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石板路
长方形的大石板,很厚,灰白色,刻有凹纹,少数的还有图饰,文字。两块并铺,整齐平坦。层层铺下去,就形成了那条石板路。
不知何时,路的两边建起了房子,有了商铺。那条石板路变成了石板街。
清早,当天还灰蒙蒙时,就有倒马桶的小木车轱辘轱辘轧过,留下湿漉漉的车轮印。天抹白时又有挑担卖菜的小贩沿街叫卖,菜叶上还掂量着没睡醒的露珠,许是被叫卖的声音惊醒,跳起来落到那石板的凹纹中,融了进去。人们洗漱后的水从街边的木门缝里倒出来,石板路上顿时湿了一大片……也会有雨铺天盖地的浇下来,惊散街上簇拥的人群,人们蜷缩的倚在狭窄的屋檐下,看着石板上的雨水汇成洪流,匆忙的向前奔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板街的两旁长满了青苔,团团的挤在房屋的基石上。石板由灰白变成青绿。人们已经很难看清石板上的图饰和文字。石板的边角也已经圆滑。石板与石板的缝隙处长满泥沙,将所有的石板连成了一整块。人们大概很难直接从她的外形看出她的年代,只是猜想:年代应该很久远了吧,因为她能预报天气哩!
街两边的房子早已翻新,但样式还是古老。一排排的木板门。清晨人们将木板一块一块卸下来,到了傍晚再一块一块装回去。也有雕花的对扇门,这在从前住的都是大户人家。房里的住户换了一家又一家,人们很难猜到,以前是谁住在这间宽敞的堂屋内,是谁在对面的阁楼上哭泣,是谁在街角卖过中药,又是谁的裁缝铺子开在街中央……
……………………
或许,银娣便是在这里斥骂着打油的瘪三,或许,小艾被五奶奶赶出来后,拖着残破的身子在这条石板路上蹒跚;或许,这条石板路上也曾保留着丁香般哀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的清瘦身影;或许,爱玲在听胡兰成不能舍弃小周时,她的那句:“我也不会再爱了,从此我将凋敝了罢”还在这条石板路上回荡;或许,翠翠也曾在这条石板路上为她的婚事哭泣……
一定是罢,不然这条石板路怎会如此的圆润,清婉,悠长,似有千百章的故事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