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新疆行

新疆行

2013-10-14 16:11 作者:中国加油 阅读量:52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引子

听说到新疆旅游,我的心情不知有多激动,这也是我多年的愿望。一直就是想去看看新疆那片广袤、富饶的热土,看看那些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新疆姑娘,看看那个如若仙境神秘的喀纳斯。

武汉天河机场到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的飞机是11点50起飞,我们8点半就早早来到了机场进行等待。因为空中管制,这一等就等了6小时。到了下午2点半,飞机才载着我多年的期待和神往,载着我无时不刻的渴盼,载着我超重状态的身体轰然冲向蓝天,向着乌鲁木齐飞去……。

天池

经过一夜的休整,大家精神抖擞。早上8点,我们这个团队乘上了由乌鲁木齐前往天池的旅游车。以后的八天,这辆车、司机和导游也将陪伴着我们度过美丽的新疆之旅。

天山天池是在新疆阜康县境内。汽车驰行了约1个半小时后,到达了天池景区的大门。换了几次区间车,车辆行驶在平整、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窗外,朦胧的山脚,清澈的溪水,蜿蜒的山道,珍稀的树木,盘旋的雄鹰,巍峨的天山……。到处都是我似曾相识却又从没见过的景象。随着车辆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海拔也越来越高。而此时的我有种“我在天上走,山在脚下行”的轻松愉悦感。

9点半左右,我们到了天池。啊!这天池简直太美了!此时,大家纷纷拿出相机,记录着这难得一见的人间美景。我与大家一起合了个影,其他都是拍的天池的各个角度的景色。我喜欢拍一些自然风光。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有序的游玩着天池的各处景色。如:天池石,山盟海誓,飞龙潭等等。同时,我们还欣赏到了热情洋溢的维吾尔族的露天表演。

凝望一池澄碧的天池,远眺雄伟的博格达雪峰,我心中感慨万分。这里怎么会有这么雄伟神秘的雪山?这么高的地方怎么会有这样的湖泊?这个湖水怎么就这么的翠绿、澄碧?听导游讲,由于亿万年的地壳运动,这里便形成了堰塞湖。博格达峰的积雪融化,雪水沿着山谷慢慢的注入到堰塞湖里,慢慢就形成了如今的天池。这里还流传有周王和王母相会的美丽传说呢。几千年过去了,他们何时才能再次相会呢?这只能问上天了。这大自然可真是太美、太神奇了。我感受到了她的伟大,感受到了她的鬼斧神工。我也没有更好的词语来形容她比喻她了。我把我的感受用一首诗来描绘吧。这正是:“远望群峰白雪皑,近看一池翠色裁。人间仙境如是有,天山天池天上来。”

吐鲁番

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还有个“四最”的雅号,即“最干、最热、最低和最甜”。最干,是说这里的地表和空气十分的干燥。全年的降水量只有约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最热,是说这里夏季的平均气温都在38℃以上,最高温度可达49.6℃。地表温度一般在70℃左右,最高有过82.3℃的记录。最低,是说这里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这里是我国名副其实的最低的地方。最甜,是说这里有香甜可口的葡萄,有个大、汁多、肉甜的西瓜和哈密瓜。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在耳畔隐约的回荡:“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啦。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只眼睛真漂亮……”。怀揣着这几分好奇和几分向往,我们踏上了吐鲁番的旅程。

(达坂城风力发电站)

汽车行驶了约两个小时,被眼前的一个个风车摸样的东西所吸引。这么多的风车,也不知需要多少堂吉诃德才能挡得住啊。就是有那么多的堂吉诃德,在它们面前,我看也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吧。导游告诉我们,这是风力发电机。这里也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5万千瓦。这里的可利用风能的前景不可限量。

车上的都是一些大集团公司的老总们。面对那一根根竖立的立柱上写着的华能和华电的字样。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有的说,华电是前总理李鹏之女李小琳掌舵的。有的说,华能是李鹏之子李小鹏掌舵的。还有的说,华能是李小鹏到山西当副省长后让给李小琳的。也不知他们哪个说的是真的,这些八卦的真实性值得商榷。看他们说得热火朝天的,我也不甘寂寞。当我说起这些风能发电机的风电主轴就是由我们公司生产的时候,他们都投来了诧异和艳羡的目光,个个竖起了大拇指连连说着:了不起!了不起!我的心里别说有多么的自豪。

(维吾尔古村)

按着套票景点的先后顺序,我们先来到了维吾尔古村落。

这个古村落,不知是现在搭建的,还是原来就有的?只见这个古建筑群几乎全部由泥土、土坯砌成的房舍组成的。里面有古维吾尔人的织布、制陶、劳作的场景,有制作葡萄干的凉房,有古坎儿井,有他们的结婚风俗,有富有的巴依老爷的豪宅,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的工具和器具。这里惟妙惟肖的记录了古维吾尔村落和那时候的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情景。真是悠久的村落,勤劳的人民啊!

