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你的敌人
俗语云:卖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自古以来,冤家对头,作为敌我相对,甚至不共戴天的矛盾的双方主体,总是上演着你不仁我便不义,你出明抢,我就暗箭相伤,恩恩怨怨难以了却的悲剧。而其结果,则是两虎相争,必有所伤。渔利的,只是那些看笑话的人而已。
战国时的孙膑和庞涓,原本出自同一师门,各有所学。但是出师之后,各为其主,成了名符其实的敌人。但庞涓自知才略不及孙膑,于是想方设法,要置孙膑于死地。后来他的阴谋终于得逞:残忍地挖去了孙膑的双膝。他没有把孙膑当做自己的学习榜样和正当的竞争对手,而是采取卑劣的手段残害了孙膑,而孙膑以宽大的胸怀容忍了一切,并最终打败了庞涓,庞涓自感羞辱,拔剑自刎。而孙膑在忍受着残疾的同时,写下了不朽的兵书《孙子兵法》。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人人皆知。诸葛亮怀文韬武略,经天纬地之才。待与同样具有雄才武略的周瑜联手攻打曹操并战败曹操之后,周瑜心态不平衡了。他没有进一步向诸葛亮学习,没有把他当做自己继续前进和努力锻炼自己的榜样,而是把原本是朋友的诸葛亮视为敌人,像庞涓一样,处心积虑地要取诸葛亮性命。但诸葛亮料事如神,总是屡次躲过周瑜的暗害,并且最终运用自己超人的策略,战败了喊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庞涓和周瑜确也有才,但是他们所犯的错误是嫉贤妒能,容不下自己的敌人和对手,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太渴望成功,于是总想着急于求成。而这样的结果却往往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他们没有在自己强有力的敌人和对手的鞭策下继续虚心前行,反而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想方设法除去自己的敌人和对手之中,最终自取灭亡。
几千年以前的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无不遵从着“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而何谓是“适者”?适者,就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现实多么残酷,最终能不断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适应变幻无穷的自然环境,而最终能躲避恶劣的,对自己造成很大威胁甚至是灭顶之灾时,得以生存。不适者恰恰相反。他们不寻找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安于现状,没有认识到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和进化,没有意识到同时存在与自己身旁而已经做出了积极反应,并努力取得适应的同类。这只能是他们的悲哀!
避难就易是埋藏在人类本性中最为可怕的一种东西,同时还有懒惰,嫉妒等等都是影响我们前进的危险因素。我们失败的原因往往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恰恰是输给了自己。青蛙效应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解释。我们容易安于现状,容易在享受中失去一切的斗志,昂扬的力量,无所畏惧的勇气!而最终的结局是,面临死亡和失败,并且沦为别人的瓮中之鳖,腹中佳肴。而鲶鱼效应从对立的一面向我们阐明了死于安乐,生于忧患的至理名言。能认识到这些的人,往往会生存到最后,往往会取得成功!如果当年刘邦取下汉中之后,未能听取张良、萧何等人的劝谏,只在汉中豪华的宫殿之中贪图享乐,置雄师百万的霸王项羽于不顾,那么,历史将会重写,辉煌了几百年的汉朝就会荡然无存。如果朱元璋在称王以后,不听取李善长的“高筑墙、广存粮、缓称王”的九字方略,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大明王朝。所以不要轻视你的敌人,你才会时刻提醒自己需要努力,才会明白自己还不能乐不思蜀。
柳宗元在他生命的最后写过一首名传千古的文章——《敌诫》: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汇聚了诗人一生的经验和感受所写就的处事为人的智慧和精髓,可谓是金玉良言!
居安思危,杞人忧天,有时不一定是坏事!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之中,我们总会遇到自己的敌人或者是对手,我们不应该怨恨或者嫉妒,这往往只能毁了你自己,而对你的敌人或是对手只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如果草原上没有了狮子老虎,豹子和狼,那么,所有的其它动物,只能退化,甚至是灭绝!由此可见,正是你的敌人和对手,才使得你不断强壮,不断进步!所以,要感激你的敌人和对手,把他们当成是你勇往直前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在不断的追赶和被追赶中,我们才能走向完美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