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碧玉――逸舟红尘,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追踪报告之四
啊哈,美丽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你是个神奇的地方
你是神灵造化下的一块净土
你是梦幻中令人向往得天堂
啊哈
呼伦贝尔你是现代人寻觅中
生长理想的地方
啊哈,你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能装得下全国所有的牛羊群
说她美丽,因为她蕴藏着那
许多个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
让人百听不厌越看越爱看她
快把马头琴儿奏响唱曲赞歌
永久地留恋徘徊在呼伦贝尔
啊哈,美丽的呼伦贝尔
我爱你,你是我心中的天堂
啊哈,你是
一位草原上柔情似水的
美丽的善良的姑娘
我的爱心在天边
那里有着辽阔的草原
在
莽莽的大草原
洁白的蒙古包
撒落在蓝色的额尔古纳河畔——作者
尘儿她们昨晚上住宿临江,今天早饭后坐上旅游巴士来到了我国的内蒙古边境城市满洲里。满洲里城市不大,也没有多少特色风光,午饭后一小段时间大家纷纷上街去中俄贸易商品市场里采购各色各样漂亮的俄罗斯工艺品。尤其是俄罗斯的套娃和各种银器等工艺品,裙帽服装等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令人蔡顾不及。俄罗斯套娃、银器具很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特色,这让尘儿她们女同胞们爱不释手。这里边境贸易,非常活跃。这里有不少来自俄罗斯旅游的人和边境做贸易的人,尤其是不要忘了和那些来自俄罗斯的美媚佳丽姑娘美女们拍几张相片作留念,那是很有一样风光情调的情趣的哦!自然尘儿她们不但愿意和俄罗斯美女们拍照留念,啊哈,想来更愿意与俄罗斯的帅哥小伙子们拍照留念了。
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国门风景区,是一座高大的如同法国巴黎凯旋门那样的建筑。中俄铁路和公路从在高大的国门下通过。在我国的一边过门上用鲜红的大字鎏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字的上面还刻有红灿灿的国徽。其实国门还是边境检查站的办公大楼呢。这里的铁路经常有国际列车通行,是欧亚大陆桥的必然通道之一。出了满洲里国门向北就是俄罗斯一望无际荒芜寒冷的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一直向西行驶就可到达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
满洲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日本军国主义者东条英机的唆使下,把清末末代皇帝傅仪作为傀儡闹哄哄的成立了所谓的伪满政府,因此出了名。
今天8月23日尘儿她们从国门来到了套娃广场,广场上在蓝天白云下,宽广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只只各色各样高大的(约5—6米)俄罗斯似的套娃,俏皮清丽,质朴而秀美,玩笑嬉戏,憨态可掬,色彩丰富靓丽。她们在此拍照留念后,就上车赶往呼伦贝尔草原明珠——呼伦湖。
呼伦湖是呼伦贝尔草原的标志性湖泊,又叫呼伦池或叫达贲湖,蒙语叫达赉诺尔,意思是“海湖”,湖面海拔545.5米。湖内有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注入,涨潮时可经过穆得亚河和额尔古纳河相通,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为半咸水的内陆湖,盛产鱼类。湖面呈现不规则的斜长方形,面积有2600平方千米,湖的平均深度达5米左右,最深处有8米。尘儿她们站在一望无际的显得蓝瓦瓦的呼伦湖(达贲湖),碧波万顷,水浪拍岸。呼伦湖如同少女的明眸,湖水清澈碧纯的一眼就能望见水草飘摇,鱼虾遨游的湖底。呼伦湖又好似草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草青青美丽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她和同样美丽蓝澄澄的贝尔湖,如同一对姐妹花,充满草原少女的风情,显露出她的原始草根般美丽和朴实的纯洁的情结。向你展露出草原女儿的一腔豪爽的温情脉脉的温柔的柔情。呼伦湖上秀丽旖旎的湖光水色,为游人平添了几分秀丽妩媚的风光。蓝天白云,碧绿的草原,白色的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牛羊群,骑着马手上挥动着牧羊鞭的蹁跹俊俏豪爽的草原少年少女。湖边的沼泽地里芦苇摇曳,水草茂盛。水生动植物非常丰富。湖畔的沼泽湿地非常适应南往北飞禽类的迁徙栖息的环境。