(交河故城)

从维吾尔族古村落出来,我们径直到了曾是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交河故城。

今日天气晴好,烈日就像朝天椒一样的辣,晒得裸露的皮肤有点生疼。我们从古城遗址的东侧进入到古城内。看到那一座座残垣断壁,怎么都想象不出她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座纯粹由生土开挖出的巨大城堡。看看那一个个被风沙浸蚀磨圆了棱角的千年古城遗址,以及那些土墩上留下的岁月的印迹。仿佛那就是一个个巨大的木乃伊静静的躺在那里,向游人无声的诉说着她的久远,以及她曾经伟大和辉煌的故事。从那些依稀斑驳难辨的城垣上影射出了其建筑工艺的独特,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睿智和伟大创造力。

刚刚转了一半,一大部分人熬不住烈日,纷纷折向汽车“避暑”去了。我和少数几个“痴心的狂热分子”耐心的看完了交河故城的全部遗址。其实我们也没有看全。好多城垣都是被警戒绳拉在了警戒线内,我们想看也看不全。就只有在规定的行人路上大致的看看,留留影罢了。我们能够理解,这是景区为了保护文物而采取的必要的措施。

(农家乐)

看完了交河故城,我们就来到了一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农家,感受感受这西部边疆的农家乐。这里的农家乐别有韵味,与我们内地的农家乐大相径庭。我们走在这深邃、幽静、清凉、甜香的葡萄长廊里,坐在主人精心布置的铺着新疆特有的羊毛毯的地炕上。也不知这个地炕冬天生不生火。我们尽情的品尝着主人端上来的那一盘盘飘香的哈密瓜,西瓜,以及各种新鲜的葡萄、葡萄干。我几乎没歇嘴。吃后,感到满嘴甜香,回味无穷。听着维吾尔大哥的那种“商业”般的自我包装的精彩解说,真让我们开了眼。我们才知道什么才叫“嘴上功夫”。就连好几个搞营销的老总们都感觉自叹弗如。不一会,主人放起了维吾尔族特有的节奏欢快,旋律悠扬的乐曲。一个约莫十二、三岁,长的极其漂亮的维族少女跳起了他们特有的舞蹈—赛莱姆。只见她时而扭动着腰肢,时而抖动着肚皮,时而脖子僵硬的左右晃动着脑袋,时而又步走游龙,双手翻飞。听着维吾尔族的优美曲子,看着美少女的翩翩舞姿,我们深深地陶醉了。我闭着眼,静静体会着这火州的“仙果”、“仙乐”、“仙舞”、“仙女”和“仙景”,体会着这酷夏以来难得的惬意。不行,我突然惊醒过来,赶快拿起相机飞快的摄影拍照,留下这一幅幅、一刻刻的美好的永恒。

(坎儿井)

离开农家后我们就到附近餐馆进行就餐。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美味的菜肴,我却没有一点食欲。我仍然沉醉在刚才农家乐的氛围里。摸着略微鼓胀的肚皮,才知道适才吃了多少香甜的瓜果。现在怎么也吃不进一点东西了。我本就不喝酒,只能端起酒杯?了一点红酒做做样子,算是完成了一餐午饭。吃罢饭,休息了一会,就去参观古代三个巨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

分布在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有1200多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它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在坎儿井的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坎儿井的基本构造。他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小型储水池等部分组成。我们还看到了古代人们是怎样开凿坎儿井的。借助昏暗的灯光,我看到了从暗渠里汩出的涓涓溪流。用手一摸,只感到一股清凉通过手臂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这让我由衷的钦佩古代新疆少数名族儿女的聪明才智,让我感受到了坎儿井工程的艰巨浩大。

(葡萄沟)

吐鲁番炎沙灼灼,而葡萄沟则是另一番景致。这里景色秀丽,别有洞天。刚进葡萄沟,就给我们有一种鲜明的对照感。只见到处绿荫蔽日,碧溢翠流。茂密的葡萄架漫沟遍谷。这里的溪流、泉涌、渠水,这里的“桑、榆、杨、柳、槐”,“桃、李、杏、梨、苹”,这里的“无花果、核桃、甜瓜、葡萄和西瓜”。使这里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吐鲁番的“百花园”和“百果园”。

这个季节,我们来对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曲径通幽的葡萄架下,只见藤蔓上挂满了马奶子、玫瑰红、黑佳人等叫不上名来的葡萄。我们顺手采摘了几种葡萄尝了尝,那个甜、那个香,可是我平生唯一亲历。尽管我吃过了内地的无数种葡萄,不免也会感慨万千,这吐鲁番的葡萄就是不一样!在葡萄园相接的地放,到处繁花似锦。红、黄、蓝、白、紫都是些叫不上名字的花卉。吃归吃,看归看,还是多拍几张照片吧。这么干,这么热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个清凉世界,真是让人匪夷所思。这里不愧为“火州”里的“绿洲”。

