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黛玉

黛玉

2013-10-15 00:33 作者:倾文 阅读量:21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中的这两句诗飘忽而至,引发我的无限感慨。这两句诗说的是两个女人的命运,她们分别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我自幼便喜欢林黛玉,喜欢她的坦率真实,她的多愁善感,她的蕙质兰心。

比起银屏上,我更喜欢书中的黛玉。演员的表现难免带入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一个眼神一种语气的稍稍偏颇亦会深入人心。黛玉刻薄、清高、甚至有些冷漠,即使心中有自卑但从未表现出来,反而以一种强烈的自尊来维护。柔肠满怀但即使连宝玉也无法让她完全卸下那份重荷,唯有片刻的笑颜。

我喜欢黛玉的诗,虽然免不了伤感哀怨,但却细腻无比,引人入境,拨人心弦。其中以《葬花吟》最为著名,但我最喜欢她的《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碾冰为土玉为盆”,这是怎样高洁的气质啊。只是难免有些坚硬,冰冷……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女孩是有怎样的经历和处境才会得此讶人的个性啊?因此对她的喜爱中又多了一份怜惜,却并非如多数人所说源于她的柔弱,羸病。

这样的女子最终会有怎样的宿命,然而曹雪芹最终并未能告诉我们。宝玉梦中游幻境,十二金钗卷册中将十二钗的结局隐晦提出,但对于宝钗和黛玉二人却寓意很深,令人难以捉摸。尽管如此我们亦能在字里行间中猜到她的结局的不尽如人意。屏幕上的黛玉最终因为金玉良缘而悲绝,这样的结局显然无法令喜爱黛玉的大众所认同。作家刘心武认为,黛玉会像凄美的葬花一样,精心的为自己更衣打扮,设计好路线,带上道具,然后缓缓走入湖中。亦有人认为,“玉带林中挂”意指黛玉最后为情所伤以缎带自缢于枯木之上,完结了自己的一生。

我曾经为黛玉设想过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结局: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她换上一袭青衣,缓缓的朝林子的深处走去,所到之处的泥土都被她的清泪浸湿,泪水越来越多竟在林中汇成了一条小河,当年的那颗绛珠仙草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她将自己青色的飘带系在了树枝上,沿着小河缓缓的朝远方走去,小河的那一头通往天界……

对于黛玉的结局一直争论不休,大家各执己见,并且都为自己的推断找到了或多或少的依据,但是终归也无法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其实我觉得这正是《红楼梦》的魅力之所在,就像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亦像断臂的维纳斯。我们大可以自由的幻想着她的结局,就当是曹雪芹老师留给我们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塑造后面的情节。但为了自己的想法而一争高下就大可不必了,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感受并维护着这残缺之美。

相关文章关键词

《黛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