尘儿她们一行初到呼伦湖,站在呼伦湖的岸边放眼望去,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不见尽头。风平浪静时呼伦湖好似翠绿草原镶边的一大块透明澄碧的玻璃镜子,镶嵌在蓝天白云下;风起波涌时浪花掀起的有三尺多高,上使人仿佛置身在波浪滔天的大海边。夏季更是呼伦湖最好的旅游避暑季节。正当南国酷热难耐时,这儿已经是凉风习习,少有汗渍,花红草绿,是避暑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其他季节里呼伦湖景色也各有千秋:春季到来时,莺飞草长,草原显露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入秋时节,草木渐衰,果红熟透野果飘香,莽莽苍苍;在漫长寒冷的冬季,白色统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妖娆。这是整个呼伦湖的冰冻有三尺多厚,那是在湖面的冰上,缘木求鱼,卧冰求鱼那是痴心妄想的事。以上徒劳空欢喜。
湖畔的沼泽湿地,野鸭嘎嘎,鸥鹭天鹅大雁翔集。这里是一个天然的鸟类博物馆。这里有
鹤、鸥、天鹅、大雁、野鸭、燕子、鹭鸟等241种禽类。占全国鸟类5/1左右。其中有不少珍稀鸟类。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部边缘。是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的吞吐湖,也是中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两国共有湖泊。贝尔湖呈现出椭圆形,长40千米宽20千米,面积608.78平方米,一般深度在9米左右。湖中心深度可达50米。湖内盛产鱼类,湖的四周是天然的优质牧场。
傍晚湖光山色草原风光中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上晚霞芳菲灿烂秀美无比,闻着充满草原草香气息。你看远处的湖上渔舟唱晚,晚霞绚烂,霞光万道,云彩氤氲,斑斓秀丽如锦似缎的壮丽气势,一只只飞鸟鸥鹭在晚霞里翱翔着,渔舟在晚霞里满载着鱼虾而归。呈现出草原上悠闲浪漫曼妙的湖光山色草原特有的秀美风光。这时整个辽阔的草原的湖泊景色就好像是南国绣娘绣架上的云锦绣画一样细腻而美丽富有魅力。这让摄影家们找到了富有表现张力的和穿透力的构图图景的镜头,把照相机“咔咔咔”的拍响个不停。在片刻间呼伦贝尔草原湖光水色的秀美镜头化作了摄影家照片上永恒的镜头的构图。你看啊,这时尘儿她们也正在举着照相机争先恐后的在拍在留念呢。呵呵,一瞬间呼伦湖边的草原水色美景,和尘儿她们靓丽的身影定格在了她们的相机里了。
湖畔不远处的甘珠庙,这里的庙宇建造风格和藏族的喇嘛庙有些相仿,金黄色的琉璃瓦顶。佛殿左右配殿,庙宇全部用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而成。并砌有各色各样的花图案花纹,极为鲜艳夺目。建筑结构自成体系,其庙宇建筑结构有西藏式样和中原式样两种。庙宇在碧草垂柳和蓝天白云的衬映下,在庙宇内喇嘛们的诵经声和长长地喇叭号子共鸣声里,殿阁巍峨显得肃穆庄严,高高耸立的圆形喇嘛白塔和五彩斑斓的经幡迎风招展,在苍鹰在远山蓝天白云的碧草茸茸的草原上翱翔,使得庙宇的景色更具有别有一番的草原民族寺庙风格的特有情趣。
游览了甘珠寺庙,尘儿她们坐上旅游大巴向草原上的诺门坎战役纪念馆赶去。
当尘儿她们一行驴友们下车后更随导游进入到诺门坎战役纪念馆里面,被墙上的雕塑所吸引。英雄无畏的前苏联红军战士在朱可夫将领的率领,对日寇的精锐部队实施了强攻的雕塑图景所吸引,声光电下得火光冲天,枪炮声大作,爆炸声不歇的炮火连天的战场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出来。