(火焰山)

火焰山距吐鲁番市约十公里。因吴承恩的西游记里讲的孙猴子三借芭蕉扇等神话传说,以及它的独特自然景观而闻名遐迩,名冠海内外。

我们由清凉的葡萄沟一下子来到了铄石流金的火焰山,真是冰火两重天啊。只见这里烈阳高挂、热浪扑面;赤焰罩山,火烧百里。其实火焰山长不过90公里,宽不过9公里,与《西游记》里所说的800里火焰山相去甚远。可这里热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我们贼了一回,基本上都穿了长袖衬衫。就是没穿的,也是涂了一层又一层防晒霜。要不然被这天下最毒的太阳一晒,那还不立马晒成“古天乐”。继而变成非洲人也未可知。

我们在地宫里看到了曾为高昌古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铜像。他们是高昌国国王鞠博雅,唐朝高僧玄奘,吐鲁番回鹘王国农学家鲁明善,北宋旅游家王延德,明朝外交家陈成,唐朝边塞诗人岑参。

看罢地宫,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地面景点。一出地宫,只见一股巨大的热浪向我们周身袭来,我们差点被热浪“冲”回地宫。我们可是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人哟,面对这里的温度,我们也不得不退避三舍,甘拜下风。有的队员预先摆好了姿势,赶快拍几张相片,迅速逃之夭夭。我拿起相机忍着巨热,仔细的拍着这两百里火焰山的各个山峰,拍着铁扇公主、牛魔王,以及唐僧师徒的大型铜制雕塑。生怕漏掉一点点炽热的景象。这两百里火焰山的自然景观,诗人岑参是这样描述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这应该就是火焰山的最好写照吧!

(苏公塔)

连汽车都像逃避瘟疫一样的迅速逃离了火龙的炙烤。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苏公塔。刚刚逃离了火龙烧烤,以为回到了清凉世界。哪知道这里也不是省油的灯,虽赶不上火焰山的炙热,却也能让你热得嗓子冒烟,浑身乏力。大部分队员打死都不愿再进去看这个什么苏公塔。我还是进去后才知道这苏公塔到底是指的何意。原来这苏公塔也叫额敏塔,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和次子苏莱曼为了感谢乾隆皇帝,感谢清政府对自己的恩遇,感谢真主安拉而花费了7000两白银修建的。塔旁建有庄严宏大的朝拜大殿。这以后,这里也就成了维族人和穆斯林的朝拜的圣地。

观完了套票的所有景点,我们也就结束了吐鲁番的所有行程。在这里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吐鲁番真正的“最干”、“最热”、“最低”和“最甜”。我虽然感受到了她的“其热难耐,其干无水,其低难寻”。但也使我感受到了葡萄沟的“瓜果香甜,别有洞天”。她还使我由衷的感受到了这里美丽的风光和美丽的维族少女。依我看还应该给吐鲁番加上一最,那就是“最美”……。

克拉玛依

我们的旅游车在207国道上向北疾驰。目的地是布尔津。到了克拉玛境内后,司机好像看透了大家的心思,有意的放慢了速度,好让大家一睹石油之城的魅力。

沿途我们看到了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那个专门用于提取地下原油的提油机。而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称它为“磕头机”。我看挺形象,就好似机器向大地磕头,祈求大地多出一点石油。也许磕头机的诚意感动了大地,大地才向克拉玛依地面源源不断的吐着石油呢!也使克拉玛依有了这个“石油之城”的美誉。借助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我拍下了几幅克拉玛依市的美丽外景。拍下了一个个,一片片“磕头机”劳作的“朴实”身影。这一个个,一群群“磕头机”不正是石油工人为了能多出快出石油而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吗?看到这些,我感慨万千。我嘴里哼着“克拉玛依之歌”,心中酝酿着一首我的《啊!克拉玛依》。

《啊!克拉玛依》

当年戍边就在此地,

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克拉玛依。

你无水无草是无尽的戈壁,

为了你,我燃烧了整个青春和热血!

啊!悲凉伤心地克拉玛依!

今年我随团旅游重回这里,

到处是勤劳提油的磕头机。

还有那遍地的高楼绿树和青草地。

我赶紧举起相机,留下你的永恒记忆。

啊!富饶而美丽的克拉玛依!

