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城市的灵魂

城市的灵魂

2013-10-23 20:09 作者:木言 阅读量:41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乃是历史文化浓郁的宝地。在西安每走一步,可能就穿越了千年烟雨;在西安每叹一息,可能就叩问着千年历史;在西安每赏一景,可能就瞻仰了一位文化名人。

西安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记得今年清明节,我的一位同学请我去钟楼西的“回坊街”吃包子,我当时想,包子有什么可吃的?在我的印象里,包子馆就是一个小小的房子,在房子的门外,摆上几副桌椅,稀疏有几个食客围坐桌边,边吃边聊着生活琐事。可是,我去的这家包子馆,却不同凡响。

这家包子馆全名“西安贾三灌汤包子馆”,位于“回坊街”东侧。馆名由著名书法大师启功所题,楹门设计古色古香;走进馆内,是一面屏风,屏风的内容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朋友贾三》;从楼梯拐上二楼三楼,在楼梯拐角处是贾三与许多名人的合照,有贾平凹、陈忠实、黄宏、冯巩、等等。

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在馆外排了一列长长的队伍,他们都是去吃灌汤包子的。最后我们去二楼坐定,刚过正午。可是通过消费单可知,我们已经是那天该馆招待的第九百多批食客了。这包子馆不仅靠美味的包子赢得了庞大的食客群,而且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前来的人觉得很雅致。

我当时还想到,在更早以前,我坐K600路公交车,一路可以看见许多名人的题词,比如,“吉源商厦”是平凹题的,“五四剧院”是梅兰芳题的。更多的名人题词在西安不胜枚举。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乃是历史文化浓郁的宝地。在西安每走一步,可能就穿越了千年烟雨;在西安每叹一息,可能就叩问着千年历史;在西安每赏一景,可能就瞻仰了一位文化名人。我由此想到,我们现代化的其他城市与西安相比缺少了什么;我的故乡,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甚至家乡的小县城也有十足的发展潜力,可是他们与西安相比总是缺少了什么。我想,缺少的就是城市的灵魂。

记得在我故乡的西面,有一座山,原名“马鞍山”,后易名“抗日山”。这座山有八个坡段,代表八年抗战;山顶有一座纪念塔,塔高十四米;山内安放着750多位抗日战士的忠骨,纪念碑上铭刻着3500位抗日烈士的英名;山内还安放着抗日将领符竹庭墓。可是在故乡城市的旅游网站上,对这座山的描述只是寥寥数笔,我们的历史学者为何没有去发掘这里当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类似的,故乡的那些历史景点,都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都应该有人去考证、去发掘。去年“八一”,我和女友去游览过那座山,可惜当时没有时间好好搜集一下那座山的史料。我想,下次有机会回故乡,要再去看看那座山。

与历史文化相映衬的,是历史文化名人。西安的历史文化名人不计其数,而故乡的城市却没有一位可以代表滨海城市文化符号的文化名人。我们且大致看一下,就知道这是一种缺憾,比如,绍兴有鲁迅,上海有张爱玲,湘西有沈从文,成都有巴金,西安有贾平凹,北京有史铁生,新疆有刘亮呈,南京有曹雪芹,扬州有郑板桥,苏州有唐伯虎……而能够代表故乡文化符号的人在哪里?

我想,如果缺少了些文化符号,即使我们的经济再发达,也总是有点缺憾的。因为,一个城市,物质提供的是实力,文化成就的是魅力。一个城市要是没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可以代表城市特色的文化名人,就没有了灵魂。最后,请允许我化用余秋雨散文《江南小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如果说我们的城市今天缺少了什么,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点隐潜在河边小巷的安适书斋,缺了一点使这个城市产生穿越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

(完)

2009-7-18

相关文章关键词

《城市的灵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