此时尘儿她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正在认真地听纪念馆里的年轻的解说员姑娘们的讲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希特勒法西斯和日寇法西斯军国主义私下里商议,由德国法西斯从西向东进攻苏联;而日本法西斯则从中国的内蒙古地区从东向西进攻苏联,使得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共和国两头腹背受敌,而被他们两个法西斯绞杀消灭在摇篮里的企图,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尤其是由于斯大林误信狡猾的希特勒的挑唆,杀害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红军将领。是的苏联红军的精锐将领损失达四分之三,元气大伤。狡猾的老奸巨猾的日本关东军头目东条英机集团企图不断地试探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以为后面大规模展开配合德国法西斯的进攻,以好贯彻实施和德国希特勒从东西两头全面的进攻苏联的计划。
1938年7月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苏联的张鼓峰事件,日军在中蒙苏边境地区的驻朝鲜的日军尾高龟藏的部队,向苏联发起进攻。7月30日一个营的兵力首先进攻抢占张鼓峰,进行武装挑衅。8月5日,苏军反击经过五天激战,击退了日寇。8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议。在这次武装冲突中日寇出动七千人的兵力,大炮37门,苏军出动2万人大炮近百门,坦克200多辆。张鼓峰事件以日寇的失败而告终。但是日寇不甘心与失败,在1939年5月他们在中国东北西部制造了中蒙边境上的诺门坎事件。这次武装冲突比起张鼓峰事件规模大了许多。所谓诺门坎地区,是指海拉尔市以南约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即从汗达盖、将军庙、阿穆古郎一线到哈勒欣河的地区。苏联武装力量派出了二战时期的胜利象征的朱可夫将军前去指挥诺门坎战役。这关系到苏军能不能打破德寇和日寇联合一起腹背受敌的两线作战的意图。
苏军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在朱可夫将军有条不紊的指挥安排下,超意识的集聚完备了后勤保障工作,出色的调动布置完了兵力和武器装备,然后突然向毫无防备的日本关东军的主力发动了猛力的进攻,打得日寇狼狈逃串。正当日军在中蒙边界的反苏联的诺门坎战斗中大的惨败之时,8月23日苏德订立了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德国的希特勒事先没有和日本打招呼,日本对此大为震惊。在诺门坎战役中的惨败是的日寇从今以后不敢在和苏联叫板挑衅了,也使得苏联避免遭受东西两线作战和腹背受敌的危险困境。我赢得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朱可夫在这次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表现指挥的很出色。受到了斯大林等军事委员会领导人的褒奖。也使得朱可夫一贯大力提倡的现代化战争下的坦克飞机机械化地空一体的立体化的战略思想得到了实施和尝试。第一次出色的表现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和战略家指挥的智慧的军事才能。为在今后的大规模的军事战役的出色指挥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智慧,使他成为苏军在二战时期的第二号军事智慧元首人物。成为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的胜利象征。“救火队员。”这就是诺门坎战役的意义所在。
参观好诺门坎战役纪念馆后,尘儿她们一行马不停蹄的赶往南部大兴安岭崇山峻岭,森林繁茂阿尔山小镇,今天晚上她们就居住在阿尔山的宾馆里。阿尔山以温泉著称。啊哈,今晚尘儿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一把温泉澡好好的休息一下。把这几天夜里赶稿子的疲劳好好的消除一下,早点儿好休息了。明天继续她们的阿尔山原始森林景观游,和温泉景观一日游。今天暂时搁笔到此,明天继续报告最后一篇内容。谢谢各位朋友的欣赏!
发稿於2012年8月25日下午5时20分,上海西部龙柏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