(乌尔禾魔鬼城)

一进大门,就给人一种到了一个巨大的沙雕自然展馆。这个沙是百万年的雅丹土石丘,而这个沙雕工具则是10-12级的大风。坐在景区独有的“小火车”上,沿途慢慢欣赏着魔鬼城的“魅影”。

千百万年来,由于风剥雨蚀,地面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条条沟壑,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有的状如怪兽,呲牙咧嘴;有的蝶垛分明,危台斜耸,形若古堡。这里的山丘被风吹雕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群。有的像六和塔,有的像天坛,有的像金字塔,有像吴哥窟,更有酷似布达拉宫的“奇异珍品”。同时这里还是卧虎藏龙七剑下天山的拍摄景地呢。看到这些,我不得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诧。她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我用相机一一记录下这些奇异的大自然的“沙雕”艺术品。

五彩滩

从乌尔禾魔鬼城上车后,汽车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急驰到达了五彩滩景区。导游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五彩滩景区得概况。五彩滩属于北疆的阿拉泰地区,位于布尔津县境内,离布尔津县城约24公里。这里也是前往哈巴河县与喀纳斯的必经之路。五彩滩地处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二级阶梯坡地上,海拔480米左右。她是典型的由流水冲刷,大风吹蚀,历经千百万年而形成的特有的雅丹地貌。

停车场上,导游做了简要部署。我给大家三个小时的游玩拍照的时间,现在是18点15分,请大家在21点15分集合前往布尔津。有的队员疑虑的嘟咙着:晚上九点,天不早黑了,还能看什么?导游哈哈大笑,在这里晚上10点半后天才会黑的呢!你们尽情的玩吧。

到了景区,只见三只白色的巨型羊雕矗立在门前广场的中央,这应是福寿安康、幸福吉祥的“三羊开泰”了。门首的左边幕墙上刻着遒劲有力的“五彩滩”三个大字。

入得大门,就看到了两旁放置的硅化木和陨石。看见真实的硅化木和陨石,这还是生平第一次。原来也只是听人们说过它们。硅化木实际上就是树木埋入地下,经过亿万年的石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由于其成分中所含的二氧化硅占多数,所以也被称为硅化木。看着硅化木身上的斑驳纹路和奇特构造,就能想象到它的沧桑悠远。而躺在这里的陨石也不知是不是从天上掉落此地的,还是人为从别处运过来的。只肯定这石头是来自天上而非陆地。这些新疆的陨石应该属于陨铁之类,吉林的还有另外一类,这原来在书上曾看过的。也不知这些天外来客会给我们人类将带来怎样的启迪呢?

在陨石堆旁,游人一个个的忙着在地下捡着石子,然后放在大陨石堆上。导游说捡上石子放上去,能够保佑你平安吉祥的。谁能相信这会是真的呢?但谁又会不喜欢听这些保佑自己和亲人吉祥如意、福寿安康的祝愿呢?我连忙捡了好几个石子,毕恭毕敬的放在大陨石上,祈愿它能庇佑亲人们吉祥平安!

我沿着五彩滩人工搭建的石路和木板路,精神愉悦的观赏着五彩滩的各色美景;观赏着一条条沟壑,一个个小土丘和一道道小山梁。它们有的状似肥美的牛羊,有的酷似奔驰的骏马;有的宛若巍峨的群山,有的又如名胜建筑群。我观赏着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斑斓滩涂,感受着静静流淌的额尔齐斯河水,聆听着她正在讲述的久远的故事……。

五彩滩的山丘、陡坡、沟壑的岩层是由红色、土红、深紫、浅黄和浅绿色的砂岩、泥岩及砂砾岩组成的。在阳光的照耀、河水的映衬下,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各种色彩绚烂、光怪陆离的缤纷世界。

一路走,一路看,眼里看不完的是额尔齐斯河北岸的红、橙、黄、绿、紫的滩头美景和南岸的郁郁葱葱的绿树红柳。在五彩滩的丹霞台、观河台、观日台、美景台、寿山台和紫光台。我都要作短暂的停留,用相机留下这“新疆第一滩”的美好景像。这几个观景台,我怎么看这“丹霞台”就是有点别扭,取得有点不科学,应该叫“雅丹台”是否更符合这里的意境呢?

站在观日台上,我顺着五彩滩的滩坡仰望蓝天,只见碧蓝碧蓝的天空,纤尘不染,就像一个巨大的蓝宝石悬挂在天上。她是那么的晶莹、剔透,没有一丝的杂质。白云几朵,轻轻点缀在蓝天上,镶嵌在宝石里。这天空怎么就那么的蓝,那么的净呢?这湛蓝的天、洁白的云与这额尔齐斯河的河水,与南岸的绿树红柳,与斑斓的五彩滩交相辉映,为人间又增添了一处蓬莱仙景……。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就要到了。我游兴未减,浑身充满了力气,就想把这里的美景尽收眼底,尽留心中。在夕阳的余晖下,我开始往回走。看着夕阳映照下静静的额尔齐斯河水,看着七彩绚烂的五彩滩,正沉浸在美丽、宁静、安详里。我的心也充盈着那份恬静、亲切……。

