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他永远的牵挂
钱多了应该怎么花?身价千万的阜新市房地产开发商程永义,没有选择到大城市购豪宅、买轿车、雇保姆,而是选择回报家乡。他退休后举家迁回老家义县瓦子峪镇孤家子村,把半生积蓄的2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家乡修路、助学、办自来水、盖房子,让乡亲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程永义今年68岁,曾任阜新市城建局局长、阜新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是阜新市著名的企业家。退休后,他打起叶落归根的念头。他说:“虽然离开家乡四十多年了,但做梦总是在老家,老家已经凝固在我的记忆里,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牵挂!”
孤家子村地处医巫闾山深处,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没一所像样的房子,一百多户人家光棍汉就有十几个。迁回后第一个晚上他失眠了,他在琢磨怎样尽自己所能把家乡的面貌改变。
孤家子通往山外路还是他孩童时代的“毛毛道”。由于交通不便,每年各家生产的农副产品都得先“窝”在家里,不能及时运出。程永义认为,公路不通是导致孤家子村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为了打通通往山外的路,2003年春,程永义自己出资250多万元修了一条长6.3公里的柏油路。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路称做“亲情路”。公路开通的那天,村里人像过年一样家家放起了鞭炮,从此孤家子村结束了不通公里的历史。
孤家子村由三个自然屯组成,连接屯与屯之间的羊肠小道,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许多不便。2008年程永义又投资100多万元,把连接三个自然屯的羊肠小道全部修成了柏油路。
孤家子还有一段通往村西七扭八弯的山路,修筑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连结成黑色公路网,2010年程老再次出资310万元把这条5公里的山路修通。如今,孤家子村的人们,无论往东、往西,再也不受出行的困扰啦。
程老不但为养育自己的村修路,而且还帮助邻村修。平顶房村分为东、西两个自然屯,村东、村西的人们相互走动要经过一条宽50米的河套,人们不论春夏秋冬都得趟河而过。2009年程老拿出350多万元在这条河上修了一座钢骨混凝土大桥,并补修了沙石路,使这个村的人再也不为过河而发愁。据统计,从2002年起到现在,程永义先后自己掏钱1000多万元为家乡累计修柏油路20余公里。在历次修路过程中,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总是坚持在修路现场检查质量,帮助解决难题。对程永义的义举,一些人感到不理解,说他傻,放福不享非得掏钱找罪受。对此,他这样说:“只要乡亲们有好日子过,说我傻我就傻吧!”
孤家子村是个贫水村,过去村里只有一眼水井,而且一到旱季上百户人家得轮流排队挑水吃。为了彻底解决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2005年春天他拿出100万元给村里打了一眼深水井,购买了自来水设备,使村里人吃上了自来水。这个村1500亩耕地大部分是山坡“挂画地”,小苗一旱就打蔫。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从2002年到2004年,他连续3年每年都投资30多万元给村里修了三个大方塘,如今这三个大方塘能浇地600亩,现在无论天气有多旱,这个村人人都有了一亩水浇“保命田”。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孤家子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喜欢上手机,可是,山高峰险,偏偏这里是“盲区”,手机没有信号。看到这种情况,程老亲自到县城有关部门办理申请修信号塔的手续,又一次从自己腰包中拿出200多万元修了两座信号塔,乡亲们无论是使用联通手机还是移动手机都畅通无阻。
路通了,然而村里的孩子上学,人们平时赶集上店,还要步行12华里的路。2005年春,程老再次拿出40多万元专门为村民购买了两台中巴车,一台做为校车,每天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一台供乡亲们赶集上店用。孤家子成为义县第一个有自己班车的村。
程老还为自己准备个小本本,谁家有困难,只要听说了,他就会把基本情况简要地记录在上面。然后抽时间亲自上门看望并给予资助。路途远的自己去不了,他就根据村委会提供的名单,准备好资金给他们送去。三城子村村民冯印方身患残疾、媳妇智障、父母年迈,房子坏了翻盖半道因没钱钱停下来。程老听说后开车到冯印方家了解情况,并帮他把四间房子盖完,感动得冯印方全家不知说啥才好。据统计,从2002年到现在,程老先后拿出200多万元为全镇30多个贫困户盖上了标准北京平房,受乡亲们广泛赞誉。
程老还乡10年来,还先后为村里修了村部、学校、现代化养猪场、村民健身广场,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
如今,孤家子人均年收入达到11000元,不但年轻人不再打光棍,就连老光棍也娶上了媳妇。孤家子村被锦州市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昔日的穷山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年逾古稀的程永义怀着对党的无限赤诚,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对乡亲们的无限深情,为家乡这片热土无私奉献了一切,他用真情和心血谱写了一曲人生最壮美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