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跨栏
2012年8月7日17时48分,二十九岁的刘翔一身红装,出现在“伦敦碗”里,男子110米栏预赛场的第六组第四跑道上。选手们个个蓄势待发,如箭在弦,气氛异常紧张起来。伴着一声令人心颤的发令枪响,刘翔奋力挥动双臂,雄狮般地腾空跃起,转而重重地摔倒在地,观众们震惊大呼,全场顿时哗然,接踵而至的则是黯然叹息,心有不甘或是如坠冰窟。
栏杆飞了,潜在我们心中八年的梦,眨眼碎了。没想到,四年前北京鸟巢的一幕如今再度重演,2008年刘翔因伤无奈退出家门口的比赛,曾一度让人惋惜不已。无独有偶,刘翔身上的牌号和当年一样,都是1356号,这是否意味着他身上背负着13亿中国人,56个民族心赋予他的重任与厚望?是人为是巧合?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刘翔如强弩之末,不堪重负,已无缘晋级。
当他揉揉腿,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单脚跳至终点,给了栏杆深情一吻,结束了自己此次的伦敦之行。掌声响了起来,解说员哽咽了,我们的眼眶都红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为赛事的结束而终止,更多的迹象和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事实证明刘翔右脚跟腱断裂;有人说前提是刘翔身上关系着十亿多的商机,所以他来了个假摔;有人说他赛前的微微一笑是一个老队员的超然淡定,笑对赛场;有人也说他早已心中有数,反正要摔,是毫无压力的暗示;有人说他单脚跳完全程,亲吻栏杆纯属作秀;又有消息显示,刘翔伤退离场,却被志愿者拦下,并告知起点不能离场,刘翔是被迫单腿跳到终点的出口离场,所以造成误解、、、、、大家众说纷纭,有理有据,争议沸沸扬扬起来,我们在其间飘忽不定。
微薄里,论坛里一时间可谓是五花八门,热闹非凡,其间有感动、有安慰、有鼓励,有支持、也有批评、猜疑、指责甚至谩骂,刘翔的跑与不跑都变得复杂起来。
世界本不复杂,只是人心太复杂。同样的一件事,人不同、眼光不同,对待问题的角度和观点都不一样。物质世界的种种因素,总是环环相扣,退一万步讲,就算刘翔是在作秀,可追根究底,谁才是始作俑者?是谁把刘翔变成了忍痛负重还得拼命奔跑的蜗牛?又是谁把刘翔绑在了利益的十字架上?很可能告别运动生涯的刘翔,做一点自己想做而又应该做的事,又何妨呢?不是有句话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吗?回头审视我们自己,谁又能真正能做到挣脱俗世?我们不也一样“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何况刘翔的种种行为,可能事出有因,我们无需复杂化。站在国人的立场,我们是不是不要“内乱内讧”,而是用一颗包容、体谅的心来见证刘翔这些年来的一路的付出,努力、艰难和汗水。刘翔真的不容易!细数2000年至今,他参与的48次国际跨栏比赛中,获得冠军36次,亚军6次,季军3次,因伤退出2次,他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他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人不能与天争,命运太会作弄人。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那激动人心,让人为之振臂高呼的一幕。
当年仅21岁的刘翔,以12.91秒改写中国田径史上零金牌的的历史时,我们记住了这个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两年后,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赛中,刘翔又以12.88秒惊人的速度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名符其实的“亚洲第一飞人”,因为一个刘翔,咱们中国终于也能在田径方面扬眉吐气了!
如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当至高无上的荣誉和璀璨夺目的光环,变成一道道日益增长的责任和义务的栏杆时,已是29岁的老队员刘翔独扛“跨栏夺金”大梁,强努着参赛,最终换来跟腱断裂之痛。
写于此处,我不禁泪水连连,悲从中来,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黄种人一颗宝贵的爱国心,这种大义、大爱的奥运精神穿透我坚硬的壳腹复杂的血肉,直达心灵深处某个最柔软的地方,灵魂早已先于眼睛湿了。
“清澈本无心,源流自悦心”,让我们收回那些投放在刘翔身上的“有色”眼光,放下心中给他设置的那一道道猜疑的栏,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怀揣感恩,去感谢我们的同胞这些年来带给我们的荣耀,去承容他身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微澜和巨浪,还以刘翔一片自由自在的翱翔的天空吧!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里有句话值得我们去深思----精神只有在不成为支撑物时,它才会自由。
刘欢的一首豪迈动人的歌曲《从头再来》在耳畔响起: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
刘翔,你还年轻,经历过风雨洗礼后的你将会更加成熟,更加顽强!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可以含着眼泪向前奔跑。地球圆得可爱,人生的某个终点即是起点,心若在梦就在,祝愿你早日跨出心中的那道栏,大不了,重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