这真是:“水蚀风雕亿万年,壑长丘短百千川。四时夕照彤霞好,五彩滩涂别梦烟。”

布尔津

我们由五彩滩回来后,到布尔津县城已是晚上十点多了。这里就像我们那里的晚上6点钟左右,天还大亮着呢。我们匆匆吃罢饭,入住酒店,明天还要赶往喀纳斯景区。那可是我最神往的地方,也是我到新疆最想去的地方。因此,天虽然还亮着,我也没兴致到街上去转转,看看这座新兴美丽的旅游城市。正好导游说,回乌鲁木齐时还住这里,到时候大家白天再看看魅力布尔津吧。我也落得个“顺水推舟”了。到时候能不能看的成也还是个大大的未知数。也罢!只要自己心态好,人生又何处无遗憾呢!

阿尔泰山

早上,我无比的兴奋。也不知是昨晚睡得好,还是喀纳斯在吸引着我。我无从知道。吃罢早点,大家清理好各自的行李登上了去喀纳斯的旅途。

沿途上我们看到了类似沙漠,又类似草原的陡缓起伏的无边无际的平缓坡地。上面长有沙棘、红柳、梭梭、野草等野生植被,也有牧民开垦栽种的玉米、油葵等农作物。那玉米窜起了老高老高的,已经清清楚楚看的见那些酷似老人长须的包谷穗。油葵正向着东方、向着日出绽放她那美丽的笑脸,那艳黄色的花盘儿正迎着我们微笑呢。

一路上大家多有睡意,我半闭半睁着眼打盹。只觉汽车行驶的速度突然减慢了许多。导游提醒大家:这里已经是山区了,我们正要进入阿尔泰山口。到喀纳斯还要翻越几座大山呢,希望大家注意安全!

我睡意全无,被眼前灰蓝的天空和绵亘的群山所吸引。这里他让我有一种肃穆、凝重和庄严的感觉。我去过不少内地的大山名川,却没有这种震慑心灵的感触。这里的天,看上去是那么的低,离我们是那么的近,好像一伸手就能触摸到似的。这里的山,看上去虽不是那么的高峻,却在骨子里透着那种“离天三尺三”的雄浑气概。因为他是阿尔泰山!因为他是新疆的北部脊梁!

汽车在崎岖、蜿蜒、陡峻的阿尔泰山路上盘旋着。双眼平仰,风光无限。斜望窗下,头晕目眩。脚下可是几百米的悬崖。特别是碰到会车时,心就会提到嗓子眼里,人也仿佛要坠入万丈深渊里。“车啊!你千万可别……”,我的心里默默惊恐的祈祷着。

出了大山后,眼前呈现的是一望无际的青青绿草地。导游说那就是阿拉泰草原,大家可以下来拍拍照、合合影。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看着草原上自由自在吃草的动物,以及草原上零星点缀的毡房和蒙古包。我的耳旁响起了《骏马奔驰保边疆》《草原之夜》《天堂》等等等歌唱草原的歌。那一首首优美的草原歌曲,唱出了草原的面貌、草原的情怀和草原的魂!

喀纳斯

经过三个小时的山路爬行,汽车终于在贾登峪泊下了。“要想乘兴喀纳斯,必先住好贾登峪。”一些驴友是这么打趣贾登峪的。听说,当地政府要把喀纳斯的所有吃住的旅游设施全部迁移到贾登峪。让这里成为游客们的真正的驿站,还喀纳斯以安宁。导游是这样安排的:我们在贾登峪用午餐,午餐后乘车去喀纳斯。到喀纳斯景点大门后转区间车到景点,然后游玩各处景点。返回后,住贾登峪“友谊峰大酒店”。

到了景区大门,一块诺大的地牌上写着《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几个大字。上面还详细的说明了公园的概况。除了一些人抢着留影外,没有一个人真正看清读懂了上面的内容,我也不例外。这些应该是地质学家考虑的问题,我还是专心游览她的美丽风景吧。回汉后我才知道我的想法的幼稚。当有人问起此处的时候我无从回答。后来我还是在百度上仔细的了解了她的含意。新疆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以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质构造作用、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为辅,以高山湖泊、河泫滩流、森林草甸、草原民族文化相映成趣为特色的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看这上面说的多好,实际上那个门前的地牌上说得清清楚楚呢。我真有点后悔莫及呢。

景区区间车载着我们向喀纳斯湖方向驶去。一路上,只见路两旁的各种树木掩天蔽日。有西伯利亚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各种松、杉挺拔高大、粗壮健硕。而那些皮白似雪的白桦树体态则要轻盈得多,尤为挑逗人眼。只可惜这些白桦林都在车窗的右侧,我很遗憾没能拍下她的倩影。指望回来时再补拍,可回来的时候我坐在了车窗的右侧,它却跑到了我的左边去了。真让人遗憾的白桦树!沿途我们还隐隐约约看到了鸭嘴胡(成吉思汗点将台),卧龙湾、神仙湾、月亮湾等景点。我们除了感受到了喀纳斯的各处景色的炫美外,还领略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当年在点兵台检阅十万雄兵,挥鞭西指、征服世界的豪情霸气。

