谓:郢、南郡、江陵、沙市、荆沙。荆州这个名号,本来是不单单属于这座城市的。《尚书》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曰:汉南曰荆州。荆州,是上古九州之一,大约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的不少地区,所谓荆楚大地,就是指这里。楚,与荆同义,是一种植物。《诗》曰:言刈其楚。

而脚下的这座城市,在三国时代,叫做江陵。小说里面,曹操的北方军队浩荡南下,荆州的刘琮不战而降,只剩下驻扎在今天河南新野的刘备苦苦支撑。终于抵挡不住,于是决定南撤,襄阳已经被投降派占据,更南边的江陵倒是没有敌人,况且江陵城贮备了荆州的大多数粮草辎重。但是刘备没有去那里,而选择了更东边的江夏,就是今天的武汉。于是才有了赵云单骑救主、张飞长坂坡喝退曹军等等著名故事。

三国的故事越想越起劲儿,好在古城就在前面了。再丰满的想象也抵不过一座巍峨的城楼,小时候魂牵梦萦的荆州城终于活生生的出现了。我以为我会激动地吟诵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把童年记忆里的英雄情结全部调动出来汇聚到这座英雄的城楼下,然后信誓旦旦地立下一两个宏愿,最后昂首阔步般登上城楼去,“一览众山小”。

竟然都没有,而只是怯生生地走到城楼下,颤颤巍巍,靠在城墙根默默然地发愣。

我是谁?我凭什么来到这座城?英雄们上演着生死鏖战的地方,就这样被我轻轻踩踏?

我感觉到卑微,似乎意识到自己没有资格接近这座城楼。倏地一缩手,插回到口袋里去,随口吟出了另一首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如我一样卑微的书生,都会面对城墙吟起这么一首诗。刘禹锡怀古怀得无与伦比、空前绝后,他写得和任何一个中国诗人笔下的怀古诗都不同。说是怀古,但又绝不仅仅是纠缠于昔盛今衰、王朝幻影、英雄寂寞,似乎各种情怀都有,似乎又都没有,能够确切知晓的只是这样一个深夜的城墙外,有一个诗人在咏叹这座城墙的前后身世:这是一座空城,但它曾经饱满过。

眼前的荆州古城,它至今还不是空城,城里熙熙攘攘住着几万三国后人。但它的确又空了很久了。城墙内外,我不去怀念哪一个逝去英雄,只为这么一座城楼感到惋惜。

一座古城墙就是一件古旧的盔甲,老将军已经死在了很多年前的战场上,马革裹尸,只留下这么一件盔甲。盔甲上还残留着将军最后一次冲阵时溅上的鲜血,因此到现在抚摸起来还是有体温的。

我们已经不为老将军的死感到痛惜了,只是心疼这一件热乎乎的盔甲。

我不再自惭形秽,因为我找到了冒失前来的理由:为这件老盔甲寻找新的生命。

我到达古城的地方是一座新开辟的东城门。荆州古城有老城门六座,新城门三座,眼前的这座新东门路面开阔、车流不息,它和另外两座新城门一样,都是为了缓解古城内外的交通压力而建。

我们环城而行,绕着城墙外,一座一座的城门看过去,活像古时候攻城军队派遣出去的哨探,偷摸着围着城墙查看一圈,然后寻找一处最容易突破的关节,悄悄然翻进城里去,里应外合,陷了城池。

荆州的城墙最新修建于清顺治年间,保存得很完好,号称“江南完璧”。就是这么一座“完璧”,还是被关羽给大意丢失了。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这座城池是荆州的州治所在,丢掉它也就宣布荆州失守,因此关羽的布防层层小心,他顺着荆州城一直到长江上都建筑了密密麻麻的烽火台,一旦不测,消息可以迅速传达到他身边。可就是这样,荆州还是丢了。性格独特的英雄都存在着一个“阿喀琉斯之踵”,对于关羽,就是自负。不过,越是这样的英雄越是容易被老百姓喜爱,因为性格独特的人才有可爱的理由,这样的英雄再被统治者一加颂扬,立刻就能上升到神灵的高度。这实在是不公平,不是对老百姓不公平,而是对关羽。他只是一个英雄时代的杰出战将,他身上有着将军的勇敢坚毅,还有他自身人格的道义情操,同时他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是缺陷。英雄关羽很可爱,神仙关羽很陌生。何苦要将他神化成完人呢?如果让关羽自己来选择,他肯定也希望做一个战斗英雄,永远匍匐在荆州大地。

我从幼年读《三国演义》开始,就一直崇拜这样的关羽。

我来到寅宾门里,再穿过一条街,很快就来到关公庙。

这座关公庙是关羽的生前府邸,任何一个崇拜者来到英雄的领地都会变得浑身颤抖,这种感觉远远超乎今天追星族的疯狂跟从,因为尽管英雄们离去很久了,但是他们的东西还在、道义还在,于是参观关羽府邸,就是参加关公朝圣。

的确就是朝圣。登上几十级台阶,请上三柱清香,屏气凝神走到大殿前,左右两尊塑像乃是义子关平和副将周仓,中间一尊真神红脸美髯、身长九尺,握着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双目迥然、栩栩如生。朝圣者一派虔诚,磕头祷告,再插上清香,算是拜完了关羽。

拜完了吗?我总是喜欢多问一句:我们凭什么祭拜关羽?

