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低处走
在许久以前,我总是热衷于阅读诸如《成功致富全书》,《比尔盖茨传记》,《做人的艺术》,《处事寓言》,《白皮卷》等等关于成功,关于不断走向胜利,走向人生精彩的书籍,同时,我还喜欢看马云、潘屹石等人的精彩而振奋人心的演讲。刘邦在看到秦始皇的龙辇时说,做人就要是这个样子——那时我的思维和认识既是那般:每日憧憬着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美好的渴望。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从书籍中,从名人口中,许多的文字和语言都是金科玉律,我不停地照搬,甚至刻意去模仿自己的语言行为,刻意在现实生活中按部就班就套用学到的皮皮毛毛。但是随后,我发现自己是邯郸学步,逐渐的迷失了自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难道是那些书错了?是马云他们错了?但书是汇集了诸多成功人士的丰富的经验和毕生的磨练而著就的,成功人士的演讲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或者正在证明着一条条阳光大道!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却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自己也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有所发展和突破!难道是我错了?
随之而来的是苦闷,是焦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天经地义、万古不变的道理。作为人,应该要不断向成功的人士学习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不断改善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使自己在社会中,在某一个团体,某一个组织,能周旋于复杂而繁琐的人际网络之间,游刃有余,尽善尽美,最终取得一定的成绩,并登上辉煌的的地方——这是人人向往却并非人人能可遇并可求的事情。我终于发现,这是一种盲目的学习和愚蠢的前进!这种所谓的追求,所谓的向高处走,稍有不慎,既浪费了时间,同时给与了自己致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和伤害!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这是我在迷茫而不知所措的时候经常对自己的所说的一句安慰语。于是继续所谓的努力和拼搏,直到头破血流,遍体鳞伤。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认输,执着,知难而进的典型表现,可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迂腐!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一种智慧!而退,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胸襟!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就会发现新的路途——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在退路以后发现的,所以圣人有云:知止,慧也。该放手时放手,手中握的沙子越紧沙子漏失的越多!张良在辅佐汉高祖刘邦登上皇位后隐身而退。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战败吴王夫差后隐身而退,并且将自己所学充分发挥到了经商之中,继而成就了商业鼻祖。而刘伯温在辅佐朱元璋夺取天下,创建大明王朝后,心欲隐身而退,却屡退不允——有时退也很难——直至被投毒而死。水往低处流,水自有水的智慧。她温婉,她不惊不恐,不卑不亢,她静默,她自然,但是水滴石穿,所以水能克刚,水能大能小,随物赋形,变化莫测。如果说前进,向高处走是人唯一的出路,那么,人,只能是一去不返,只能自取灭亡!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倒的旗帜!
高处不胜寒——也许你通过不断的努力,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到达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制高点,但是当你在到达的时候,当你俯视苍穹,俯视芸芸众生的时候,你在沉浸在成功的激动、喜悦、幸福的同时,也许你一定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甚至是怅然若失!一路走去,你没有欣赏沿途的风景,你没有闲暇领略普通人的愉悦生活,你终于会产生一种失望,直至绝望!据科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一些功成名就的作家,譬如大仲马;画家,譬如梵高,以及一些成功人士,当他们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往往会莫名地选择自杀,其间的原因,据说就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制高点,回望人间,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寞和孤独,于是饮弹而亡!
众所周知有一种鱼,大马哈鱼。这些鱼在迁徙或者到了繁殖的季节,它们成群结队,往往会逆水而上,它们拼尽全力高高跃起几米数十米,气势蔚为壮观,而正是这种接近于绝望的的逆水一跃,从而保存了自己的生命,也繁衍了自己的后代。这是一种触目惊心的逆水之旅,是生与死的较量,但结果是,逆水而上的大马哈鱼存活了!
如果我们不想把人生的路途或者说是生命的过程看做是一种旅游,那么,我们应该具备一种知止和后退的智慧和勇气。人不一定都要向高处走,走得越高,跌得越惨!而相反,向低处走就容易多了。一边走,一边可以欣赏如诗似画的人间美景,可以欣赏那些细微的却极为美丽的瞬间和感动。人往低处走,可以自由,可以洒脱,像一股溪流,一边低吟,一边缓缓而流,淡淡的,向平凡,向简单流走,那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卓绝的胸襟!
人往低处走,愿意的,随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