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喀纳斯湖的停车场。天忽然下起了中到大雨,只几分钟就停了。这样的反反复复不知搞了多少遍,我们的雨衣一会穿,一会脱,真是让人无可奈何。从这里到喀纳斯湖边要步行15分钟左右。一路上,我们边走边看。只见草地绿油油的油亮肥美、细珠点缀。山峦是层层叠嶂、雪峰耸峙。这一会晴一会雨的天气,让我们看到了云雾一会儿在山间萦绕,一会儿瞬间蒸发。萦绕时,她是那么的神秘、柔美、缠绵和浓润。把山峦打扮成美丽的新娘,自己却成了洁白神圣的婚纱。蒸发时,她就像一个翩翩仙女舞着的霓裳。无声无息的瞬间飘走,留下魅姿,让人浮想。在山边我们还看到了由地质的变化形成的羊背石。据说那山体的羊背石上还雕有岩画呢。这些岩画对研究古代当地的社会和民族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我还是不要被数不完的各色美景所缠身,专心的去看看我心中的圣湖——喀纳斯吧。

站在喀纳斯湖边,仰望着两岸被白云萦绕的青翠群山,凝望着碧波浩淼的喀纳斯湖水,我瞠住了!我一时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想说什么?能说什么?面对喀纳斯的浑然天成的隽永美景,我感到了所学词汇的浅薄。我没办法找到形容你、比喻你的更好词句。这哪里是山,这简直就是屹立着的一幅幅水墨屏障。这哪里是湖水,这分明就是一湖流动的翡翠。我连忙用相机拍着这里的张张丽影。

来到码头,登上了观湖的游船。微风为游人带来了阵阵凉意,为喀纳斯湖送来了轻轻的涟漪。游船经过,湖面顿时轻波翻涌。我立即打开摄像机扫视着波澜不惊的湖面。我就不信,这么多游船来来去去的折腾,就不会把“湖怪”吵醒?兴许我的运气好,能够拍到“湖怪”的魅影呢。

说道湖怪,我曾听过一则“成吉思汗与仙姑”的美丽传说。

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师西征,路过阿尔泰山,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炎热,人马疲惫,便决定在阿尔泰山下作短期休整。有一天,成吉思汗策马进山打猎取乐,不料胯下宝驹“照夜白”足健如飞,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成吉思汗贪恋山中野花芬芳,风景幽美,便听任宝驹向前飞驰,不知不觉来到一个湖畔。这里古木参天,湖光潋滟,而且气候凉爽,空气清新,令人流连忘返。便下令就在湖畔安营搭帐,作为夏宫。

一天忽然侍卫来报,他的宝马“照夜白”,在湖畔吃草时,突被湖中妖怪拖入水中不见了。成吉思汗最爱他的宝驹,一闻此言,十分震怒。当下传谕召见国师长春真人邱处机,询问此事究竟。长春真人稽首言道:“大汗不必发怒,贫道揣想大汗神威远播,区区水怪谅必不敢冒犯龙颜,想必另有缘故。臣请亲自前去查看,或许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成吉思汗当即允奏。

却说长春真人来到湖边,找来当地蒙古族牧民询问。牧民们纷纷禀告:这湖名叫喀纳斯湖,方圆百里,水深千尺,水中并无其他生物,只有一种红尾大鱼,大的可达十丈。每当正午时节,它们就游到水面,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巨口利齿,力大无穷,牛羊牲畜如果来到湖边饮水,往往被它们一口吞噬。正说话间,忽听“哗喇”一声,水中冒出一个巨大鱼头,张开大口,向岸上喷出一股水柱,转瞬即隐没水中不见了。人们在惊慌之余,但见喷来的水柱,淹没了一大片土地,当水退以后,原来是一札蜡封的书信,封面写着“成吉思汗麾下亲启”。道长当即亲身送呈大汗并详细报告了耳闻目睹的一切。

读罢书信,成吉思汗决定前往赴约。来到相约之处,升到仙庭。只见堂上仙姬如云,居中一人神清气朗,肌肤如雪,道骨仙风,乃一中年道姑。迎进就坐,两人谈笑风生……

据说,原来曾经在喀纳斯湖随同成吉思汗一同会见过这位仙姑的耶律楚材。留下了两首诗为证。其一,“塞外明珠喀纳斯,风神绰约胜天池。烟笼寒水云为鬓,日照碧波肤似脂。丽质天成难自弃,仙姿无计避人窥。坡翁倘幸亲芳泽,比拟藐姑应有诗。”其二,“寻幽那计苦奔驰,毕竟此湖天下奇。日照山花红烂缦,波摇树影绿参差。森森古木消长夏,渺渺深潭息巨鲑。最是松峰绝险处,观鱼胜过富春湄。”