关羽是个大英雄,他给后人的精神价值主要在于那一个“义”字。具体一点说,“义”包括了“忠义”和“正义”,前者尽管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总也跳不出忠君的圈子,属于君臣逻辑,没有太大的启迪意义。后者虽然仅仅在小说里体现得较多,况且也只是一家的正义、是“拥刘反曹”的正义,但是却更具有吸取价值。正义,更多贴近“道义”的范畴,这种“道义”恰恰是中国文化常常容易迷失的。关羽为人,从来不会恃强凌弱。为了偿还曹操的恩遇,他尽然在华容道“捉放曹”,这在“忠义”上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却实实在在地胜在了“道义”,这样一个关羽是真实可爱的,他的行为似乎触摸到了一点“道”的影子。中国文化很长时间盘桓在“术”的阴冷漩涡里,拥有这样一个凡事以“义”为先的英雄,温暖多了。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中国文化不缺少金戈铁马,金戈铁马的背后,还有太多温暖的遗存。

刚这么想着,城门外的护城河边,树立着高高的屈原像。

关羽们的刀光瞬间黯淡,天上的太阳时隐时现,把全部的光明都照映在了屈原身上。

我真是愚蠢,要不是雕像提醒,竟忘了这是一座拥有屈原的古城!

也许是上天都动怒了,故意将烈日投向屈原,好让我顺着火光寻找。路漫漫其修远兮,幸好,我及时找到。

中国的不少读书人恐怕都像我一样犯了错,太多关注关羽的英雄事迹,而对于屈原的精神高度,却少有触摸。

吾辈愚钝,不识尊颜。

屈原当年生活过的郢都的准确方位在荆州古城小北门外五公里的地方,大约从西晋杜预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开始,这座城池被称作纪南城,因为城北有一座纪山。在那些年月里,孔子、墨子都曾经长途跋涉到这里拜访,楚国在这里定都超过四百年,经历了二十位楚王。到了第十九位的楚怀王继位,屈原来到了郢,任左徒官。怀王是出了名的昏君,楚国在他的手上更是屡次被秦国羞辱,包括张仪的那个“献商于之地六百里”的骗局。手下一帮奸佞遮蔽了朝政,屈原处在这样一个乱局之中举步维艰。他曾经凭着才华和正义帮助楚国一度繁荣,他也在联齐抗秦的战略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政治从来都不分青红皂白,屈原总是遭受排挤,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浊臭的空气弥漫在郢都的上空。即使是这样,屈原心目中的这座纪南城仍然无比美好。《招魂》里有这样的句子: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网户朱缀,刻方连些。冬有突厦,夏室寒些。

川谷径复,流潺?些。光方转蕙,汜崇兰些。

经堂入室,朱尘筵些。砥石翠翘,挂曲琼些。

……

看来这座王城是琼楼玉宇、隔离天日,在当时的楚国乃至于整个中国南方,绝无仅有。

再华丽的绸缎要是被丑陋包裹,那等待她的也只能是神采黯淡。屈原最终被放逐,郢都也随之陷落。这座寄托着屈原全部政治理想的城市,就这样随着梦想一起破灭。但同时,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第一位独立的文人也就此诞生。

纪南城的灭亡不可惜,废墟中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屈原。

战火结束了中国的一个时代,楚国繁花似锦的岁月不复存在,但是中国文化却在这样的战火挣扎中,走向茂盛。但请注意,战火并不决定着屈原的伟大与否,正如文化也从来不必受政治的框范。

当然受不了政治的框范。屈原看似被放逐江泽,其实他的心灵本来就属于那样的无言山水。生长在三峡沿岸的诗人,怎么能不充溢着理想化的基因?被动的放逐反而成为主动的接纳,屈原终于回到了他该去的地方。因此,我们记忆中的屈原,绝不仅仅是那个爱国的三闾大夫,却似乎应该是江潭泽畔上的枯槁背影。

行吟荒野、汨罗沉江,吾道先路、上下求索。这些,都是伟大意义的一块块奠基巨石,逐渐垒筑起来的,是中国文人的一系列精神守则。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真正的文人就给后人们立下了这么一座独立的精神坐标,可是,又有几个文人做到了呢?文化,需要这样的傲然孑立。

阳光不再暴晒,雕像显现出了健硕的臂膀。

这座两次放逐屈原的城市终于挽留住了他,在雕像旁的护城河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比赛。如果雕像有灵,会很欣慰。

一圈城墙就快走完了,前面是公安门,这是荆州城唯一的一座水门。据说当年刘备去甘露寺招亲就是从这里乘舟东下,也就是说,这里,连接着我的家乡。

突然产生了亲切,甘露寺和荆州城遥相呼应。

荆州和镇江也在遥相呼应,一切与苍老有关的城市都在遥相呼应,隐约之间串联起来的是一种由时间锻炼出来的默契。历史和现状在相同的穴位触动了它们苍老的神经,同样苍老的城市遇到了同样疑惑的未来,就像这一件老盔甲,它究竟还有多少体温呢?究竟要什么办法,才能让它保留住这仅存的温度呢?又或者,我们这些人能不能给它一点适当的修整,让它重新反射出光泽?荆州古城终于算是绕完了,那么,这件老盔甲的新生命找到了吗?我只发现,盔甲不仅仅供英雄披戴,盔甲背面,还挺立着更有力的高贵生命。

2011年10月1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盔甲的背面》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