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登长城

登长城

2013-10-24 04:33 作者:黄焰力 阅读量:2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炎黄女儿的心房……长城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唱起这歌词,歌声有多雄浑,激情就有多雄壮。问好作者。

登长城,这里所说的是在北京登八达岭长城,要说感受实际上只不过是些许对登长城的体验以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激情生成。

在小学的课本里我们都学过了《长城》这篇课文。中学毕业后,我幸运地考上师范,这与后来当上老师讲解《长城》又有了机会,但对八达岭长城的认识,这只是书本里的东西,因此能亲身登上长城,这是我心仪已久的愿望。这次我有幸到了北京参加作家班进修,如愿以偿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2008年深秋的一天,天高云淡,清风迷人。我们全体学员在导游小姐的导航之下,寻访了明十三陵后前往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西北部延庆县境内,地处居庸关关沟北口。从北京到八达岭长城大约120公里,一个多小时可到达。在八达岭停车场下车,先游览了八达岭熊乐园,沿通往景区盘旋曲折的沥青路步行进入登城口,映现在眼前的是“八达岭长城”巨大刻石。很多游客都在巨石旁拍照留念。我们也不例外。

八达岭长城在古代就享有“天下九塞”之一的美称。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都留下赞美的诗篇。然而,八达岭名称的来由,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众说纷纭。一说,元代曾有一名叫“巴达黎”的皇帝巡幸至此,看到关山险峻,崇峦叠翠,花木葱茏,便乘兴赐名曰“巴达岭”,后人讹传为“八达岭”。然而查阅史料,并没有记载有“巴达黎”的皇帝;一说,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征战攻城至此受阻,心急如焚,忽听探马禀报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心想,这第八道关都过不去,看来强攻不行了,便改道而去。后来这里称“八道岭”,继而称“八达岭”;又说,在明代,八达岭一带驻军为满族人,古代汉人把北方的少数民族称“鞑靼”,故而“把鞑岭”,意为守鞑靼之岭的谐音,误传为“八达岭”。不管什么由来,其实八达岭,顾名思义就是四通八达的意思。

据明朝蒋一葵所著,记述了北京明代地方历史和地理沿革的《长安客话》解注,路从此分,四通八达,称之“八达岭”了。我是赞成这样的说法。一个地名非要这说那说有什么必要吗?关键在于这与现实生活中的你我没有什么作用。

进入登城口,在正方形台阶两边,置有5门明代神威火炮,虽经沧桑岁月,风吹雨淋,容颜苍老,但却老气横秋,枕戈待旦,使人思绪仿佛回到当年将士们“守土卫边”的那个场景。当年,将士们就是利用神威火炮,抗击了入侵之敌,捍卫了故国的神圣和尊严。站在城台上,放眼纵观,一条逶迤于群山峻岭之间的长城,依山而筑,随山而曲,奔腾起舞,雄伟壮观;长城两侧,山深谷峡,山峰陡峭如削,怪石嶙峋,突兀森郁;远处,天空蔚蓝,云霭缥缈。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对长城这伟大的建筑工程的感慨油然而生。

长城作为华厦民族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穿越崇山峻岭,蜿蜓6000多公里,像一条镌刻着历史沧桑的巨龙,数千年依然挺立于华厦大地,与埃及金字塔、印度秦姬陵、罗马兽马场、比萨斜塔、巴士伦空中花园等,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87年被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解除北方边患,抵御匈奴,“建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创造了人类建筑史的奇迹,一曲孟姜女哭长城成为千古绝唱。继秦皇之后,在明朝200多年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建。

八达岭长城以瓮城为中心,修葺于明洪武初年至明弘治十八年(368—1505年)。城墙长达3700米,以巨石为基,上层用大型城砖砌成,高达7米至12米、墙基宽5米到9米、墙顶宽5米到8米不等,可容5马并骑10人并进,是明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之一。凝视古砖古城,深为我们华厦民族而骄傲,而自豪。

置身于八达岭长城,脚踩古老的城砖,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披着西斜的阳光,从北一楼开始攀登。尽管长城狭窄,空间有限,点缀于城楼以及城内墙边的照相点、旅游观光点众多,卖工艺品的商贩不停地招揽顾客,逗诱游人,仿佛天上街市。若你不带照相机,也许你在此毫不吝啬地让他们给你拍下开心一照:“我登上长城了!”或许是购上一块长城旅游工艺品带回作纪念。

到了北二楼,需要攀过一段很长的斜坡台阶。台阶高度约35公分,大约有100级。我深吸了一口气,手扶拦杆,俯身拾级前走,深叹路之漫长,时间之短暂。人生也是这样。

穿过北二楼,到达北三楼。伫足回首,凭风而眺,发现脚下的长城体态居然是那么丰腴,似彩绸飞舞,似巨龙腾云,多姿多彩。登城的游客,人头攒动,如丝如织。观其神态,有的走路不看景,有的看景不走路;有的疲惫万分,气喘呼呼的,走走停停,喝口矿泉水,仰首上望,深感路之漫长,何处才是尽头;有的精神焕发,干劲冲天,勇往直前,体现了“我劝天宫重抖擞”的豪情壮志……此时,从垛口徐徐吹来的山风,像多情的少女,扑打着游人的脸,撩起游人如丝的头发,掀起游人的衣襟,使人感觉到凉意丝丝。

再往前走,就是北四楼。北四楼是“八达岭”缆车上落点。这里人更多,从城台乘缆车上来和从城台登城上来以及从北八楼返回的三股人流汇聚于此,并都穿梭来回于仅能容纳两人侧身而过又矮又窄的小门。这种拥挤堵塞、人满为患的苦涩滋味却实难于言状。

登上敌楼,向北仰望,八达岭长城好像一条通天的路,直上云端,遥不可及。路程好像被天翻转过来,一波三折,然而路也变陡了,楼梯变窄了,墙体变小了,人似乎悬挂在半空,恍惚不定,一不小心就会滑落下来似的,险不堪言。

登城的路是漫长而艰苦的。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顺着城道,跟着黑压压一般的人群,继续向顶峰迈进。翻过几座敌楼,便是七楼。走近七楼,似乎没路可走了。其实,这是北七楼到北八楼有一个转角罢了。通过北七楼,继续走一段,“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条通往北八楼的路坦荡地铺就在人们的脚下,屹立在山巅就是北八楼。走上北八楼只有一段距离,很简单,似乎一步可登天。但谈何容易啊!走一步,喘一气,停一停,似步履维艰。

登山是对人意志力的考验。很多人到此,心里矛盾干脆往回走,省点力气,但心又不甘。为何呢?“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你是好汉吗?往前冲!想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想到登泰山的挑山工,苦不苦?看到很多人都上去了,于是,你就有萌发了“敢上天揽月”的情豪,决心往前走,步上青天!

终于到了北八楼。北八楼也叫“好汉坡”,为八达岭长城最高峰,毛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大理刻石屹立其中。登上壮观的北八楼,极目远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山峦起伏,气势雄奇,清流萦绕,翠峰重叠,一派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蜿蜓曲折的长城宛若不见首尾的巨龙,气势磅簿。长城因山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险峻、更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登上了长城,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雄姿”,领略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想着长城经历过无数次的暴风雨的洗礼,接收过太多场硝烟战火的考验,数千载历史长河,弹指一瞬,不变的依然是你昂首挺立的身躯,凝聚的乃是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斗志。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炎黄女儿的心房……长城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唱起这歌词,歌声有多雄浑,激情就有多雄壮。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登长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