这则传说的真实性,我们已无法考证。可传说里的“湖怪”之谜,却一直都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成了当今都无法解开的谜。

一团浓云掠过喀纳斯湖的上空,阳光不见了踪影。一湖流动的翡翠立时变成了一大块闪动的碧玺。浓云过后,太阳露出了笑脸。而这一泓湖水马上又成了清澈湛蓝的“海”。两岸的群山在阳光和雾岚的装扮下,金黄翠绿、光彩夺目。刚才还湛蓝的湖水,瞬间就变成了透着淡绿的“羊脂白”。游船在不停地游走,角度在不停地转换。这一池湖水也就像变魔术一样,给我们展示着她变幻莫测的神奇魔力。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这个神秘之湖,碧、绿、青、白、翠神奇的变幻之美。

喀纳斯湖本来就不是很大,游船40分钟就能巡湖一周。我的摄像机里捕捉到的除了奇异的山,多变的水和其他绚丽风光外,并没有“水怪”的一丁点影子。也是的,你这个“水怪”在水面上翻个身,冒个泡也行啊!哎!你这老兄真不义气!看样子,我们也并不幸运,没能看到水怪“矫健”的身姿。

回到码头,看着码头上的船坞和游船。心想:这渡船给游人游湖、观山、看美景确实带来了诸多方便,可因这而给湖水带来的污染却不能小觑。我已经看到湖岸边漂浮有白色垃圾,这真让人心痛。望着湖里清澈的湖水,岸边肥嫩的水草和那在湖水中自由自在游曳的小鱼。心中感慨万端!也不知若干年后,这里的湖水还是这么的清吗?这里的水草还是这么的嫩吗?这里的鱼儿还是这么的自由自在吗?我们不得而知。如果人类对景区继续过度破坏而不采取保护措施的话,别说湖怪永不再有,就是这里的水草、小鱼,这里的青山绿水,也将会消失。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我站在湖岸边,看着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奇形怪石。声音低沉,浪花朵朵。它们似乎是在向人们发出苍凉、深沉的呐喊……。

游湖回来,沿着观光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图瓦人居住的村落。只见图瓦村是个长条状的村子,村子不是很大,呈东西分布。村中有两所学校,学校里的设施还是比较现代的。这与他们的小屋和原始的生活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许,他们也明白了孩子们教育的重要性了吧。由于木头小屋方方正正,村庄看上去也显得有棱有角。村中有小路直通向四周的森林。放眼望去,四周的山峰像一座座天神,它们就好像在保佑、庇护着这个世外桃源、人间净土。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一家有着四排木屋的图瓦人家进行了家纺。进门之前必须脱掉鞋子。进得门来,只见墙壁的正中央挂着一幅羊毛织成的成吉思汗的画像。图瓦人的归属问题,一直有多种说法。从他们的信仰和崇拜来看,属于蒙古族的后裔,应更为确切。墙壁四周挂满了各式羊毛织品,刀、弓箭等打猎工具,吹奏乐器和各种猎物标本。地上铺着一张巨大的羊毛地毯。四周整齐的摆放了低矮的类似桌子的物件。我们一行人围坐在桌子周围。品尝着图瓦人的奶酒,欣赏着图瓦小伙的舞蹈,听着用图瓦人特有的“苏尔”吹奏出的节奏抑扬、声音雄浑、让人久久回味的天籁之曲。

家访完后,只见夕阳下。那些具有瑞士风格、带有尖顶的图瓦小木屋,正映照在金色的熠熠光辉里呢。这里虽让我风光包揽,可却又让我依依不舍。再见了!神秘美丽的喀纳斯!再见了!勤劳淳朴的图瓦人!

为此,我写了首诗,以舒心中对喀纳斯这片神秘净土的赞美之情。

五绝《喀纳斯》

山随云出没,水伴翠同生。

一日九晴雨,四时五彩呈。

碧湖藏水怪,秘境扬美名。

欲听天籁曲,图瓦苏尔声。

贾登峪

汽车载着我们返回到贾登峪,可大家都还陶醉在这人间仙境里。趁着天还没黑,我意犹未尽的来到了属于阿拉泰草原的贾登峪草场,想去骑骑马。我曾经学过骑马,虽骑得不好,可还勉强凑合。我向哈萨克小伙子打听好价格后,叫他牵出了一匹红马。问好了马的驯养情况后,我就纵身跨上马背,在美丽的阿拉泰草原上“策马扬鞭”。那个哈萨克小伙不会抢镜头,我骑着马儿奔跑的那个“范儿”,那股神气劲儿的镜头,一个没有。真“气愤“!没办法只能停下来,摆摆样子让他帮着拍了几张“策马扬鞭”、“四蹄未动”的无奈照片了。大家在相册里看后,讪讪的取笑我,我很是委屈。不管怎么样,这可是在美丽的阿拉泰草原上的留影呢!非常有纪念意义。想到此,进而又哈哈大笑!直感到无奈的紧!有趣的紧!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返程,司机改走了另一条路。从布尔津经省道319到北屯后改走216国道返回乌鲁木齐。途中经过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准葛尔盆地的中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沙漠。它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它不是那种寸草不生的流动沙山,而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沙丘上生长着梭梭,红柳和胡杨。这个沙漠冬季有皑皑白雪、春季有鲜花烂漫、夏季有绿色的灌木,特色十分鲜明。同时,沙漠下还蕴含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呢。

下车后,大家三两人一组的坐着沙漠冲浪车,亲身体验一回沙漠冲浪的滋味。我有血压高,经受不住那种刺激,打了退堂鼓。也就乐得和几个女队友在不知道名字的河床上捡着不知道名字石头。我捡了好些石头。一块十分光滑发青的巴掌大小的鹅卵石,我想捡回来做镇纸用。一块有点透明,里面还有两个黑影,表面像鱼鳞状,看着挺好玩的。还有一些形状各异的石头,想捡回来放在金鱼缸里的。旅游车的司机过来了,他问问我们到底捡了写什么?我们就把捡到的石头给他看。他拿出验光笔,一一的认真检查着。呵呵呵!看着还颇有点“宝石行家“的范呢。看后,他说我的一块是玛瑙,一块是碧玉。说我的这趟新疆之行值了。我也没有当真,只觉着捡了几个喜欢的石头而已。不过心中还是窃喜!

石河子

在离开乌鲁木齐的当天。怀着对兵团人的崇敬的心情和心中的那种依依不舍。我一清早叫了个车,匆匆向石河子市飞驰。

到了石河子,只见这里溪流淙淙,绿树红柳,田野广袤,作物青黄。那青绿的大豆、啤酒花和茁壮的高粱,那金黄的向日葵。一垄垄、一片片,一眼望不到边际。这里,整洁的街道横平竖直,就像画着的一个个田字。房屋高楼,井然有序。街道两旁,鲜花朵朵,绿草如茵。一看上去就是那种整齐划一,洁净鲜明的军营特色。使我立时产生了那种敬畏感。我也是个老兵,我对部队有着难舍的眷恋。通过几代兵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现在的石河子已不再是当年的“人烟稀少、戈壁荒原”的凄凉景像。而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芳草遍地的现代化的都市。美丽的石河子不愧为“戈壁明珠”。这片土地上,不知撒下了多少兵团人的鲜血和汗水?有的已永久的长眠在这里了!

我来石河子,就是为了寻觅那种舍生忘死,戍边卫国、建设边疆的精神。寻觅一个在我心中难以忘怀、不能割舍的最可爱的人,她是我的战友。约好的地点,等了很久,可就是没有见到她的出现。我又拿起手机再次拨打了电话,可那边已显示了不在服务区。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又等了一会,依然的无影无音。也许她有什么不能说明的原因吧?也许……。我的心到了冰点,伤心之极。也许这只是个意外,也许现在不合时宜,也许见面还在明天吧。

我在去布尔津的路上,看见阿尔泰山体上雕刻有“锲而不舍”的四个长约一公里的巨型大字。这四个大字,虽说是朱槠基总理为“引额济乌,引额济克”的“635”引水工程的建设者们题的字。可它也折射出了兵团人保卫边疆,改造边疆决不放弃的那种精神。我想它也会激励着我去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在这里,这些天,我已经找寻到了并正拥有这种精神。想到此,我心中虽有遗憾,却很释然。我向着石河子投去了依依不舍的最后一瞥。毅然的返回了乌鲁木齐。

尾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八天的新疆之旅就要结束了。这八天的新疆之旅看似那么的漫长,却又是那么的短暂。八天来,我们饱览了广袤的戈壁,雄奇的峻岭,秀丽的湖水和肥美的草原。零距离的接触、了解了这里神奇的动物和美丽、淳朴的人。尝遍了新疆的各色美食美味。她让我知道了我们伟大祖国有多么的辽阔!她更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山河是多么的壮丽和秀美!山因水而奇,水因山而秀;山水则因人而生动,人则因山水而净化。正是由于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和动物,才融合成了这里独有的风景。要问我眼中的新疆怎么样?我会告诉你,这里好玩、好吃,好看、好美……!要问我对这次新疆之旅的感受时,我会用四个字来回答你,那就是“不枉此行”!假如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重游新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新疆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